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4:58
(1939年5月-6月)
1939年5月11日,外蒙古军边防骑兵到哈拉哈河东岸黑龙江境内巡逻,在诺门坎地区哈拉哈河畔与伪满军发生 武装冲突,被近退回西岸。然后,外蒙古军又越过哈拉哈河,并在东岸修筑工事。
1939年5月13日,驻防海拉尔的第23师团报告到达关东军司令部,司令部依据才下发不久的《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作出决定,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中将,向诺门坎派出师团搜索队(骑兵中队、装甲汽车中队各一,指挥官东八百藏)和1个步兵大队(缺2个中队),
1939年5月15日,东八百藏部在第10飞行队轰炸机配合下,向诺门坎地区的蒙军部队发动"闪电式"的袭击,蒙军当即退回哈尔哈河西岸。与此同时,苏联依据1936年签定的《苏蒙友好互助条约》,出兵蒙古。
1939年5月22日至24日,日陆军航空兵与苏远东空军交战,苏空军因受大清洗等因素影响素质下降而处于劣势。
1939年5月28日,第23师团的骑兵联队加一个装甲车中队(指挥官东八百藏),成功偷袭蒙古军第6师的师部,师长沙日布阵亡,但随之遭到附近的苏军和蒙古军余部夹攻,于次日被全歼。
同日,第23师团的步兵第64联队(指挥官山县武光)2000余人,在第12飞行团的支援下,攻占742高地,并构建工事。在东八百藏的骑兵联队被歼后,苏蒙联军大举围攻山县支队,使其损失惨重,*于1939年5月31日撤回。
1939年6月1日,朱可夫将军接到莫斯科命令去报道,次日即到达国防人民委员会(国防部),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宣布调令,年轻的朱可夫被委任为第57军军长。(集团军编制)
1939年6月5日,朱可夫到达第57军的指挥部,听取了军区委员会的战况汇报,6月8日,国防人民委员命令,解除了费克连科第57军军长职务,任命朱可夫为该军军长。在详细分析和讨论后,朱可夫得出结论:“我驻蒙古的第57特别军的兵力无力阻止日军的军事冒险,特别是如果日军同时在其他地域和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话,就更*为力了”,并向国防委员会递交了份报告简述苏蒙联军行动计划:增加兵力坚守哈拉哈河东岸的登陆场,同时准备从纵深进行反突击的作战。第二天得到答复,国防人民委员及总参谋长完全同意朱可夫等人对情况的判断和下一步的行动。朱可夫还要求加强空军力量,增调不少于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的兵力,并要求加强炮兵和航空兵。国防委员会不久就回复,满足其要求。增派的空军力量中,还包括21名驻白俄罗斯空军飞行员---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经验丰富,同时送来了新型飞机,即当时十分先进的伊-16和"欧"型飞机。(朱可夫回忆录)
1939年6月7日,伤亡惨重的第64联队接到师团部的命令,撤出战斗,归队的不足400人。
第一阶段小结
苏蒙联军方面,蒙古军一个骑兵师受重创,师部被袭,师长阵亡;日军第23师团,一个联队(师骑兵搜索中队+装甲车中队12辆92式)被全歼,一个联队受重创,双方战果大致持平,考虑到蒙古军战斗力不强,日军实质上损失更重点。(参战的2蒙古骑兵师才5000余人)
此后第23师团得到大量重型武器补充。 (1939年6月-8月)
1939年6月19日,关东军司令部收到第23师团的“捷报”,宣称取得重大战果,司令部马上上报给东京大本营。很快收到来自总部的“参字547号电”,对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并默许可以扩大战果。得到授意的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于6月20日向伪满州国内的关东军下达了集结令:将第23师团和第7师团的26联队+28联队的一个加强大队调往诺门罕,同时将第二飞行集团调到海拉尔,为了对付苏联的装甲部队,植田谦吉还将当时东北日军唯一的装甲部队:第1战车师团也调往了诺门罕前线。
1939年6月21日,嵯峨彻二中将率领第二飞行集团总部抵达海拉尔机场,随后第7、9、12、15飞行旅团先后抵达,完成集结。
1939年6月22日,第二飞行集团的120架战斗机与苏联空军的150架战机在哈拉哈河上空遭遇,日军损失30架,苏军40架。(苏军简史上为14:56)
1939年6月27日,日本空军(指挥官宝藏寺少将)成功空袭远东苏军的3个空军基地,事后宝藏寺给关东军总部发了“捷报”:击落苏机99架,击毁地面苏机25架,共124架。(某资料说实为26架)
远东军机场被袭后,苏联加速增援前线,苏炮兵司令沃罗诺夫、装甲兵司令巴甫洛夫、空军代理司令鲍尔吉金等都去了哈拉哈河前线视察。西伯利亚空军被调去支援,坦克,火炮也源源不断得补充前线。
