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8: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4:53
一提到无字碑,很多人会想起武则天,然而,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却有好几块没有任何字迹的无字碑。十三陵里躺着的可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除了长陵和思陵之外,其他十一陵虽然都是明朝时建造的,但是每一座都有一块无字碑。按常理来说,历代皇帝归天后,不管生前是好是坏,负责撰写碑文的文官哪怕是昧着良心也都要夸一番的,否则会掉脑袋。
明十三陵神路
关于十三陵中的十一陵都有无字碑的原因存在着好几种说法,有人说皇帝的功劳太大无法用文字来表达,这显然不太靠谱,比如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立业皇帝朱棣都是政绩累累,都刻有神功圣德碑,而后面一些碌碌无为的皇帝,功劳怎么就大到无法书写了呢?
清乾隆帝在《哀明陵三十韵》中就提出了质疑:“明诸陵,唯长陵有圣德神功碑文,余俱有碑无字,实不可解也。”
这个谜团一直吸引着无数人研究探秘,直到今天,相关研究明十三陵的专家解释,这可能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朱元璋算是有勇有谋、战功赫赫,但是同样双手沾满了鲜血,尤其是在建国后,很多忠臣良将死于他手。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人们常说“人之将死 其心也善”,朱元璋在临死之前似乎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悔悟,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经验教训,便对身边的大臣们交代:“皇陵碑记一向都是大臣们的粉饰之文,根本不能表明历史,教育子孙。”暗示大臣们在自己离世后,能够给他一个比较公正、真实的评价。
这可为难了翰林院的学士们,如果不按照朱元璋的遗嘱办吧,犯了欺君之罪,如果按照旨意办吧,如实写出来那朱元璋的手上可是沾满了鲜血啊。最后他们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以太祖的“名训”做挡箭牌推给了嗣皇帝。所以孝陵(朱元璋的陵墓)的碑文是明成祖朱棣撰写的。而长陵(朱棣的陵墓)的碑文则是明仁宗朱高炽为其撰写的。因朱元璋的孝陵远在南京紫金山,所以明十三陵里只有长陵有碑文。
无字碑
从仁宗以后的皇帝,在陵门前都没有碑亭和碑。嘉靖十六年(1537年),大学士夏言建议为献、景、裕、茂、泰、康六陵立碑。根据朱元璋和朱棣的陵墓“帝陵功德碑文需出自嗣帝之笔” 这一碑文撰写原则,嘉庆二十一年(1542年)五月,在碑亭立起来的时候,礼部尚书严蒿就上奏世宗,请他为六陵撰写碑文。可惜这位皇帝一心迷恋仙术,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哪有心思撰写那么多碑文呢?
因为献、景、裕、茂、泰、康六陵石碑都是无字的,所以后来的永、昭、定、庆、德五陵也沿用这个方法,都只在陵前建造了无字的神功圣德碑和碑亭。
到崇祯帝时,明朝灭亡,是清朝皇帝为他刻碑并撰写了碑文。所以,明十三陵中只有第一座长陵和最后一座思陵的神功圣德碑上有碑文,其它十一帝均为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