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柏杨其人如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12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4

对于你的提的这个问题,其它的我不想多说,关于柏杨本人及其作品我也不想做过多介绍,因为上面几位仁兄已经说得很清楚!在这里我对你的问题只想提提我自己对他的看法!

记得当昨日看到柏杨老先生逝世消息的时候,显然有些晚了,网上诸多对柏杨老先生悼念的文章已经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表示出痛心疾心,有人说柏杨老先生走了,文坛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然而不知为何,纵算平日里对他老人家也是崇拜不已,吾辈内心里却没有痛心疾首,只是对柏杨老先生的逝世感到有些惋惜!因为柏杨老先生有八十九高龄病死的,对文人来说,应该算是寿终正寝了。或许是吾辈个人来说欠缺感情的色彩,也不善长矫揉造作的情感流露,也或许他人对柏杨老先生的崇拜比吾辈更深!

在中国,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文人的人生总是曲折的,大多数是不得善终,因为刺耳的真话总能刺痛一些人的脾味!他们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其的声音沉没。而能够得到善终的文人,大多数是*之内,只言当局好事,只降吉祥雨的文人,他们多半会得到政客的赏识。努力表现自己那颗“伪文人”之心!当然,这样的文人虽然一生碌碌无为,但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善终!

一个有气节的文人抒写文字的时候往往都是豪情万丈,热血满腔!当遭遇*的时候,他的命运便会变得可悲、可怜、可叹;对于柏杨老先生来说,先前他曾遭遇过*的洗礼。

据悉:公元一九六八年在《中华日报》代班主编〈家庭〉版,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时,翻译文中提及卜派父子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后“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将“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民同胞们…”,遭*当局情治单位曲解为暗讽蒋介石父子,罗列罪名将其逮捕,判处12年徒刑,1969年囚禁于台北县景美镇军法监狱,1972年移送绿岛感训监狱。1975年,柏杨因蒋介石逝世减刑三分之一为8年徒刑,但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于绿岛,后获释放,共被囚禁9年又26天。当然,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只是他的其中一个故事之一而已……。

诸君都知,当一个文人遭遇*打击后,吸收教训之后,往往会变乖,变得投鼠忌器起来。固尔,在中国,一般文人都会存在忌言*,明哲保身的心态!然而,柏杨出狱后,依然还是关心着*。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才叫柏杨。仅管近两年身体每况愈下,还是每天阅读书报,他曾对*执政充满期待,但扁当局及其幕僚却连续发生贪腐、滥权等弊端,令他对*执政失去信心。他曾在病榻上痛批阿扁,让人们再次领略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风采!

柏杨老先生先前的著作《暗夜慧灯》、《红尘静思》、《浊世人间》、《婚恋物语》、《丑陋的中国人》等;都是让我们值得去深思的。相信诸君并不陌生,吾辈亦不想多说。

而这次柏杨老先生逝世,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自觉去悼念呢?对于文坛来说,是很少见的一种现象,平日里,一个*内的文人走了,竟管他的上级及亲朋好友也都在悼念,但那种悼念是很平常的!而柏杨老先生走了,很多人都是很自觉的去写祭文去悼念他,可能这便是一个说真话和有骨气的文人与*内文人的区别!吾辈希望在中国多些敢言真话,像柏杨老先生一样有骨气的文人!这样国家便更有前途,民族便更有希望!

总而言之,我想说:柏杨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我们为什么要读柏杨

认识柏杨,是从《丑陋的中国人》开始的。了解柏杨,是从他那一句激愤的"酱缸文化"得来的。在柏杨的眼中,中国人的丑陋有*的经济的文化的症状,但是,*和经济只是表象,文化才是病因。柏杨在这里有意无意地高举起20世纪初中国新进的文化人冲击传统文化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声色俱厉地摧枯拉朽。他是一位孤独的勇士,他不要功名,更加不怕"骂名",他一挥利剑就刺穿了丑陋的中国酱缸文化的心脏。痛快淋漓!痛快淋漓!

柏杨老了。时代年轻着。在犬儒主义盛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迅速的蜕变为所谓的"知道分子""知利分子""知乐分子""知趣分子"的时候,当舞文弄墨的人只讲风光不讲风采,更不讲风骨的时候,有社会担待感,有良知,有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就显得更加可贵了。这是我们今天要读柏杨的第一个原因。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苦难,而是为了寻觅幸福。但是,苦难往往像鬼魂一样附在生活的肢体上。不请自来,挥之不去。

