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穷人我骄傲:孔子为什么要人们安于贫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2:43
嫌贫爱富,这是人之常情,古今皆然。孔子也说过,贫与贱皆是人之所恶也,富与贵皆是人之所欲也。但是如何面对贫贱,如何摆脱贫贱求得富贵,孔子的看法与我们不同。
首先,孔子认为贫贱之人应该安于贫贱。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一个人虽然没钱,也不抱怨,不怪社会,不怪*,不怪命苦,能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一个人很有钱,却不傲娇,不鄙视别人,能做到这一点却比较容易。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斯之谓,倒装结构,之作助词。正常语序应是:其谓斯与?如“其李将军之谓也”。
诸,为“之以”的合音字,告“之以”往而知来者。如“尧舜其犹病诸”?“诸”应是“之乎”的合音字,这句话应是“尧舜其犹病之乎”?
今本《论语》只有“贫而乐”三字,而皇侃的《论语义疏》中“乐”后还有一个“道”字,其实这里应该是“贫而乐道”才对。后面是富而好礼,与贫而乐道相对仗,而且人没钱却要无缘无故地乐呵呵,傻子才这样呢。
子贡问老师:一个人若是贫穷却能不谄媚他人,若是富有却没有骄奢之气,这个人怎么样?孔子也曾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所以,此时的子贡满心以为老师会肯定他的说法。没想到孔子却说:能做到这样,还算可以,但应更进一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才是更高的境界。
子贡听了孔子的话之后似有所悟,就引用了两句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说,这两句诗指的就是这个吧?指的是什么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与前面师徒所谈的*有何关系呢?子贡他明白了什么才会想起这两句诗呢?
参照前人的观点,兄弟只能得出下面的解释: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切磋琢磨,都是制玉器的工序。玉石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美器。人也一样,只有通过不断地切磋琢磨,不断地求学问道,才能成为贤人君子。所以荀子说:“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子贡原以为做人能“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就已经很不错了,若不是做了孔子的弟子,向他老人家求教,又怎能明白,“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才算是最高境界呢? 听了老师的话,子贡就明白了,人得像玉石一样,在学问上不断地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子贡能从两句诗里悟出这样一番道理,孔子很高兴,就对他说,赐啊,可以开始跟你讨论诗了,告诉你过去的事,你就能知道如何面对将来。这里要说的是,诗可不是一般的学问,只有弟子学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孔子才会教给他诗,关于诗,后面兄弟还会细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疏食,就是粗粮。“饭疏食,饮水”,就是说平日吃的都是粗茶淡饭。
曲肱而枕之,就是拿胳膊当枕头。
于我如浮云:浮云远在天边,飘忽不定,条忽不见,与我了不相关。因不义而求得的富贵,也如浮云一样,我不会为其所动,根本不将其放在心上。前段时间的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就是从这儿来的。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音担,古代一种竹器,用来盛饭。
今天的箪篮,和春秋时的箪应该差不多。
成熟的葫芦一分为二,便是瓢。瓢的用途很多,盛水盛米面均可。在兄弟小时候,它是农村日常家居必备之物,现在已基本消失。
食,一箪食,应读作食物之食,即是一箪饭食。
饮,水流入口为饮,可作动词,亦可作名词,引申为所饮之物。一瓢饮,即是一瓢水,家贫如此,用瓢装的肯定不是讲究的茶水吧。
孔子平时只能吃粗茶淡饭,没有枕头,只能枕着自己的胳膊睡觉。而颜回呢,盛饭只能用竹器,连陶盆陶碗都没有,用瓢喝水,连茶水都没有,住在穷街陋巷,可见师徒二人均是贫穷到一定程度了。可他们一个能乐在其中,一个能不改其乐。
第一次读到这两章时,兄弟很纳闷,穷困到如此,他们竟然还会乐,他们乐的是什么呢?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后来才弄明白,他们是“贫而乐道”,一个人能做到安贫,是很难的,一个人能做到乐道就更难了,而能同时做到安贫乐道那更是难上加难,正是因为颜回能做到安贫乐道,所以孔子才夸赞他说“贤哉,回也”!
这一个贤字,颜回当之无愧。古人说“选贤与能”,能者所在皆有,而贤者则少之又少。在诸多弟子中,孔子独称颜回一人为贤。对子贡,孔子反问道:“赐也贤乎哉”?说明他不能称为贤。子贡曾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师即子张,商即子夏。孔子说他们一个过,一个不及,皆不可称为贤。孔子夸赞颜回为贤,真不是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