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是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2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44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http://ke.baidu.com/link?url=8m9zt2kmx8kz0hBNsIzQk9J_DOU7fePAWd3lvZenWVezQg8BSIgG68Sw5uNwhFQWPyOKuNCUTycQqJG_HtJcwOvWjvEJRbNpBJgRnz52r6C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44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45
用驴皮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1:46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据史*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义是我国皮影戏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而得名。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载,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影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影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
一.起源
皮影戏在台湾有另外一个名称「皮猴戏」或「皮戏」,因为它的动作有点儿吊儿郎当,有些滑稽,看似猴子一般,所以称为「皮猴戏」。回溯台湾的历史,明末清初时,郑成功来到台湾赶走荷兰人时,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军中有演出这样的戏,於是皮影戏随著军队被带到台湾,已有将近数百年的历史了。其源由比布袋戏还久,布袋戏大约是在清朝时二百多年前传进台湾。布袋戏是由福建来的,皮影戏是从广东潮州来的,所以台湾的皮影戏正式的名称是「潮调」。
皮影戏大约起源於汉朝,汉武帝一位心爱的嫔妃-李夫人,红颜薄命,武帝十分思念,就询问文武百官,是否有让李夫人还阳的方法,文武百官为避免武帝因思念而废寝忘食,甚至不理朝政,於是请了一位江湖术士魏少翁,魏少翁禀告武帝:「夜晚时分,当您的爱妃回来时,只能远观,不能近看。」卫於是剪了一个爱妃的肖像,此即剪纸艺术。透过月光,隔著帷幕,显现剪纸的影像,武帝朦胧一看,像是爱妃还阳了,几次後,武帝的病便治好了。
另一个说法是,是民间传说,是否属实,并无史证可以考察。汉代名将韩信,十分的聪明,他发明三件事,一是设*,听说韩信死前曾哭说:「赌只能被人摸。」所以*的人都会输。二是设皮戏,韩信在某一战争中,四面皆受敌军包围,只好在城内就地取粮,牛、羊、马皆可为食,至於兽皮则拿来挡风遮雪遮雨,但是时间一久,皮上面的毛和脂肪会脱落,冬天时,士兵在城楼上生火取暖时,城墙外的敌军透过兽皮隐约可看到城内士兵的影子,便不会贸然进攻。因为牛皮会透光,为了给士兵娱乐,於是便将牛皮雕刻*偶的样子,用布当作帷幕,打上光源,便成为皮影戏的样子。
二、发展历史
皮影戏经过历代的打压,尤其在清朝时,清廷怕民众反清复明,即使有三五个人集会,就会觉得有问题,何况是晚上点灯,戏弄皮影,弄得十分吵闹。因为朝廷觉得有「显明」的意思,所以打压皮影戏,使得皮影戏无法发展。导演张艺谋有一部电影「活著」,内容是主角葛优出院後向人家借钱,对方没钱,於是拿了一个皮箱给葛优,箱子内全都是皮偶,告诉葛优:「你带去,说不定你可以用得到。」经过国共内战,葛优在军中,三不五时便以被单当作帷幕,拿出皮偶耍耍,演给*党看,也演给*看。後来*党叫他把皮偶烧掉,有一些小铁片要做子弹,拿去打蒋介石的*。
台湾的皮影戏所有的典故都与军队有关。皮影戏的行头简单又少,提了一个皮箱就可以演,其他戏最少也要有布景、戏服、头盔、帽子、彩带之类,皮影戏只要一个皮箱就可以装很多的皮偶,再点起油灯便可以表演。以前没有电灯,用的是油灯,古早以前有一句对联「双手托起千秋将,孤灯照射万古人」。皮影戏早期是不用布幕的,台湾早期的皮影戏是用纸做布幕。
日据时代的布袋戏及皮影戏也受到*,布袋戏演出的内容限於与日本有关的剧情,皮影戏因为需要光源,自然受到打压。直到台湾光复後,皮猴戏约有一百多团,当时的娱乐有布袋戏、歌仔戏及皮影戏。但是皮影戏的发展逐渐没落,以致於表演的艺人减少,想学的人也不知道要到何处去学。
以前的皮影戏讲求的是「祖传制度」,例如师傅会传授技艺给媳妇,却不会传给女儿,因为怕手艺会外传,与自己竞争。尤其早期的老师傅在表演皮影戏时,会在身後搭起一块板子,负责打鼓等演出乐器的师傅则在板子後,所以实际上是看不到师傅是如何操作表演的。老祖宗所留传下来的智慧与产业,若後人不加以学习、保存与推广,则许多传统技艺便会很快就失传了。等到要再次学习时,反而要向外国学习。其实皮影戏在外国很风行,我曾经到过荷兰与日本,日本称之为「流行皮影」,我到荷兰的莱登大学,看到对方有关皮影戏的技术与制作水准相当高,而且有固定的剧场,每年都安排例行公演,*也有补助。台湾的民间艺术如皮影戏,过去一向不太受到重视,但是皮影戏的优点有:1.能够演出许多中国传统的戏剧,例如封神榜、三国演义、水浒传、武松打虎等传统文学故事;2.可以演出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戏」,例如乌鸦、狐狸等动物,像沙漠风暴之类的自然现象亦可以演出,这是人戏无法演出的;3.演出动作简洁俐落,例如射飞镖、跨马等动作,藉由人们的已知经验的印象,就能表演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