一般说来,芸芸众生的苦难多在物质方面,缺衣少食,贫困潦倒,等等。这样的苦难当然值得同情,应当出手帮助他们走出苦难。而知识分子的苦难就显得深重得多。他们的苦难大多在精神方面。他们具有一种医生情意结。他们自认为世事洞明,医术高明,要医人,医国,医世。而世*多并不买他们的帐,他们还有可能被讥讽成"江湖郎中"。从孔夫子到康梁,从鲁迅到柏杨,都有这样的苦痛苦涩和苦酸,无奈无助与无力。更没有那一只手可以将他们拉出苦海,回头是岸。那么,芸芸众生的物质匮乏就不来找知识分子的麻烦了吗?不,知识分子照样有柴米油盐的问题,照样有生老病死的困顿。可以说,知识分子的身心被加上双重的苦痛和苦难。非凡人所理会。但是,他们最大的苦难,来源于他们的学识与精神追求,来源于他们的价值判断与生存理念。为了这些,他们往往舍生忘死,往往视死如归。他们渡尽了自己的苦难,跨越了苦难,战胜了苦难,也就完成了人生的幸福之旅。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的精彩来自于苦难。他们的风骨是苦难铸就的,他们的风采是苦难赐予的。起码柏杨就是这样。看看他的回忆录吧。生活对他是那么不公,命运的鞭子长时间抽打在他的身上。但是,他把这根鞭子当成鞭策他战胜苦难的推动力,看成他探究生命与社会问题的助跑器。这是我们要读柏杨的第二条理由。

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在转型时期,文化界思想界杜绝大师,疏离权威。好在柏杨没有自称大师和自诩权威。看看柏杨对文道武道世道师道学道人道的解说与概叹,有读者的智力学力辨别力来评说和取舍,当然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有趣的事情。这是我们读柏杨的第三条理由。

还不够吗?柏杨还不值得读吗?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8-04-29/1438234697.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柏杨先生一生从事写作,杂文、小说、历史。我比较喜欢他老人家的历史,比如《中国人史纲》,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敢把自己的书名起做《丑陋的中国人》,他跟鲁迅先生一样。都是批判国民劣根性,而且前提都是深爱着祖国和人民,可惜,柏杨先生以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6

一个屡次伪造学历而被永久开除学籍的*儿子,眼中只有西人好和国人坏的文化汉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6

柏杨年表

1920出生

1931十二岁,进入河南省立第四小学读二年级,入学后不久便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3因不见容于继母,被父亲送往辉县县立小学,遇到恩师克非,引发阅读兴趣

1937「七七事变」,投考河南省军事*干部训练班

1939与艾绍荷结婚,同年父亲病逝于开封

1943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共赋同居

1948与友人徐天祥、孙建章在沈阳筹设《大东日报》

1949在上海遇见思师吴文义,并随其到台湾;同年,进入屏东农业职业学校当人事员

1953与齐永培结婚,平生首篇散文在《自由谈》上刊出

1954在救国团任职

1957在国立成功大学担任教识,其后因认识就读静宜英语专科学校的倪明华,与其相恋和结婚,被*辞去所有工作

1960开始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撰写专栏「倚梦闲话」

1961开始在在《自立晚报》发表小说《异域》

1967负责为《中华日报》连载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翻译

1968因在二月一日所刊出的一篇中将「fellows」译为「全*民同胞们」,被调查局以「*党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入狱

1969倪明华提出离婚要求,柏杨在狱中绝食二十一天

1972-1976囚禁于绿岛感训监狱

1977获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聘书,在《中国时报》开辟「柏杨专栏」

1978与女诗人张香华结婚

1979狱中的著作《中国人史纲》出版

1982与夫人张香华访问泰北金三角地区

1985八月,《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则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1988到西安探望女儿毛毛

1993《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平装72册,精装36册

1995《柏杨回忆录》完成

2008四月29日 病逝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寿八十九岁。
大事记: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一生中(到目前为止)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青年时代从过军,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4

对于你的提的这个问题,其它的我不想多说,关于柏杨本人及其作品我也不想做过多介绍,因为上面几位仁兄已经说得很清楚!在这里我对你的问题只想提提我自己对他的看法!

记得当昨日看到柏杨老先生逝世消息的时候,显然有些晚了,网上诸多对柏杨老先生悼念的文章已经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表示出痛心疾心,有人说柏杨老先生走了,文坛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然而不知为何,纵算平日里对他老人家也是崇拜不已,吾辈内心里却没有痛心疾首,只是对柏杨老先生的逝世感到有些惋惜!因为柏杨老先生有八十九高龄病死的,对文人来说,应该算是寿终正寝了。或许是吾辈个人来说欠缺感情的色彩,也不善长矫揉造作的情感流露,也或许他人对柏杨老先生的崇拜比吾辈更深!

在中国,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文人的人生总是曲折的,大多数是不得善终,因为刺耳的真话总能刺痛一些人的脾味!他们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其的声音沉没。而能够得到善终的文人,大多数是*之内,只言当局好事,只降吉祥雨的文人,他们多半会得到政客的赏识。努力表现自己那颗“伪文人”之心!当然,这样的文人虽然一生碌碌无为,但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善终!

一个有气节的文人抒写文字的时候往往都是豪情万丈,热血满腔!当遭遇*的时候,他的命运便会变得可悲、可怜、可叹;对于柏杨老先生来说,先前他曾遭遇过*的洗礼。

据悉:公元一九六八年在《中华日报》代班主编〈家庭〉版,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时,翻译文中提及卜派父子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后“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将“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民同胞们…”,遭*当局情治单位曲解为暗讽蒋介石父子,罗列罪名将其逮捕,判处12年徒刑,1969年囚禁于台北县景美镇军法监狱,1972年移送绿岛感训监狱。1975年,柏杨因蒋介石逝世减刑三分之一为8年徒刑,但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于绿岛,后获释放,共被囚禁9年又26天。当然,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只是他的其中一个故事之一而已……。

诸君都知,当一个文人遭遇*打击后,吸收教训之后,往往会变乖,变得投鼠忌器起来。固尔,在中国,一般文人都会存在忌言*,明哲保身的心态!然而,柏杨出狱后,依然还是关心着*。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才叫柏杨。仅管近两年身体每况愈下,还是每天阅读书报,他曾对*执政充满期待,但扁当局及其幕僚却连续发生贪腐、滥权等弊端,令他对*执政失去信心。他曾在病榻上痛批阿扁,让人们再次领略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风采!

