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09:20
从懵懂的孩童开始,我们对雪的认知就只停留在两个字上:冷、白。即使下雪天很冷,我们也会穿上雨靴,和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但除了这些,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到与白雪相关的趣事了。但如果你看过《雪花人》就会发现,原来皑皑白雪中除了空寂萧索,还一直隐藏着雪花的奥秘。而那个勇于在孤独的雪的世界里探寻奥秘的雪花人威利,成了孩子和*心灵上的引路人。
绘本《雪花人》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传记故事。威利•班特利出生于美国乡村农场,从小就喜爱雪花,并把自己60多年的生命全部用在拍摄雪花上。他对雪花的执着,真正诠释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永恒的力量。这种对人心灵底层上的触动,激起了大家的共鸣。
可以说,《雪花人》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一起共读。本文我将从绘本创作者的构思背景,雪花人在白雪世界里寻找人生力量的展现,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解析绘本对我们的深层触动。
一般来说,经典绘本不仅能吸引咿呀学语的幼儿摸了又摸,让活泼好动的孩童翻了又翻,也能让忙于生活的*安静下来读一读。
而凝结了杰奎琳·布里格斯·马丁和玛丽·阿扎里安心血的《雪花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获得了有“绘本界奥斯卡”之称的凯迪克金奖,也被当作科学课的辅助教材引入了美国小学生课堂。
1. 杰奎琳·布里格斯·马丁:用文字分别从儿童视角和*视角来进行双重语言表达,深化了雪花人故事背后的力量
和雪花人一样出生于农场的杰奎琳,从小酷爱文字的声音,但一直没想过要当作家。凭着对文字的单纯爱好,使她在文字表达上拥有特殊的敏感度;等到结婚有了两孩子后,杰奎琳在给孩子读书时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启发了她的创作灵感。
从此,她以朴实的大农场生活为背景,创作了几十本非常优秀的童话书。
当看到威利·班特例的故事时,杰奎琳被深深触动了。就像后来有人问她为何要写这本书时,她回复道:
因此,杰奎琳用心创作《雪花人》,以绘本的形式传颂英雄人物事迹。
我们知道要把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压缩进篇幅有限的绘本里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多年培养起来的对文字敏锐度的杰奎琳很好地把握了重点,不仅细腻地刻画了雪花人威利的秉性、生活背景及生平重要事件,还分别从儿童视角和*视角进行双重语言表达。
绘本里,每一页的图画用大方框圈起来,但页边缘留足了空间。这其实是杰奎琳特意设计的。在图画框内,杰奎琳从儿童视角出发,用儿童语言讲述了一个动人的人物故事;在图画框外,她从*视角出发,对威利拍摄雪花的故事背景进行了详细注解。
双重语言的表达,不仅丰富了绘本的内容,也让亲子共读增添了无穷乐趣,让孩子和*分别用自己的认知领悟故事背后的人生力量。
2. 玛丽·阿扎里安:独特的木刻线条以及手绘上色,重现了雪花人故事的年代背景,配合文字突出故事主题
绘本获得成功的另一大关键因素就是画家玛丽·阿扎里安在图画上的创意构思:木刻画。
而这种略带粗笨的绘画风格正契合了广袤单调的乡村生活。配合着温暖的文字叙述,玛丽采用了木刻和手工上色两相结合的技法。
木刻画的素朴和粗犷之美,结合手绘的丰富色彩表达,完美地呈现了雪花人威利生长的环境—19世纪末的佛蒙特州杰瑞科镇。不论是农场里的谷仓、房舍,还是当时人们的穿着、家具摆设,甚至是不同季节的乡野景观,都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淳朴氛围和自然环境景观的美好。
而对于木刻画的娴熟把握,根植于玛丽从小就对印刷、木刻画的热爱。她有一台19世纪制造的手动印刷机;就是用这台“老古董”,玛丽作出了《雪花人》中的所有图画。
同时和威利一样,玛丽酷爱雪。为了与雪常伴,她结婚后特意搬到了威利的家乡—佛蒙特州。在那里,她租了地皮经营起自己的农场。每天她安于畜牧和园艺生活,把农场粗犷、淳朴的生活气息融入进了自己的木刻画里。
除了杰奎琳温暖的文字和玛丽质朴的木刻画风格,《雪花人》还有很多非常有创意的构思,比如:
可以说,完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雪花人》,凝聚了创作者们所有的创意构思;通过这些努力,从而帮助后世的人们去真正读懂雪花人威利追逐人生力量、实现自我梦想的故事。
在绘本最后一页,雪花人威利说:
终其一生,雪花人威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做这件重要的事情—寻找人生力量。
1.学会承受艰难和孤独:制作雪花的美的过程,就是遭遇困难却依然迎难而上的过程
威利出生在19世纪的美国乡村农场里,那里冬季漫长,雪下得很厚。当大雪覆盖住一切时,整个世界就像被遗忘在白雪里一样,没了任何人烟气息。但威利却因此得福,因为他“爱雪胜过爱世界上任何其他东西”。
威利的父母是非常朴实的农民,没有多余的钱帮助威利买拍摄仪器;那台珍贵的显微照相机,也是在威利的请求下,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得来的。
但现实的窘困让威利学会了珍惜,珍惜每一次能制作雪花的机会。为了把雪花的美分享给别人,刚开始威利手画雪花,但雪遇热就融化,经常碰到还没画完雪就化了,从而要再等上一年的窘境。后来有了相机,威利不用手画了,从此每逢下雪,他就像个木头人似的站在深雪中,邻居们嘲笑他傻,伙伴们也远离了他,但威利依然手捧黑盒子,安静地收集雪花。