1939年6月29日,第1装甲师团到达诺门罕的集结地点,第23师团全部,第7师团所部也都到达集结地点,至此完成了关东军司令部的部署。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兵力大致为4个步兵联队,即第23师团的64、71、72和第7师团的第26联队,外加第7师团第28联队的一个加强大队;大半个骑兵联队,也就是5月被打残了的东八百藏的师搜索联队;2个坦克联队,即第1师团的第3、4联队;2个炮兵联队,即独 立野炮第1联队和野炮第13联队;2个工兵联队,即工兵23、24联队。外加一个飞行师团,一个汽车联队。军备大致有212门火炮,速射炮(反坦克炮)128门、山炮24门、野战炮36门、九〇式野战炮24门,飞机180架,坦克82辆,装甲车26辆,汽车400辆。
1939年7月1日,认为摧毁了苏远东空军的日军发起了进攻,击溃了河东岸的苏蒙驻军,推进到哈拉哈河,开始准备攻过河去,消灭南岸苏蒙联军,解决有争议地区的归属问题。
日军诺门罕前线总指挥小松原中将制订了两岸夹击苏蒙军的作战方案:以日军第7师团的步兵第26、28联队为主力,从哈拉哈河上游渡河,进入西岸哈玛尔达巴山,歼灭苏蒙军炮兵阵地,居高临下以炮轰东岸苏蒙军阵地;将军庙的第23师团和第1战车师团及满洲国兴安骑兵师(团编制),从正面进攻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蒙军,形成夹击,全歼苏蒙联军。
1939年7月3日凌晨,日军一部(第26、28联队,指挥官小松原)顺利*哈勒欣河,强攻巴英查岗山,由于日军的兵力优势,加上蒙军准备不足,日军上午就占领了巴英查岗山及其邻接地区,防守的蒙第6骑兵师撤到巴英查岗山西北地区。但蒙军第6骑兵师的顽强抵抗,为朱可夫赢得了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朱可夫接报后火速赶到了巴英查岗山地区,连发三道命令:命令炮兵第185团的重炮营派出侦察群并对日军集结地域发动炮击;命令位于河东岸用以支援摩托装甲第9旅的炮兵向巴英查岗山上的日军炮击;命令所属苏军飞机接到战斗警报后全部起飞。(一些机场跑道在27日的日军空袭中被毁,所以实际只起飞了部分)
10点45分苏蒙联军的*开始,航空兵轰炸浮桥及桥头阵地,而其重装甲部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渡河后的日军没有想到兵力占劣势的苏军还敢反击,虽然配置的反坦克火炮击毁了上百辆苏联装甲车和坦克,但面对滚滚而来的几百辆红军坦克(150,一说185)和装甲车的钢铁洪流,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午,苏军突破了日军防线,装甲部队一部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迂回到了渡口处的第7师团26联队侧翼渡口处,一部直插到了第23师团的师部附近,主要为步兵的小松原部顽强抵抗至下午,不得不撤进巴英查岗山。
对岸担任正面进攻的日军当然没闲着(指挥官安冈中将),30分钟炮火轰击后,中,轻型坦克87辆,装甲车37辆,在第23师团步兵联队、骑兵联队的配合下,分左、右两线发起进攻。两道苏军步兵防线被突破。这时,朱可夫的装甲指挥优势得到良好体现,在第三道防线遭到苏军大炮阻拦后,日军坦克和步兵联队被分割,缺乏协同,始终没能突破苏蒙联军防线。
1939年7月3日夜,第1战车师团第4旅团在指挥官玉田大佐利率领下,利用大雨成功夜袭苏军第36摩托化步兵师的炮兵阵地,击毁苏军122MM 榴弹炮18门,152MM榴弹炮6门,玉田部只损失了一辆坦克(第2中队指挥官藤喜久中佐阵亡),此战后来成为偷袭战的典范,收入各*校教材。
1939年7月4日,退守巴英查岗的日军,组织数次冲锋都被击退,至5日下午,苏联红军终于夺回了巴英查岗山头,小松原率队撤回对岸和安冈中将会合。
1939年7月7日,减员严重的第23师团得到补充(关东军司令部从第8国守备队等抽调2000余人),第23师团第72旅团组织夜袭分队,成功占领对岸苏军阵地,但次日凌晨遭到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群反扑,没有装甲战车和重炮支援的日本步兵很快被赶了回去。
此后朱可夫一面构筑河岸工式反登陆,一面安静的等待后方援兵到来,日军毕竟在兵力上占了优势,苏军损失也很惨重,如果不是靠那几百辆装甲车和坦克,苏蒙联军恐怕早全军覆没了。而对岸日军则坚挺不已,8、9、10日连续三夜夜袭,都被苏军击退。
1939年7月15日,苏军已经秘密着手组织*,把第57特别军改编为第1集团军,朱可夫任集团军司令,所属部队计有:第36师(摩托师),第57师,第82师,装甲兵第11坦克旅和第7、8,9摩托装甲旅,并配属第212空降兵旅。
1939年7月16日,大本营正式命令关东军撤兵,已多次拒绝大本营撤兵建议的关东军司令部头头们头疼不已,但还是决定孤注一掷搏一把,调了直属重炮部队等部上去以期扭转局势。
1939年7月23日,得到休整和补充的日军集中了86门重炮(一说72+38门)发射炮弹5,000发试图压制苏军火力,但得到的是猛烈的还击,加上对岸苏军也没闲着半个多月来一直修筑工事,据说纵深3公里,装甲兵一直没占优势的日军使上了吃奶的劲,甚至用人 体*攻击苏军坦克,啃了好几天,依旧没啃动。(苏军第11坦克旅旅长雅可夫少将阵亡)日军终于认识到与苏军的差距,重装甲,大火炮的重要性,而来自东京大本营的压力与日俱增,关东军司令部无奈地下达了:“立即停止进攻,占领东岸战线,构筑阵地,准备持久战”的命令。