柏杨老先生先前的著作《暗夜慧灯》、《红尘静思》、《浊世人间》、《婚恋物语》、《丑陋的中国人》等;都是让我们值得去深思的。相信诸君并不陌生,吾辈亦不想多说。

而这次柏杨老先生逝世,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自觉去悼念呢?对于文坛来说,是很少见的一种现象,平日里,一个*内的文人走了,竟管他的上级及亲朋好友也都在悼念,但那种悼念是很平常的!而柏杨老先生走了,很多人都是很自觉的去写祭文去悼念他,可能这便是一个说真话和有骨气的文人与*内文人的区别!吾辈希望在中国多些敢言真话,像柏杨老先生一样有骨气的文人!这样国家便更有前途,民族便更有希望!

总而言之,我想说:柏杨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我们为什么要读柏杨

认识柏杨,是从《丑陋的中国人》开始的。了解柏杨,是从他那一句激愤的"酱缸文化"得来的。在柏杨的眼中,中国人的丑陋有*的经济的文化的症状,但是,*和经济只是表象,文化才是病因。柏杨在这里有意无意地高举起20世纪初中国新进的文化人冲击传统文化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声色俱厉地摧枯拉朽。他是一位孤独的勇士,他不要功名,更加不怕"骂名",他一挥利剑就刺穿了丑陋的中国酱缸文化的心脏。痛快淋漓!痛快淋漓!

柏杨老了。时代年轻着。在犬儒主义盛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迅速的蜕变为所谓的"知道分子""知利分子""知乐分子""知趣分子"的时候,当舞文弄墨的人只讲风光不讲风采,更不讲风骨的时候,有社会担待感,有良知,有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就显得更加可贵了。这是我们今天要读柏杨的第一个原因。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苦难,而是为了寻觅幸福。但是,苦难往往像鬼魂一样附在生活的肢体上。不请自来,挥之不去。

一般说来,芸芸众生的苦难多在物质方面,缺衣少食,贫困潦倒,等等。这样的苦难当然值得同情,应当出手帮助他们走出苦难。而知识分子的苦难就显得深重得多。他们的苦难大多在精神方面。他们具有一种医生情意结。他们自认为世事洞明,医术高明,要医人,医国,医世。而世*多并不买他们的帐,他们还有可能被讥讽成"江湖郎中"。从孔夫子到康梁,从鲁迅到柏杨,都有这样的苦痛苦涩和苦酸,无奈无助与无力。更没有那一只手可以将他们拉出苦海,回头是岸。那么,芸芸众生的物质匮乏就不来找知识分子的麻烦了吗?不,知识分子照样有柴米油盐的问题,照样有生老病死的困顿。可以说,知识分子的身心被加上双重的苦痛和苦难。非凡人所理会。但是,他们最大的苦难,来源于他们的学识与精神追求,来源于他们的价值判断与生存理念。为了这些,他们往往舍生忘死,往往视死如归。他们渡尽了自己的苦难,跨越了苦难,战胜了苦难,也就完成了人生的幸福之旅。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的精彩来自于苦难。他们的风骨是苦难铸就的,他们的风采是苦难赐予的。起码柏杨就是这样。看看他的回忆录吧。生活对他是那么不公,命运的鞭子长时间抽打在他的身上。但是,他把这根鞭子当成鞭策他战胜苦难的推动力,看成他探究生命与社会问题的助跑器。这是我们要读柏杨的第二条理由。

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在转型时期,文化界思想界杜绝大师,疏离权威。好在柏杨没有自称大师和自诩权威。看看柏杨对文道武道世道师道学道人道的解说与概叹,有读者的智力学力辨别力来评说和取舍,当然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有趣的事情。这是我们读柏杨的第三条理由。

还不够吗?柏杨还不值得读吗?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8-04-29/1438234697.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柏杨先生一生从事写作,杂文、小说、历史。我比较喜欢他老人家的历史,比如《中国人史纲》,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敢把自己的书名起做《丑陋的中国人》,他跟鲁迅先生一样。都是批判国民劣根性,而且前提都是深爱着祖国和人民,可惜,柏杨先生以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6

一个屡次伪造学历而被永久开除学籍的*儿子,眼中只有西人好和国人坏的文化汉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6

柏杨年表

1920出生

1931十二岁,进入河南省立第四小学读二年级,入学后不久便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3因不见容于继母,被父亲送往辉县县立小学,遇到恩师克非,引发阅读兴趣

