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文本解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9: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13:42
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我想我可能接下来的一大段时期内会把中国国家地理余秋雨文化苦旅那一系列图文版的书看完吧。
关于这个读书笔记,看一章写一章,只是,留着以后自己看吧,写字的话太慢了还容易丢。
所以文字的内容会很散,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吧。
到高二之前还称不上喜欢读书的人,只是喜欢买书却不爱看,对于文学,也是敬而远之,而且,现在回想起来,以前读书还挺崇洋媚外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选篇居然还常常觉得有服务于*的思想统治之嫌。大概是见的世面少的缘故。
高二那年忽然间迷上了富有古典气息的文字,渐渐的家里就多了《诗经》《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古文观止》这样的书。只是比较惭愧的是,我依然停留于形式而对其中的风骨意味置若罔闻,这大概也是现代部分文青的通病吧,只不过是想找一个看起来更有深度的方式来表达一些直白了说实际上没那么有深度的情绪。
振兴中华文化的梦想任何一个爱国青年都有的,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太过遥远,横亘在青年人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之间的是浩瀚无垠的中国古代文学长河,让一个个刚刚起步的生命仓促得来不及一一了解。即使幸运地偶发了这份心思和毅力,怕也是敌不过高考面前的抉择了。也就是我,现在。目测这一系列读书笔记会写很久很久了……
我觉着,与其先投入个长长地几年去通读中国古代文学,不如先读一读《中国文脉》(《文化苦旅》还没有读过)这样的书,对这整一条文脉有个大致的认识,便于在选择的时候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能够赋予阅读使命感,这能够提供一种动力。
今天读了第一篇,题目同书名,应该是全书的总起也是总括。很喜欢余老写在前面的两句话。
一是“文学的等级,与财富、官阶、疗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其他的行业也讲品位,但那是附加,不像文学,是唯一。”这句话之于我,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意味,让我瞬间明白了之前为什么对读书无感,想来是只看封面不看品位只追时尚忽略经典,即品位低下的缘故。我自己最近也读了些《诗经》里的篇目,对比之下才发现,有些话,即使时隔千年,依然觉得说到了心坎儿里,让人想要反复读,甚至反复抄写,让人不自觉就能脱口而出,而时下的一些小说文艺,靠情节靠文笔的也就罢了,说到情节,很容易让人一旦看完了就有种“跟我有什么关系”的浪费时间的欺骗感,而文笔,有西昆体有骈体文更加繁复瑰丽,可怕的是最多靠的是耍宝吐槽,又或者是利用了现代人空虚寂寞的心理,把人们感想而不敢做的事情在虚幻的世界里实现了罢了,这样的东西,说大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说小了可能都经不过很多读者的考验,于是使得整个文艺圈子都比较乏味,也难怪人们会“远离文学”了。
二是文学分高低等级,并且绝不同于民粹主义,“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文脉不同于大众,文脉不同于主流,他往往埋藏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地方,不屈服于凡常的*,不局限于普通的人性,在一种自我认知、自我束缚之中成就了中华民族的集体风骨。中华文化的品性是一代代奔走在文化前沿的文人削出来的,因此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必然是为好多人所不解的。文脉,是中华文化的极致之精华,在这里只有高度的筛选而没有数量的叠加。关于这悲哀高贵,我个人的理解,悲哀在于并不是“大家好”就是“真的好”,这在现代意识里多多少少有点不公平的意味,因而悲哀,高贵在于真正处在顶峰的东西,不需要大众的热捧,不需要世俗的青睐,不被时间操控,不被*抹杀,它的气质将会久久地散发在历史的幽香之中,受人尊敬。
谁有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文本解析)?或读后感?_百度...
到了宋代,朝廷危殆,军事失利,中国文脉也趋于慷慨激昂,具有长久的感染力。雄视千年的奇才苏东坡,是中国文脉里唯一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秋雨老师对宋代文学的排序,苏东坡第一,辛弃疾第二,陆游第三,李清照第四。宋代文脉的支撑者曾认为,中国文脉将会随着大宋的灭亡而断绝,蒙古马队的铁骑是中...
谁有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文本解析
我觉着,与其先投入个长长地几年去通读中国古代文学,不如先读一读《中国文脉》(《文化苦旅》还没有读过)这样的书,对这整一条文脉有个大致的认识,便于在选择的时候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能够赋予阅读使命感,这能够提供一种动力。今天读了第一篇,题目同书名,应该是全书的总起也是总括。很喜...
跪求 余秋雨的《中国文脉》的读后感
读完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425页。期间的感受很难用我笨拙的文字去表达,最深刻的感觉该是: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温暖熨贴。一个字,爽!借《中国文脉》,余秋雨先生完整地梳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学浅如我,捧起来也是“津津有味,一睹为快”,让我摆脱了对教科书的“后怕”,而是自觉自然...
如何评价余秋雨《中国文脉》?
余秋雨的《中国文脉》在高二时成为了我的文学引路人,促使我在高三一年的课余时间里,对他的作品有了全面的了解。该书不仅是一次对中国文学历史的深度探索,也是一次对个人心灵的深刻触动。《中国文脉》以文字的起源为起点,描绘了从诗经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再到秦汉的统一与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变迁。这种...
如何评价余秋雨《中国文脉》?
余秋雨的《中国文脉》,一部穿越千年的文学探索 在那个高二的特殊阶段,我初次邂逅了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这不仅是我接触他作品的起点,也开启了我在高三那段忙碌日子里对中华文化深度探索的旅程。我反复研读,至今已重读三遍,未来仍期待与它有更多的对话。尽管《中国文脉》并非无瑕之作,其内在的意识...
《中国文脉》读后感怎么写?
借着暑假这个空闲的假期,我花了7个小时把余秋雨的《中国文脉》读完了。总体感觉给自己的中国文学史复习了一下。复习过程比较轻松。有笑着感叹的地方,也有不甚满意的地方。新意并不多,把冷饭热炒一遍,模模糊糊都是晓风明月的感觉。好在时间线索比较清楚,分类也比较明确。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他因为对曹操...
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摘抄1000字。
把一个如此缥渺的理想闹到无人不知,谁能及得? 陶渊明为中国文脉增添前所未有的自然之气、洁净之气、淡远之气。而且,又让中国文脉跳开了非凡人物,而从凡人身上穿过,变得更普世了。 五 明清两代五百四十余年,中国文脉严重衰弱。 这五百多年,如果要找能与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可以...
中国文脉的内容简介
余秋雨教授感叹当前“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因此以这部重大的开创性著作来提醒和弥补。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
中国文脉内容简介
中国文脉,这部由余秋雨教授倾力打造的力作,继《文化苦旅》之后,被誉为当代文史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余教授深感“文脉隐没,微丘显峰;羽翼已逝,残羽犹鹏”,他以此书为引导,旨在揭示并弥补这一文化现象。“中国文脉”象征着中国文学数千年的精华,是文学发展的顶级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
中国文脉的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测验和专家推举,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