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祖先都是农民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1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03 23:01
1、父亲:朱五四 祖父:朱初一 曾祖:朱四九 高祖:朱百六。朱元璋自己原来叫朱重八,他家就是一部数字家族,元朝地位低下的百姓取名字的习惯。
2、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名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5:04
是的,朱元璋家里世代都是农民。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未时,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寺村),排行第三。朱元璋先世家沛”(今江苏沛县),后徙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达百年之久。
朱元璋的祖辈生活在古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为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朱元璋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根据朱元璋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载:朱世珍的宗族,出自金陵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家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扩展资料:
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名字叫朱五四,叔叔叫朱五六,哥哥叫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朱元璋一家名字都好特别。其实,历史上的元朝时期,尤其后期,普通老百姓很多是没有名字的,朱家已经算好的了。
从朱元璋的五世祖开始说起,他的世祖叫朱仲八,膝下有三子,分别叫朱六二,朱十一,朱百六。四世祖朱百六娶胡氏,有二子,分别叫朱四五,朱四九。而这位朱四九正是朱元璋祖父的老爸,朱四九娶了侯氏,生有四子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
这里的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娶王氏,生二子。分别叫朱五一,朱五四。而这里的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元璋的几个哥哥分别叫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
实际上,从朱元璋家人的名字就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有多贫寒。明朝人郎瑛的《七修类稿》收集了一篇明太祖即位后御撰的《朱氏世德碑》,里面就详细的记载了朱家人的姓名。
另一个方面来说,元朝后期,政 治黑暗,天下大乱,朱元璋能够成为一方霸主,进而灭掉陈友谅,打败张士诚,除掉方国珍,这都说明朱元璋这位布衣天子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
由于元代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够重视,也不重视教育。所以,这就导致大量底层人民都没机会学文化,文盲那就是一堆一堆的啦。
相反,数字就比较简单,因此元代很多底层穷苦百姓都是以数目字为名。当然了,也不单朱元璋一家这样,陈友谅原名就叫陈九四,祖父叫谢千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5:04
是,朱元璋家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未时,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寺村),排行第三。朱元璋先世家沛”(今江苏沛县),后徙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达百年之久。
朱元璋的祖辈生活在古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为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朱元璋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根据朱元璋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载:朱世珍的宗族,出自金陵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家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扩展资料: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而生活在元末*下的他,从生下来就开始经历悲惨的时光。
朱元璋家祖上虽然人丁兴旺,却也无法承受统治者的剥削,根据元朝*规定,每家都有固定户籍,朱家就是“淘金户”,这样不得不迫使朱家背井离乡。
纵然如此,老天还嫌朱元璋不够惨,在宜昌大瘟疫中,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几乎同时病逝。所谓“家破人亡”不过寥寥四字,但事非经过不知难,家人死无葬身之地,让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此时没有大的志向,只图有口饭吃,于是他便迎来人生中的第二个角色,在寺院里当了一个小沙弥。不承想,不久就闹饥荒,庙里也断粮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朱元璋就离开寺庙,成了一个四处要饭的游方和尚。
公元1368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在从底层爬上来的过程中,吃了太多的苦,见过太多的黑暗面,这或许成了他日后改造社会的强大动力。朱元璋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针对贪污的法令——贪污八十贯钱就立即绞死的酷刑。
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朱元璋如何从社会最底层奋斗到最顶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5:05
这个不一定,说不定往前多数几代,他家还有人做官。
《明太祖实录》里面说他家祖先是颛顼,颛顼还是黄帝的后裔。
《明太祖实录卷一》:“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
《朱氏世德碑》:“先伯娶刘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重五公生钟离。先考君娶妻陈氏,泗州人,生子四:长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迁钟离后,戊辰年。”。
他的父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方设法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块干旱和时疫肆虐的土地上过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他父母的四子二女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以外,其余孩子都因家庭无力抚养而已送人或嫁出。