1937「七七事变」,投考河南省军事*干部训练班

1939与艾绍荷结婚,同年父亲病逝于开封

1943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共赋同居

1948与友人徐天祥、孙建章在沈阳筹设《大东日报》

1949在上海遇见思师吴文义,并随其到台湾;同年,进入屏东农业职业学校当人事员

1953与齐永培结婚,平生首篇散文在《自由谈》上刊出

1954在救国团任职

1957在国立成功大学担任教识,其后因认识就读静宜英语专科学校的倪明华,与其相恋和结婚,被*辞去所有工作

1960开始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撰写专栏「倚梦闲话」

1961开始在在《自立晚报》发表小说《异域》

1967负责为《中华日报》连载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翻译

1968因在二月一日所刊出的一篇中将「fellows」译为「全*民同胞们」,被调查局以「*党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入狱

1969倪明华提出离婚要求,柏杨在狱中绝食二十一天

1972-1976囚禁于绿岛感训监狱

1977获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聘书,在《中国时报》开辟「柏杨专栏」

1978与女诗人张香华结婚

1979狱中的著作《中国人史纲》出版

1982与夫人张香华访问泰北金三角地区

1985八月,《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则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1988到西安探望女儿毛毛

1993《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平装72册,精装36册

1995《柏杨回忆录》完成

2008四月29日 病逝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寿八十九岁。
大事记: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一生中(到目前为止)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青年时代从过军,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4

对于你的提的这个问题,其它的我不想多说,关于柏杨本人及其作品我也不想做过多介绍,因为上面几位仁兄已经说得很清楚!在这里我对你的问题只想提提我自己对他的看法!

记得当昨日看到柏杨老先生逝世消息的时候,显然有些晚了,网上诸多对柏杨老先生悼念的文章已经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表示出痛心疾心,有人说柏杨老先生走了,文坛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然而不知为何,纵算平日里对他老人家也是崇拜不已,吾辈内心里却没有痛心疾首,只是对柏杨老先生的逝世感到有些惋惜!因为柏杨老先生有八十九高龄病死的,对文人来说,应该算是寿终正寝了。或许是吾辈个人来说欠缺感情的色彩,也不善长矫揉造作的情感流露,也或许他人对柏杨老先生的崇拜比吾辈更深!

在中国,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文人的人生总是曲折的,大多数是不得善终,因为刺耳的真话总能刺痛一些人的脾味!他们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其的声音沉没。而能够得到善终的文人,大多数是*之内,只言当局好事,只降吉祥雨的文人,他们多半会得到政客的赏识。努力表现自己那颗“伪文人”之心!当然,这样的文人虽然一生碌碌无为,但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善终!

一个有气节的文人抒写文字的时候往往都是豪情万丈,热血满腔!当遭遇*的时候,他的命运便会变得可悲、可怜、可叹;对于柏杨老先生来说,先前他曾遭遇过*的洗礼。

据悉:公元一九六八年在《中华日报》代班主编〈家庭〉版,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时,翻译文中提及卜派父子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后“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将“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民同胞们…”,遭*当局情治单位曲解为暗讽蒋介石父子,罗列罪名将其逮捕,判处12年徒刑,1969年囚禁于台北县景美镇军法监狱,1972年移送绿岛感训监狱。1975年,柏杨因蒋介石逝世减刑三分之一为8年徒刑,但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于绿岛,后获释放,共被囚禁9年又26天。当然,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只是他的其中一个故事之一而已……。

诸君都知,当一个文人遭遇*打击后,吸收教训之后,往往会变乖,变得投鼠忌器起来。固尔,在中国,一般文人都会存在忌言*,明哲保身的心态!然而,柏杨出狱后,依然还是关心着*。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才叫柏杨。仅管近两年身体每况愈下,还是每天阅读书报,他曾对*执政充满期待,但扁当局及其幕僚却连续发生贪腐、滥权等弊端,令他对*执政失去信心。他曾在病榻上痛批阿扁,让人们再次领略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风采!

柏杨老先生先前的著作《暗夜慧灯》、《红尘静思》、《浊世人间》、《婚恋物语》、《丑陋的中国人》等;都是让我们值得去深思的。相信诸君并不陌生,吾辈亦不想多说。

而这次柏杨老先生逝世,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自觉去悼念呢?对于文坛来说,是很少见的一种现象,平日里,一个*内的文人走了,竟管他的上级及亲朋好友也都在悼念,但那种悼念是很平常的!而柏杨老先生走了,很多人都是很自觉的去写祭文去悼念他,可能这便是一个说真话和有骨气的文人与*内文人的区别!吾辈希望在中国多些敢言真话,像柏杨老先生一样有骨气的文人!这样国家便更有前途,民族便更有希望!

总而言之,我想说:柏杨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我们为什么要读柏杨

认识柏杨,是从《丑陋的中国人》开始的。了解柏杨,是从他那一句激愤的"酱缸文化"得来的。在柏杨的眼中,中国人的丑陋有*的经济的文化的症状,但是,*和经济只是表象,文化才是病因。柏杨在这里有意无意地高举起20世纪初中国新进的文化人冲击传统文化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声色俱厉地摧枯拉朽。他是一位孤独的勇士,他不要功名,更加不怕"骂名",他一挥利剑就刺穿了丑陋的中国酱缸文化的心脏。痛快淋漓!痛快淋漓!

