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之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8:4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50
对雍正继位,史学家莫衷一是,正位说者有之,夺嫡之说有之,更有甚者,认为雍正皇夺嫡的证据似乎更为充分。他们认为,雍正继位是夺嫡,证据有以下是几点:(1)康熙意中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2)有的学者认为康熙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雍亲王继位的遗诏。所谓《康熙遗诏》是伪造的。康熙刚死,就传出雍正党人将康熙遗嘱“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3)康熙临终前本来发了一道诏谕,叫远在西宁的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允紧急回京继位,却被步军统领隆科多捏在手里不发,改作“传位于四子”。
对于众多史学家的考证我不想评论,但我认为,以上佐证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雍正能否继位的最大原因不在本身、隆科多、年羹尧。最能影响雍正能否继位的是康熙皇帝。从康熙皇帝本身分析,我认为雍正继位有着不同的解释。
康熙帝少年继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抗击沙俄,励精图治、拓土开疆,使大清一举跻身一流强国之列,奠定了中华版图,从而与*的彼得大帝并称“东西二帝“。像这样一个皇帝会在雍正继位中毫无影响吗?会让雍正篡位夺嫡吗?我认为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像康熙帝这样饱经风雨艰难创业的君主,对后世之君的要求绝不仅仅是恪尽孝道,宽厚仁和如此简单,他需要的是一位守成进取之君。康熙年间,为巩固统治,连年征战,到康熙晚年已是国库空虚,康熙为人宽厚仁和,以致晚年间吏治*,贪污成风。对此情形皇帝并非不知,但此时康熙帝已是有心无力,因而他定会把整饬朝纲的希望寄予后继之君。纵观康熙最为钟爱的几位皇子:皇二子、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二皇子复而又废,八皇子胸有城府、待人宽厚但其党羽甚众且缺乏果敢、十四子年轻气盛、有勇无谋,因而最能成为康熙心目中的继位之君唯有四皇子胤禛。知子莫若父,胤禛虽表面衣服洒脱、不参党争、不闻政事,自号“圆明居士”一副超脱世外之情,但其暗中一直在积蓄实力,其与隆科多、年羹尧、胤祥等朝中要员交往非常,实力非同小觑。完全具备继位实力。这些事不可能瞒住康熙皇帝,胤禛为人清廉,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选其继位定能铁腕手段肃清吏治、整饬朝纲。胤禛勤勉谨慎,意志坚强,只有具备如此条件,才能在江河日下的大清朝坚持己见,不惧各种力量,锐意改革。倘若将皇位交给其他皇子,清朝可能维持,但绝不可能中兴,清朝霸业定会就此倾颓。正因为四皇子胤禛本身的这些特点,定能使他成为康熙心目中唯一一位守成进取之君,才能让他继承帝位。
康熙帝少年继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以少年之身建下煌煌功业,其英明睿智、刚毅果敢可见一斑,这样一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君主会让胤禛有机会篡改遗诏,更改自己属意的皇位继承人吗?我认为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纵观历史,越是英明的君主,其权利欲愈强,对权力的敏感程度愈高;康熙帝皇子众多,但其中若有公然觊觎皇位者,皇帝甚至不念骨肉亲情,或贬谪或废黜,绝不容情,就连皇太子也不例外。晚年的康熙对权力的敏感更高: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绝不容情。如此一位君主是绝不会给人留机会更改皇位继承人的。英明的君主在弥留之际一般都会将自己身后政事尽力安排妥当,为此,他们不惜使用一些非常手段:秦孝公弥留之际要以嬴氏族法密杀反对商鞅变法的公子虔与上大夫甘龙,并密赐商鞅一万铁骑以靖国*;秦惠王临终之际强令公主嬴华下嫁丞相张仪,让张仪成为王族大臣以巩固政局,东出争霸。英明如康熙帝,即便病体弥留之际无法掌控权利细节,但此等关乎皇位继承的大事皇帝还是游刃有余的。仔细分析康熙晚年的行为,不难看出皇帝早已将身后大事安排妥当了:破格擢升与胤禛关系密切的隆科多、年羹尧,先后拜隆科多为步军统领,执掌京畿,封年羹尧为川陕总督,总军政实权,于驾崩前夜密旨赦出被幽禁十年且和胤禛生死相交在军中威望甚高的皇十三子胤祥。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皇帝在为新君胤禛安排臂膀,以使万一在自己身后家国有变,新皇胤禛可以从容应对、安定天下。由康熙皇晚年对朝局的安排,可以看出胤禛才是皇帝属意的继承人。
