古代中国是怎样运用杠杆原理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2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23:22
1.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 2. 杠杆在中国的典型发展是秤的发明和它的广泛应用.在一根杠杆上安装吊绳作为支点,一端挂上重物,另一端挂上砝码或秤锤,就可以称量物体的重量.古代人称它“权衡”或“衡器”.“权”就是砝码或秤锤,“衡”是指秤杆.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的秤是在长沙附近左家公山上战国时期楚墓中的天平.它是公元前四到三世纪的制品,是个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有两个支点的秤,俗称铢秤.使用这种秤,变动支点而不需要换秤杆就可以称量比较重的物体.这是中国人在衡器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也表明中国人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3.桔槔也是杠杆的一种.它是古代的取水工具.作为取水工具,一般用它改变力的方向.为其他目的使用时,也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只要把桔槔的长臂端当作人施加力的一端就行.春秋战国时期,桔槔已成为农田灌溉的普通工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6 23:23
投石器应该算一个,还有阿基米德的东西。
古代中国是怎样运用杠杆原理的?
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叫作杠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比较发达的,因此简单机械的成就也是辉煌的,杠杆的应用非常广泛。杠杆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石器时代,人们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绑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钻孔,装上...
古代中国是怎样运用杠杆原理的?
1. 杠杆是一种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物体,它在物理学术语中的定义如此。2. 在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非常发达,因此,简单机械尤其是杠杆的应用十分广泛。3. 杠杆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通过天然绳索将石刃、石斧与木柄捆绑,或是钻...
古代投石机原理是杠杆原理,是省力还是费力啊
古代投石机原理是杠杆原理,是省力。投石机一端装有重物,而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须先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时上升,放好石弹后放开或砍断绳索,让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弹也顺势抛出,此种抛石机经由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国而被称作“回回...
古代对杠杆的应用(中国的和古代的)。 有急用!!!
也表明中国人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3.桔槔也是杠杆的一种.它是古代的取水工具.作为取水工具,一般用它改变力的方向.为其他目的使用时,也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只要把桔槔的长臂端当作人施加力的一端就行.春秋战国时期,桔槔已成为农田灌溉的普通工具....
中国古代记载了杠杆原理的是哪本书
杠杠原理: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杠杆的支点不一定要在中间...
“杠杆原理”这一词是出自哪里?一本书吗?谁提出来的?是哪本书?
阿基米德的贡献在于,他将杠杆原理应用于工程实践,并提出了著名的杠杆定律,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综上所述,杠杆原理既是中国古代墨子的发现,也是古希腊阿基米德的研究成果。两位学者分别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杠杆原理做出了贡献,而阿基米德的工作尤其为后世所熟知。
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
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有两个支点的秤,俗称铢秤。使用这种秤,变动支点而不需要换秤杆就可以称量比较重的物体。这是中国人在衡器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也表明中国人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墨经》一书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墨经》是战国时期以鲁国人墨翟(约前468—前376)为首的墨家著作。墨翟和他的...
古代投石机是怎样发射石头的?
1、投石车那是用杠杆原理做的杠杆(投石车)的支撑点不在中心,而是在杠杆的1/8或1/9处,比数越大,用的力量和达到的速度就越大,相对的石头的重量就越小。2、投石机(杠杆)的短处绑头非常重的东西(虽然这边短,但重,所以杠杆失去平衡短这一边往下垂),长端顶处有一长绳和一个放石头碗,...
古代没有弹簧, 抛石机是怎么弹出去的?
抛石机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杠杠原理,靠着人力突然拉拽,将另一端的石弹弹射出去,如同一个加长版的手臂一般。在实战过程中,抛石机也经过了不断的改良。宋代以前的抛石机,主要是靠人力或畜力发射,即以强壮的士兵或战马同时向要发射的反方向突然用力,让另一端的石弹沿着抛物线的轨迹射出,从而...
汲水吊杆汲水吊杆-历史记载
古代文献中首次提到桔槔,见于《墨子?备城门》,古代称为“颉皋”。这是一种巧妙运用杠杆原理进行取水的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桔槔主要在经济发达的鲁、卫、郑等国得以应用,这些地方大致位于今天的山东南部、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在《说苑?反质》的记载中,郑国的大夫邓析途经卫国时,目睹五位农夫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