柏杨老了。时代年轻着。在犬儒主义盛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迅速的蜕变为所谓的"知道分子""知利分子""知乐分子""知趣分子"的时候,当舞文弄墨的人只讲风光不讲风采,更不讲风骨的时候,有社会担待感,有良知,有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就显得更加可贵了。这是我们今天要读柏杨的第一个原因。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苦难,而是为了寻觅幸福。但是,苦难往往像鬼魂一样附在生活的肢体上。不请自来,挥之不去。

一般说来,芸芸众生的苦难多在物质方面,缺衣少食,贫困潦倒,等等。这样的苦难当然值得同情,应当出手帮助他们走出苦难。而知识分子的苦难就显得深重得多。他们的苦难大多在精神方面。他们具有一种医生情意结。他们自认为世事洞明,医术高明,要医人,医国,医世。而世*多并不买他们的帐,他们还有可能被讥讽成"江湖郎中"。从孔夫子到康梁,从鲁迅到柏杨,都有这样的苦痛苦涩和苦酸,无奈无助与无力。更没有那一只手可以将他们拉出苦海,回头是岸。那么,芸芸众生的物质匮乏就不来找知识分子的麻烦了吗?不,知识分子照样有柴米油盐的问题,照样有生老病死的困顿。可以说,知识分子的身心被加上双重的苦痛和苦难。非凡人所理会。但是,他们最大的苦难,来源于他们的学识与精神追求,来源于他们的价值判断与生存理念。为了这些,他们往往舍生忘死,往往视死如归。他们渡尽了自己的苦难,跨越了苦难,战胜了苦难,也就完成了人生的幸福之旅。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的精彩来自于苦难。他们的风骨是苦难铸就的,他们的风采是苦难赐予的。起码柏杨就是这样。看看他的回忆录吧。生活对他是那么不公,命运的鞭子长时间抽打在他的身上。但是,他把这根鞭子当成鞭策他战胜苦难的推动力,看成他探究生命与社会问题的助跑器。这是我们要读柏杨的第二条理由。

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在转型时期,文化界思想界杜绝大师,疏离权威。好在柏杨没有自称大师和自诩权威。看看柏杨对文道武道世道师道学道人道的解说与概叹,有读者的智力学力辨别力来评说和取舍,当然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有趣的事情。这是我们读柏杨的第三条理由。

还不够吗?柏杨还不值得读吗?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8-04-29/1438234697.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柏杨先生一生从事写作,杂文、小说、历史。我比较喜欢他老人家的历史,比如《中国人史纲》,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敢把自己的书名起做《丑陋的中国人》,他跟鲁迅先生一样。都是批判国民劣根性,而且前提都是深爱着祖国和人民,可惜,柏杨先生以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6

一个屡次伪造学历而被永久开除学籍的*儿子,眼中只有西人好和国人坏的文化汉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4

对于你的提的这个问题,其它的我不想多说,关于柏杨本人及其作品我也不想做过多介绍,因为上面几位仁兄已经说得很清楚!在这里我对你的问题只想提提我自己对他的看法!

记得当昨日看到柏杨老先生逝世消息的时候,显然有些晚了,网上诸多对柏杨老先生悼念的文章已经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表示出痛心疾心,有人说柏杨老先生走了,文坛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然而不知为何,纵算平日里对他老人家也是崇拜不已,吾辈内心里却没有痛心疾首,只是对柏杨老先生的逝世感到有些惋惜!因为柏杨老先生有八十九高龄病死的,对文人来说,应该算是寿终正寝了。或许是吾辈个人来说欠缺感情的色彩,也不善长矫揉造作的情感流露,也或许他人对柏杨老先生的崇拜比吾辈更深!

在中国,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文人的人生总是曲折的,大多数是不得善终,因为刺耳的真话总能刺痛一些人的脾味!他们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其的声音沉没。而能够得到善终的文人,大多数是*之内,只言当局好事,只降吉祥雨的文人,他们多半会得到政客的赏识。努力表现自己那颗“伪文人”之心!当然,这样的文人虽然一生碌碌无为,但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善终!

一个有气节的文人抒写文字的时候往往都是豪情万丈,热血满腔!当遭遇*的时候,他的命运便会变得可悲、可怜、可叹;对于柏杨老先生来说,先前他曾遭遇过*的洗礼。

据悉:公元一九六八年在《中华日报》代班主编〈家庭〉版,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时,翻译文中提及卜派父子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后“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将“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民同胞们…”,遭*当局情治单位曲解为暗讽蒋介石父子,罗列罪名将其逮捕,判处12年徒刑,1969年囚禁于台北县景美镇军法监狱,1972年移送绿岛感训监狱。1975年,柏杨因蒋介石逝世减刑三分之一为8年徒刑,但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于绿岛,后获释放,共被囚禁9年又26天。当然,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只是他的其中一个故事之一而已……。

诸君都知,当一个文人遭遇*打击后,吸收教训之后,往往会变乖,变得投鼠忌器起来。固尔,在中国,一般文人都会存在忌言*,明哲保身的心态!然而,柏杨出狱后,依然还是关心着*。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才叫柏杨。仅管近两年身体每况愈下,还是每天阅读书报,他曾对*执政充满期待,但扁当局及其幕僚却连续发生贪腐、滥权等弊端,令他对*执政失去信心。他曾在病榻上痛批阿扁,让人们再次领略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风采!