有人说雍正篡改遗诏,夺了皇十四子的帝位:康熙临终传旨招十四皇子回京继位但却被隆科多留中不发,才使胤禛有机会问鼎皇位。我认为以康熙帝的谨慎应不会行此举动。如果康熙属意十四皇子为何在他从西北回京后不将其留在身边,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仍将他派往西北领军,饱经风雨的康熙帝不会不明白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储君是不可能顺利继位的,期间难免有着不可预知的变故,十四子朝中实力较小,一旦京城有变更是鞭长莫及。至于隆科多留中诏书则更显牵强,皇帝不会不明白隆科多与胤禛的关系,如此重要的诏书又岂会假他之手,是皇帝对隆科多的过度自信还是决策失误?按正常程序,十四皇子官居抚远大将军,领军西北,传于军中的诏书应由兵部下发,绝不会落入身为步军统领的隆科多之手;按非正常程序,皇帝身旁亲信护卫何其之多,只需将密诏交于其中任何一人,情形也将大不相同,难道康熙帝身旁只有一个隆科多可信任了吗?绝对不会。我个人认为:康熙将十四皇子派往西北的真正用意是为了保护这个儿子,皇帝深知即或选定继承人,自己身后京城也必将危机重重,将爱子派出可使其在京城变乱时置身事外,不会卷入争储风波,从而保其安然一生。但十四皇子却并未理解父皇的良苦用心,处处以皇位继承人自居,对新皇雍正绝口否认,最终酿成了自己一生的悲剧。
有人认为雍正继位后*息,紧闭九门,秘密调集军队,明显是一种心虚表现,侧面证明了其皇位来历不正,从而将此作为了雍正夺嫡的铁证。我认为这种说法相比于篡改遗诏之说更为荒唐。众所周知,当新旧交替之时是一个王朝各种矛盾最为尖锐、斗争最为敏感之时,当此之时,继位新君或主政权臣都会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以最大限度的稳定朝纲、安定天下,防止各种势力觊觎皇位;秦孝公薨于函谷关,商君卫鞅秘不发丧,而先遣太子嬴驷赶回咸阳稳定朝局、尽早继位;秦武王东征洛阳,举鼎身死,丞相甘茂下令*息,以武王染疾,战事不利为名,班师咸阳,直至白起从燕国迎回新君嬴稷方始发布武王死讯。古今中外,此等事例不胜枚举,本为安定天下之非常举措何以至雍正皇这就成为篡位夺嫡的铁证?此等说法未免太过荒唐。
因而从康熙皇自身性格与其晚年举措加以推断,胤禛是康熙帝生前选定的唯一继承人,用其话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因而我认为雍正继位是名正言顺的,是正位而非夺嫡。但此终归一家之言,究竟雍正继位*如何,尚赖史学家与考古学家的不断考证。
无论雍正皇正位或是夺嫡,他都没有辜负康熙皇晚年期望,铁腕手段整饬吏治、力排众议锐意改革、设军机处加强*集权、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管理*、安定边河,治理朝政,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终使大清国富民强、府库充盈、四夷臣服、万国来朝,终成乾隆时期“康乾盛世”之局面。从此而论,无论其帝位来源如何,雍正皇无疑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斯人已去,历史无法重现,但我相信,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雍正继位之谜终有一天会被揭开,这段隐秘的*终会大白天下,历史定会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答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50
遗诏即位 史上记载的《康熙遗诏》全文如下: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朕今为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把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饶余,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51
雍正登基始终是个谜,但民间流传的更改诏书却显然是假的,古时的“传位于”的“于"”是“淤”,而且依照清朝圣旨书写习惯应该是“传位於皇几子”,而不是“几子”,另外,清朝的诏书都是满汉两种语言,依照汉语可以改,但满语却没法如此更改,所以说他更改诏书登基显然站不住脚。
雍正即位之初,国库空虚,到他离世的时候,国库存银五千万两,雍正在世时任用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等*力肃贪,这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君主,而且他一上台就推行新政,一改康熙晚年的积弊,使清朝又走上了一个强盛的时期,并为乾隆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他是康乾盛世的联结者,居功至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52
听说康熙传位于十四王爷,“十”子被人改成“于”子了!四王爷就当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