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1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58
电影前面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用两个字来说应该是搞笑,特别是村长带着女主角刚刚进村时候那一段,面对摄像机的近距离问候特写,一种无厘头的感觉。然而顺着看下来,到电影后面1/3左右的时候,当女主角了解到这个支教的小学几个比较特别的细节之后,却无法让人笑出来,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深沉的悲哀。
日前社会上每年都充斥着大学生支教的消息,对于那些选择去支教一年的少数一部分大学生来说,一年的支教生活可能最大利益的是换来他们的免费入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当然,不排除有很多心底善良的人真的是抱着热爱这份职业还有内心希望能够为祖国做一份贡献的目的去的。电影的感觉是一年的支教生涯对那些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同时教师的轮流更替也是非常残酷的,一个大学生从开始站上讲台到能够流利自如阐明自己观点到最后传授给学生知识需要多长时间,除开寒暑假,他们在讲台上发光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8个月左右的时间。然而这些孩子的人生还是需要继续,何以为继?许多人是在无奈中等待着下一个支教老师的到来,一轮又一轮,他们继续从磨合开始他们的一年支教生涯。
前几年,支教大学生徐本禹成为感动中国的大学生,支教的人很多,站上领奖台,他只是一个个例罢了,但是支教完了,他们依然回来继续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支教岁月中为那些需要的孩子们做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比如徐本禹,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年复一年,这些学校换了一批又一批的支教青年,老师来了又走了,只是,这些孩子却没有办法如此迅速成长起来。
《天那边》这部电影是以女主角回到山村小学,代替死去的老校长“破罗”继续自己的教师职业为结局,这个结局很凄美,但是现实点来讲,根本就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很难实现的,试问,有几个大学生能够安心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给这片贫瘠的农村,更别提一辈子时光了,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是圣人,大多数人却不是圣人。当然,大多数人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说他没有爱心或者什么的,而是生活环境所致,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能让你在那边根本就无法长期生活,这才是最致命的。这部电影以此为结局,还有片中许多情节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对目前支教这种方式的一种期待:大学生来偏远地区支教是好事,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但是时间太短,根本就做不了许多事情!对这些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最优秀最前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他们所渴望的仅仅是“稳定的教师队伍”,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你也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你能扎根于此,山村的孩子们就总有走出去的一天!同时,国家也应该着实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1:58
这部影片我看过很多遍了,大家的评价也很高,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评价一下。就是电影中有很多的铺垫或者伏笔,比如罗老师腾出自己的房间并布置好,作为许老师下榻房间时,介绍柜子里的用品,特意提到电压不稳,注意防止烧坏电器引发火灾,后来男主人公江可可的IMB笔记本电脑被烧坏的桥段即是一例,当然,还有白老师、小根子和春秀等伏笔——这些伏笔的作用在于烘托人物形象,把影视人物刻画得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