柏杨老先生先前的著作《暗夜慧灯》、《红尘静思》、《浊世人间》、《婚恋物语》、《丑陋的中国人》等;都是让我们值得去深思的。相信诸君并不陌生,吾辈亦不想多说。

而这次柏杨老先生逝世,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自觉去悼念呢?对于文坛来说,是很少见的一种现象,平日里,一个*内的文人走了,竟管他的上级及亲朋好友也都在悼念,但那种悼念是很平常的!而柏杨老先生走了,很多人都是很自觉的去写祭文去悼念他,可能这便是一个说真话和有骨气的文人与*内文人的区别!吾辈希望在中国多些敢言真话,像柏杨老先生一样有骨气的文人!这样国家便更有前途,民族便更有希望!

总而言之,我想说:柏杨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我们为什么要读柏杨

认识柏杨,是从《丑陋的中国人》开始的。了解柏杨,是从他那一句激愤的"酱缸文化"得来的。在柏杨的眼中,中国人的丑陋有*的经济的文化的症状,但是,*和经济只是表象,文化才是病因。柏杨在这里有意无意地高举起20世纪初中国新进的文化人冲击传统文化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声色俱厉地摧枯拉朽。他是一位孤独的勇士,他不要功名,更加不怕"骂名",他一挥利剑就刺穿了丑陋的中国酱缸文化的心脏。痛快淋漓!痛快淋漓!

柏杨老了。时代年轻着。在犬儒主义盛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迅速的蜕变为所谓的"知道分子""知利分子""知乐分子""知趣分子"的时候,当舞文弄墨的人只讲风光不讲风采,更不讲风骨的时候,有社会担待感,有良知,有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就显得更加可贵了。这是我们今天要读柏杨的第一个原因。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苦难,而是为了寻觅幸福。但是,苦难往往像鬼魂一样附在生活的肢体上。不请自来,挥之不去。

一般说来,芸芸众生的苦难多在物质方面,缺衣少食,贫困潦倒,等等。这样的苦难当然值得同情,应当出手帮助他们走出苦难。而知识分子的苦难就显得深重得多。他们的苦难大多在精神方面。他们具有一种医生情意结。他们自认为世事洞明,医术高明,要医人,医国,医世。而世*多并不买他们的帐,他们还有可能被讥讽成"江湖郎中"。从孔夫子到康梁,从鲁迅到柏杨,都有这样的苦痛苦涩和苦酸,无奈无助与无力。更没有那一只手可以将他们拉出苦海,回头是岸。那么,芸芸众生的物质匮乏就不来找知识分子的麻烦了吗?不,知识分子照样有柴米油盐的问题,照样有生老病死的困顿。可以说,知识分子的身心被加上双重的苦痛和苦难。非凡人所理会。但是,他们最大的苦难,来源于他们的学识与精神追求,来源于他们的价值判断与生存理念。为了这些,他们往往舍生忘死,往往视死如归。他们渡尽了自己的苦难,跨越了苦难,战胜了苦难,也就完成了人生的幸福之旅。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的精彩来自于苦难。他们的风骨是苦难铸就的,他们的风采是苦难赐予的。起码柏杨就是这样。看看他的回忆录吧。生活对他是那么不公,命运的鞭子长时间抽打在他的身上。但是,他把这根鞭子当成鞭策他战胜苦难的推动力,看成他探究生命与社会问题的助跑器。这是我们要读柏杨的第二条理由。

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在转型时期,文化界思想界杜绝大师,疏离权威。好在柏杨没有自称大师和自诩权威。看看柏杨对文道武道世道师道学道人道的解说与概叹,有读者的智力学力辨别力来评说和取舍,当然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有趣的事情。这是我们读柏杨的第三条理由。

还不够吗?柏杨还不值得读吗?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8-04-29/1438234697.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柏杨先生一生从事写作,杂文、小说、历史。我比较喜欢他老人家的历史,比如《中国人史纲》,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敢把自己的书名起做《丑陋的中国人》,他跟鲁迅先生一样。都是批判国民劣根性,而且前提都是深爱着祖国和人民,可惜,柏杨先生以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4

对于你的提的这个问题,其它的我不想多说,关于柏杨本人及其作品我也不想做过多介绍,因为上面几位仁兄已经说得很清楚!在这里我对你的问题只想提提我自己对他的看法!

记得当昨日看到柏杨老先生逝世消息的时候,显然有些晚了,网上诸多对柏杨老先生悼念的文章已经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表示出痛心疾心,有人说柏杨老先生走了,文坛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然而不知为何,纵算平日里对他老人家也是崇拜不已,吾辈内心里却没有痛心疾首,只是对柏杨老先生的逝世感到有些惋惜!因为柏杨老先生有八十九高龄病死的,对文人来说,应该算是寿终正寝了。或许是吾辈个人来说欠缺感情的色彩,也不善长矫揉造作的情感流露,也或许他人对柏杨老先生的崇拜比吾辈更深!

