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本土农民画引入小学美术课棠教学1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4 11: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1:31
将民族民间绘画引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这是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
一、让学生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农民画
农民画,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绘画形式。不一定是农民才能画农民画。我们将农民画引进课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农民画,了解农民画的绘画技法,掌握农民画创作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农民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理解。而要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农民画,我们首先在作品表现的元素上下功夫。欣赏农民画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作品的每一个绘画元素,分析每一个绘画元素蕴涵着的思想内涵。如作品中出现鱼,那么根据鱼的形状和生理特点,我们可以断定鱼是苗族的生殖崇拜物。苗族崇拜鱼是因为鱼的鱼鳞、鱼蛋多,可以生殖繁衍。我们都知道,苗族是一支西迁的民族,在不断西迁的路途中,苗族人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他们需不断有人充实于这支西迁的队伍。于是他们想到鱼,希望苗族人象鱼那样的生殖繁衍来增强实力。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而苗族的文字是绣在衣服上、戴在额头上、藏于裙褶中的图案和装饰物。那些在衣服上、额头上、裙褶上的图案和色彩都纪录着这个苗族团队的坚强、自信和勇敢。所以,我们欣赏农民画时必须结合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图腾崇拜、生活习性等方面去思考;其次是从作品人物造型和色彩上下功夫。农民画的人物造型不讲究严谨的造型,在色彩上也不刻意追求实物颜色。在色彩、透视、块面、结构和形体比例关系上显得随意、轻松、自然。例如蝴蝶的造型,农民画在造型上保持着蝴蝶的骨架:头、身、翼和触角。而在细部的刻画上则不按照蝴蝶的真实图案去描绘,或更繁杂或更简略。色彩处理上更是夸张,几乎没有原蝴蝶的色彩。但这个图案无论是造型抑或是色彩上却又给人的视觉效果是美丽的,与自然又是和谐的。我们不可能从学院派色彩和造型理论上去评判一幅农民画优劣,但是农民画上那些大红大绿的色块和健美朴实的造型却是那样的顺眼和贴近生活,这就是农民画的巧妙之处。农民画更加彰显了我们黔东南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最后就是从作品的构图上下功夫。我们看见许多农民画的构图很满很挤,农民画素有“一屏美锦、密不透风”的说法。画面上的花朵、叶子、昆虫、走兽、飞鸟、山川、河流等都可集中于三尺见方之中展现。但它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律动的、灵性的、热闹的、规顺的。就象宇宙中的月亮、星星之间相互影响又各行其道。
欣赏农民画作品,无论是造型、构图、色彩或者是题材内容上,我们引导学生观察时,应当重点放在视觉感受上,要反复品读、品味,这样你才品味出真情,才能融会贯通。最后才能创作出真正感人的农民画作品。
二、要求教师有描绘精美农民画的功底
教师的功能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哪一门知识,打个比方,教室是一座田径运动场,教师必须是一个超级运动员和优秀的教练员。我们要求教师首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赛场经验。这样你才能去正确指导你的队员,才能让你的队员接受你的知识和经验,在比赛中才能力挫对手,获得胜利。对于农民画教学,我们要求教师也和教练员一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例如我们布置学生作业,以牛作为主画一幅《春梦》的主题绘画,作为教师应当对牛的外形进行简单的示范,如果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不扎实,把牛画成狗或者羊、马,或者不伦不类的东西。你想,学生怎么又能够去完成《春梦》这样的主题绘画?所以教师的专业功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那么扎实的专业功底又从哪里来?我想首先是教师要比学生更勤奋。农民画是我们刚刚引进课堂的新活动、新趣事,是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虽然我们的教师在报刊上、在商业市场上、在网络上看见农民画。也知道农民画是先勾形后着色,但怎么勾形,勾画出具有“乡土”味人物形象,这对于受过学院派训练的美术专业教师来说,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的做法是先让教师照着农民画的物像进行临摹,在反复勾勒各种物像的过程中感受其人物造型的规律,在临摹构图过程中体验图像布局的美感,在着色时不断思考画面色彩与自然界色彩之间有机结合点,在这个“点”上进行琢磨,然后大胆落笔,描绘出万物相处、和谐生辉的艺术画面。教师在这个过程的学习和体验中要比学生花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思考的问题也要比学生深刻得多。这样,教师才能亮出自己的好作品,以作品质量征服学生。其次是教师要多看民间艺术家现场创作。既然我们已经将农民画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我们必须对当地的农民画家了解。可以到农民画乡去实地采风,观赏乡土艺术家现场作画,在他们一笔一画中思考农民画的造型、构图和设色,并摸索其创作的规律。同时在与当地乡土艺术家的交流中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再加上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这样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农民画作品。
三、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民族民间绘画(农民画),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方式就是作品展示。作品展示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它包括绘画基本功、色彩感悟能力和艺术境界、艺术思想等。同时也包括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整体的两个层面,一个是传授一个是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步骤明朗的示范以及对学生的表扬都会不同程度地激励学生学习。同样,作品展示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举办一次学生作品展览,将学生创作的农民画作品与全校学生见面,全校的师生都来参观,作品得到其他学生和老师赞扬,被赞扬的同学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这就是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其实就是学习的动力,它支撑着学生向更高的位置攀登,向更完美的目标迈进。
自将民族民间绘画引进课堂教学以来,我们也在学校开展的大型艺术活动中举办了以民间绘画为主题的画展,由于资金紧缺,我们没有对作品进行精致的装饰,但展出效果很好。我们布置展场就在校园的围栏上,学生课间操、放学、上学都要从围栏边经过,所以看的学生很多。有的学生还在留言簿上签字评价。一位学生在上面写道:“这里是艺术家的摇篮,未来艺术家从这里起步……”有的在意见簿上写着“艺术天才园地”……虽然这种评价似乎有些夸大,显得有点吹牛,但看到这样的评价,我想用不着多费口舌,学生会很自觉地投入到农民画学习和创作中去的。展览期间,我们把优秀的学生习作用数码相机拍下来,一方面向各家报刊杂志推荐发表,另一方面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集出版。无论是发表还是结集出版,它将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这将又是一个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在农民画的学习和创作中形成自己的个性,注重挖掘自身潜力,力争向更高、更完美、更具自我特色的平台发展。
四、通过行家示范提升学生的创作理念
学生与教师之间相处时间长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性格、爱好以及艺术创作的风格都了解之后,往往教师有些教学招数在学生眼里会感觉到很苍白。同是一个问题的解答,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与学生素不相识的人来论述,对学生来说就有不同的心里感受。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就叫做“审美疲倦”。对于农民画教学也同样如此。我们已经将民族民间绘画引进课堂,但如果说就光学校几个老师整天面对着这几十个学生,虽然教师也在不断变换教学花样:教师示范、教师作品展示、教师举办美学讲座、举办学生习作展览等。但学生听的看的都是本校教师的,这不免会让学生在视觉上、心理上感到疲劳。所以我们必须变换另一种花样——到农民画乡实地采风、与行家进行交流、看行家进行创作表演等。我们这里所说的“行家”其实就是指当地的乡土画匠。让学生亲眼目睹农民画家进行示范,看见农民画家挂在家里的艺术作品,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更亲切,创作的*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