1939年8月12日,日军在22架轰炸机,炮兵掩护下、一个加强有装甲车和坦克的步兵团终于攻占了岸边蒙古军防守的一块高地,并固守。
之后的日军再没气力*了,巨大的伤亡和物资消耗引起大本营的严重不满,极力反对关东军的伪满总动员。 (1939年8月-9月)
1939年8月20日,就在关东军骑虎难下,半死不活时,朱可夫谋划已久的大*拉开了序幕。
朱可夫建立了三个集群,即南部集群、北部集群和中 央集群,计划 主要为步兵的中 央集群牵制正面的日军,南、北装甲机械化集群2翼包抄围歼。
集群编制如下:南部集群:步兵第57师、坦克第6旅、蒙古骑兵第8师、摩托装甲第8旅、坦克第11旅的两个坦克营、一个自行火炮营、防坦克第37营和一个喷火坦克连。北部集群:坦克第11旅、摩托装甲第7旅、步兵第36师第601团、蒙古骑兵第6师和防坦克第87营。中 央集群:步兵第36师和第82师、步兵机*第5旅和两个炮兵团。朱可夫的预备队是摩托装甲第9旅和空降兵第212旅。
5点46分,苏蒙军首先对日军的高射炮阵地进行猛烈地炮击,接着以150架轰炸机和100架战斗机向日军轰炸扫射。
8点15分,各种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向日军阵地轰击。
8点30分,空军第二次向日军前沿阵地轰炸扫射。
8点45分,空中升起了红色信号弹,苏蒙军部队在炮火掩护下,渡过哈拉哈河,开始全线总攻。
在苏空军、炮兵的强烈压制 下,一个半小时内日军炮火无力进行还击,观察所、通信联系及炮兵阵地均被摧毁。但日军仍很有斗志,在混乱中顽抗,战死不降。21日、22日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在大沙地域,苏联红军遇到了异常顽强的抵抗,为此,朱可夫开始动用战略预备队,命令摩托装甲第9旅投入战斗,并加强了炮火支援。26日傍晚,苏军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完成了对日军整个第6集团军的合围,随后开始穿插分割,日军顽固抵抗,苏蒙军仗打得很艰苦。(有些文章说朱可夫连撤2任因伤亡较大而抗命的师长)
1939年8月26日,关东军司令官植田决定增派第7师团给第6军,还计划将第2、第4师团也调往前线。同时令第23师团死守待援。日军的数次突围也都被击退。苏军投入了新型坦克和战斗机,取得战场制空权,仅24,25日两天,苏军飞机出动了二百一十八架次,进行了十次空战,击毁日机七十四架,配合地面部队成功阻止了日军的增援。至此,第23师团覆灭已定,日本人输了这场战争。30日第6军司令萩洲立兵中将向第23师团小松原师团长下达了自行突围命令,31日,小松原(后切腹自杀)带领残部2000余人突围而出。
1939年8月30日,东京大本营方面的中岛参谋次长来沈阳,向关东军方面传达了"诺门坎方面,作战不应扩大,立刻设法终结"和"关东军兵力不足,应该立足于长期坚守"的命令.实际上是要关东军认输放手,不过措辞相当委婉.然而关东军极力游说,认为应当"以四个师团全力攻击,然后再转入冬季防御."反过来,中岛和随行人员居然被说服.可在中岛回东京的9月1日,德国与苏联秘密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入侵波兰,欧洲战火爆发,大本营的态度再度变为谨慎.中岛再次来到关东军时,已经完全反对原有的攻击计划.关东军司令植田大将几乎是哀求要东京准许至少发动一次"收容死难将士尸体的进攻,否则就将我解职。集怨已久的大本营顺势接受了辞呈,解除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陆军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陆军中将职务;一个月内又陆续免去了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陆军中将、作战*桥本群陆军中将及参谋本部作战*与关东军司令部作战*和所有作战参谋等将佐的职务。
1939年9月3日,日军大本营彻底否定了关东军调动兵力重新发动攻势的计划,开始通过外交途径收拾局面。
1939年9月9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同苏联外交当局谈判停战问题。苏联也由于忙于出兵波兰而不愿再打下去了。
1939年9月16日,签订了《苏日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是:日满军和苏蒙军于9月16日上午2时(莫斯科时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双方军队停止在9月15日下午1时的控制线上。双方同意交换战俘,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划定哈勒欣河地区蒙古国和满洲之间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