在中国,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文人的人生总是曲折的,大多数是不得善终,因为刺耳的真话总能刺痛一些人的脾味!他们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其的声音沉没。而能够得到善终的文人,大多数是*之内,只言当局好事,只降吉祥雨的文人,他们多半会得到政客的赏识。努力表现自己那颗“伪文人”之心!当然,这样的文人虽然一生碌碌无为,但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善终!

一个有气节的文人抒写文字的时候往往都是豪情万丈,热血满腔!当遭遇*的时候,他的命运便会变得可悲、可怜、可叹;对于柏杨老先生来说,先前他曾遭遇过*的洗礼。

据悉:公元一九六八年在《中华日报》代班主编〈家庭〉版,该版以每周五天的篇幅刊载美国连环漫画《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时,翻译文中提及卜派父子父子流落至一个丰饶的小岛后“乐不思蜀”,两人要各自竞选“总统”,撰写竞选文宣,柏杨将“Fellows”(伙伴们)翻译为“全*民同胞们…”,遭*当局情治单位曲解为暗讽蒋介石父子,罗列罪名将其逮捕,判处12年徒刑,1969年囚禁于台北县景美镇军法监狱,1972年移送绿岛感训监狱。1975年,柏杨因蒋介石逝世减刑三分之一为8年徒刑,但1976年刑满后仍被留置于绿岛,后获释放,共被囚禁9年又26天。当然,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只是他的其中一个故事之一而已……。

诸君都知,当一个文人遭遇*打击后,吸收教训之后,往往会变乖,变得投鼠忌器起来。固尔,在中国,一般文人都会存在忌言*,明哲保身的心态!然而,柏杨出狱后,依然还是关心着*。可能正因为如此,他才叫柏杨。仅管近两年身体每况愈下,还是每天阅读书报,他曾对*执政充满期待,但扁当局及其幕僚却连续发生贪腐、滥权等弊端,令他对*执政失去信心。他曾在病榻上痛批阿扁,让人们再次领略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风采!

柏杨老先生先前的著作《暗夜慧灯》、《红尘静思》、《浊世人间》、《婚恋物语》、《丑陋的中国人》等;都是让我们值得去深思的。相信诸君并不陌生,吾辈亦不想多说。

而这次柏杨老先生逝世,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自觉去悼念呢?对于文坛来说,是很少见的一种现象,平日里,一个*内的文人走了,竟管他的上级及亲朋好友也都在悼念,但那种悼念是很平常的!而柏杨老先生走了,很多人都是很自觉的去写祭文去悼念他,可能这便是一个说真话和有骨气的文人与*内文人的区别!吾辈希望在中国多些敢言真话,像柏杨老先生一样有骨气的文人!这样国家便更有前途,民族便更有希望!

总而言之,我想说:柏杨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6

柏杨年表

1920出生

1931十二岁,进入河南省立第四小学读二年级,入学后不久便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3因不见容于继母,被父亲送往辉县县立小学,遇到恩师克非,引发阅读兴趣

1937「七七事变」,投考河南省军事*干部训练班

1939与艾绍荷结婚,同年父亲病逝于开封

1943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共赋同居

1948与友人徐天祥、孙建章在沈阳筹设《大东日报》

1949在上海遇见思师吴文义,并随其到台湾;同年,进入屏东农业职业学校当人事员

1953与齐永培结婚,平生首篇散文在《自由谈》上刊出

1954在救国团任职

1957在国立成功大学担任教识,其后因认识就读静宜英语专科学校的倪明华,与其相恋和结婚,被*辞去所有工作

1960开始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撰写专栏「倚梦闲话」

1961开始在在《自立晚报》发表小说《异域》

1967负责为《中华日报》连载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翻译

1968因在二月一日所刊出的一篇中将「fellows」译为「全*民同胞们」,被调查局以「*党间谍」及「打击国家领导中心」的罪名入狱

1969倪明华提出离婚要求,柏杨在狱中绝食二十一天

1972-1976囚禁于绿岛感训监狱

1977获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聘书,在《中国时报》开辟「柏杨专栏」

1978与女诗人张香华结婚

1979狱中的著作《中国人史纲》出版

1982与夫人张香华访问泰北金三角地区

1985八月,《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则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1988到西安探望女儿毛毛

1993《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平装72册,精装36册

1995《柏杨回忆录》完成

2008四月29日 病逝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寿八十九岁。
大事记: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一生中(到目前为止)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青年时代从过军,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1:55

我们为什么要读柏杨

认识柏杨,是从《丑陋的中国人》开始的。了解柏杨,是从他那一句激愤的"酱缸文化"得来的。在柏杨的眼中,中国人的丑陋有*的经济的文化的症状,但是,*和经济只是表象,文化才是病因。柏杨在这里有意无意地高举起20世纪初中国新进的文化人冲击传统文化的大旗,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声色俱厉地摧枯拉朽。他是一位孤独的勇士,他不要功名,更加不怕"骂名",他一挥利剑就刺穿了丑陋的中国酱缸文化的心脏。痛快淋漓!痛快淋漓!