在明代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按照记载,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陈氏,生了三个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后,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长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这个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后,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这个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这一辈,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别为五一、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
朱元璋生于元朝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未时,排行第四,本名朱重八。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濠州钟离人,元天历元年,朱元璋出生于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境内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幼时甚贫困,并无法读书,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朱元璋当了游方僧四年,至正八年返回皇觉寺。
古代是很重视门阀的,直到近百年来仍然如此,四十年代末期北京著名“沈崇案”若不是是出自福建名门、是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的裔孙女,哪会引起那样广泛的各界的愤怒,连许多上层人士也捐了进来。1957年毛*嘱咐北京不要把梁思成划为右派,后来就此事又问过北京领导,回答说,没划。毛*满意地说:“这就对了,梁任公的后代嘛!”这些都是门第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也许当事人没有很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
据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也为自己的出身发愁,有的文人暗示朱元璋应该与朱夫子接上关系。一次他接见一位朱姓县教谕,问他是否是朱熹的后代,教谕回答说自己虽然仰慕朱子,但他不是自己的祖上,不能乱认。这对朱元璋刺激很大,心想连个小小的教谕都不肯乱认祖先,何况天子,于是打消以前的想法,坦然承认自己出身是“淮右小民”,更爱称“淮右布衣”。
“布衣”这个词虽然是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但是这个词涂有平民百姓的一种骄傲感。然而布衣原始意义是指没有官职的士人。《晋书·诸葛长民传》自称愿为“丹徒布衣”。唐代是士人极活跃的时期,许多士人以布衣自负,最典型的就是李白(林庚先生五十年代用“布衣感”分析唐代士人积极进取精神,受到批判),徐夤的“布衣空手取中原”,戴叔伦的“万里江南一布衣”都给人展示了“布衣”不平凡的一面。所以朱元璋称自己是“淮右布衣”不能说错,但至少模糊了他这个根本没有多少传统文化教养的游民与以担荷传统文化自命士人的界限。
朱元璋诞生的时候其父是位十分贫困的农民,老父连个象样的名字也没有,叫朱五四。朱五四一生从盱眙到濠州,迁徙四次,他的上代就脱离了宗族所在句容朱家巷。因为他们只是在农村之间辗转,租种土地,以农为生,没有流入城市。至正四年,天灾流行,淮河流域一带也遭到旱灾、蝗灾和瘟疫的祸害。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皆病饿而死,一家陷入了没吃没喝、没有钱埋葬逝去亲人的困境。
他亲自撰写的《皇陵碑》痛陈这段苦难的经历:
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此去,各度凶荒。兄为我哭,为我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兄肠。兄弟异路,哀动遥苍。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全明文》卷12)
《明史》张廷玉等对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事业的评价是:“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明史》(卷1):“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与俱,护视甚至。病已,失所在。凡历光、固、汝、颍诸州三年,复还寺。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刘福通奉韩山童假宋后起颍,徐寿辉僭帝号起蕲,李二、彭大、赵均用起徐,众各数万,并置将帅,杀吏,侵略郡县,而方国珍已先起海上。他盗拥兵据地,寇掠甚众。天下大乱。”
《明史》张廷玉等对明太祖朱元璋最终能够成就帝业的评价是:“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尝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圆,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举,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帝之雄才大略,料敌制胜,率类此。故能戡定祸乱,以有天下。语云‘天道后起者胜’,岂偶然哉。”
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个赤贫的佃农之家。当时蒙古对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压迫奴役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朱元璋从未经历过中国富饶安定的农业社会的正常生活环境,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是他通过自己的才智、信念和统帅力推翻了蒙古的统治和奴役,重新建立了汉族国家并指导国民脱离野蛮,重新恢复自信、尊严和荣誉。
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他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5:05
朱元璋的祖先都是农民。
俞樾的《春在堂全书》记载,元朝的制度是普通老百姓都不能取名,只能用行第和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所谓“以父母年龄合计为名”,就是“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这个制度在《元史》里并无记载,但有大量的史实可为佐证。
朱洪武撰写的《明太祖御制朱氏世德碑记》中载,朱元璋祖宗五代名字都含数字。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叫仲八,生三子,第三子名百六。百六为朱元璋高祖。朱百六养两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即为朱元璋曾祖。朱四九有四子,长为初一,次为初二,三为初五,四为初十。朱初一即为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仅两个儿子,大的称五一,小的叫五四。五四是朱元璋之父。五一、五四各生四子,五一之了名字依序为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五四之子名字依序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之父后改名“世珍”,母名陈二娘。朱元璋原名重八,也是在打下大明江山后才易名的。
朱元璋祖宗五代都含数字是农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5:06
恩,朱元璋的祖先都是农民,在明朝时,下层贫民都是没有什么名字的,只能以出身日期来进行简单称呼,所以朱元璋朱元璋原名就叫朱重八,其实就是朱八八,祖上就是什么朱五四等等。只是后来建国后想要让出身高贵些,所以和宋代大儒朱熹拉上了关系,人朱熹做了祖宗。但究其根本,还是一个农民。追问元朝的人口有多少,大概是5492369这么多吗
追答元朝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远跨亚欧*,如此幅员辽阔,应该不止500多万吧。没有研究过,但是感觉不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