柏杨老了。时代年轻着。在犬儒主义盛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迅速的蜕变为所谓的"知道分子""知利分子""知乐分子""知趣分子"的时候,当舞文弄墨的人只讲风光不讲风采,更不讲风骨的时候,有社会担待感,有良知,有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就显得更加可贵了。这是我们今天要读柏杨的第一个原因。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苦难,而是为了寻觅幸福。但是,苦难往往像鬼魂一样附在生活的肢体上。不请自来,挥之不去。

一般说来,芸芸众生的苦难多在物质方面,缺衣少食,贫困潦倒,等等。这样的苦难当然值得同情,应当出手帮助他们走出苦难。而知识分子的苦难就显得深重得多。他们的苦难大多在精神方面。他们具有一种医生情意结。他们自认为世事洞明,医术高明,要医人,医国,医世。而世*多并不买他们的帐,他们还有可能被讥讽成"江湖郎中"。从孔夫子到康梁,从鲁迅到柏杨,都有这样的苦痛苦涩和苦酸,无奈无助与无力。更没有那一只手可以将他们拉出苦海,回头是岸。那么,芸芸众生的物质匮乏就不来找知识分子的麻烦了吗?不,知识分子照样有柴米油盐的问题,照样有生老病死的困顿。可以说,知识分子的身心被加上双重的苦痛和苦难。非凡人所理会。但是,他们最大的苦难,来源于他们的学识与精神追求,来源于他们的价值判断与生存理念。为了这些,他们往往舍生忘死,往往视死如归。他们渡尽了自己的苦难,跨越了苦难,战胜了苦难,也就完成了人生的幸福之旅。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分子的精彩来自于苦难。他们的风骨是苦难铸就的,他们的风采是苦难赐予的。起码柏杨就是这样。看看他的回忆录吧。生活对他是那么不公,命运的鞭子长时间抽打在他的身上。但是,他把这根鞭子当成鞭策他战胜苦难的推动力,看成他探究生命与社会问题的助跑器。这是我们要读柏杨的第二条理由。

在现代化的多元社会,在转型时期,文化界思想界杜绝大师,疏离权威。好在柏杨没有自称大师和自诩权威。看看柏杨对文道武道世道师道学道人道的解说与概叹,有读者的智力学力辨别力来评说和取舍,当然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有趣的事情。这是我们读柏杨的第三条理由。

还不够吗?柏杨还不值得读吗?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8-04-29/1438234697.shtml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电热水器的镁棒怎么更换的 全国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有哪些 比较好的心理学大学排名 水彩如何用来画动漫人物,先绘制线稿,然后再上色 敞蓬甲壳虫? 打游戏想要买什么配置的电脑玩游戏电脑配置什么最重要 led常规温度为多少正常吗 手机能耐多少度高温 清远哪些初中比较好? 从法律角度来看疫苗案长生生物公司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朱元璋为什么叫朱重八? 冯骥才的名人名言 带有“银联”标示银行卡是不是在全国都可以刷卡消费吗?? 朱元璋的 爸爸是谁? 《巡回检察组》中乔逸是谁的女儿? 求关于孔子的幽默语句或名言 朱元璋祖籍那里 如果要成为鲁迅一样的人,我的后半生会怎样? 朱元璋什么季节出生? 如果袁枚与到柏杨他们之间有什么对话 我工资30000元,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 中国银行的个人金融部(零售部)的工作主要做什么呢?分了哪些业务的? 柏杨先生所指"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是指中国思想史上哪一繁荣景象 朱元璋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盖正人君子闻善言则拜,柏杨先生闻善言则什么? 朱元璋出生在哪? 李宫俊的名言、杨绛的名言、萧鼎的名言、倪匡的名言、钫铮的名言、张楚的名言、柏杨的名言、林丹的名言、 形容词比较级词语大全....要多点!!! 有关尊严的故事和名言 一个月三万工资要交多少税 乔逸真实身份是谁的女儿 谁能给我一份明朝朱元璋的历史试讲教案。谢谢~ 口才名言 《巡回检察组》张思乐被观众看好吗? 你好,福田雷沃重工的金融服务部怎么样 朱元璋子孙的取名根据是什么呢? 《巡回检察组》三个星二代,为何一个挨骂一个获赞一个却被忽视? 有个讲神话时代,半信使时代,信使时代的人叫什么名字 朱元璋到底是怎么起家的? 觉醒年代中柳眉的身份是什么? 所有带银联标志的银行卡都可以进行刷卡消费 明朝朱元璋死后有过一次迁都,当时的皇帝是谁 付豪和张思乐是什关系? 古代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最佩服谁,看看祭祀的顺序是不是就明白了? 影后儿子被赞,楚云飞女儿被嘲,《巡回检察组》强塞了多少星二代? 朱元璋称帝之后,又是如何封赏自己的亲戚的呢? 《巡回检察组》中有没有星二代?他们表现咋样? 朱元璋判*死刑, 行刑前问你祖宗是谁? 听完回答,朱元璋为何免他5次死罪? 《巡回检察组》乔逸的扮演者不简单,“亮剑”中楚云飞可是她爸爸,你咋看? 老戏骨亲爹保了三部剧才单飞,颜值一般,却强演绝世美女,你知道她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