英国传奇大师珍妮特·温特森曾说过:
无疑,威利从小就知道要做自己的英雄。他对雪花的执着,其实在于他对梦想的执念。因此,无论现实多么艰难、不被人理解,威利都不会失去对雪花的热情。
2.年复一年的努力积累:威利对雪花的热爱,来源于对生命的热爱
看到雪时,别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冷,而威利感受到的是美。因此,威利从懵懂幼儿开始,一下雪就会非常开心;从15岁开始,坚持3年手绘雪花;17岁时,威利有了照相机,从此专注拍好雪花并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要拍好雪花,必须先要收集完整的雪花片。因此,威利必须长时间站在大雪中,拿着盒子收集雪花。要是雪花是碎的,他用火鸡毛轻轻扫掉,再做收集。
这种年复一年的雪花收集一坚持就是一生。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66岁的老人依然顶着暴风雪,走了6英里路去收集更多更好的雪花。最终因此感染了肺炎,两星期后便去世了。
表面上看,威利就是个只对雪花着迷的痴人;其实,威利对雪花的热爱,来源于对生命的热爱。在他的眼中,世界上所有人和物都是美好的,值得他用一生去热爱。比如威利觉得冰冷的雪花就是漫天飞舞的蝴蝶或苹果树上的花朵;他为哥哥网蝴蝶,让他高兴地看个仔细;他为妈妈采摘苹果花,让她开心个够;在没有雪的季节里,他就带着侄儿侄女们一起 探索 大自然的奥秘,用照相机记下各种神奇而美丽的东西;他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弹琴、唱歌、讲故事……
正是威利心灵上对生命的热爱,促使他热爱雪花并为拍雪花而努力一生。
3.对世界怀有一颗善心:帮助别人看到他们看不到的美,这是威利献给世界的礼物
就像威利自己所说,他拍摄雪花就是为了能把雪花的美分享给别人,让别人除了每天有牛奶喝,还可以看到他们自己看不到的美丽事物。
因此,威利把制作出来的雪花照片,有些直接送人,有些设计成别致的生日礼物再送人;他还经常在院子里放雪花幻灯片,孩子和大人们席地而坐,在淳朴的天然世界里欣赏自然的美。
把美展示给小镇邻居后,威利立志要把美展示给全世界。他把一部分雪花照片卖出去,在杂志上发表很多关于雪的文章并最终出版成书。全世界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从他的作品获得了美和灵感,并衍生出更多的美流向更大更广的地方。
但威利并没有因此成为有钱人。相反,他不仅把所有从雪花中获得的钱都投入到拍摄中,还倒贴进去很多钱。
对世界保持这份善心的威利,最终活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不管艰难孤独,也要努力拍摄雪花,为世界献上自己的礼物。确实,威利的一生没有灯红酒绿、堆金积玉,但安然享受大自然的美并传播美的威利,找到了人生力量的源泉,并给后世无数迷茫的年轻人指明了道路: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在艰难孤独的世界里,用自己的努力和善心向世界传播美的力量。
在威利追逐雪花美的过程中,父母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起初,妈妈给威利一台旧显微镜;后来,爸爸妈妈心一狠,花光所有积蓄为威利买了一台显微照相机。当别人都不理解威利为雪痴迷的行为时,爸爸妈妈用爱告诉他:做自己喜欢的事,需要付出努力,但我们支持你。
可以说,威利父母的爱和支持,帮助威利从小就养成了成长型思维能力,在困境孤独中深耕梦想的种子。
成长型思维最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她在著作《看见成长的自己》中指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雪花人威利虽然知道父母没有钱帮他买更多的拍摄仪器,而且也知道自己如果一再沉迷雪中,将被人嘲笑并失去伙伴,但在父母的爱和支持下,养成了成长型思维能力的威利,更清楚要想实现“把雪花之美展示给世界”的梦想,坚持努力更重要。因此,他沉于寂寞,甘愿寒冷。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说过:
可以说,威利成长型思维的养成离不开他父母无私的付出。而现实生活中,要想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同样也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当孩子在努力尝试做某件事时,我们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我们的鼓励应聚焦于孩子的努力,而非他的天赋。
就像最近因疫情困在家里两个月的孩子们,在父母的要求下要学很多网课等,陪在一旁的父母不应只盯住孩子走神、老做错题等,而是应该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言语上的鼓励:
帮助孩子培养起成长型思维,让孩子知道用自己的努力去追逐人生梦想,这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爱和支持,也是绘本《雪花人》传达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意义。
绘本《雪花人》讲述了“农夫科学家”威利毕生 探索 雪花奥秘的故事。一般来说,写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宏大的篇幅结构,但《雪花人》用18幅木刻图画,寥寥数语就清楚地展现了威利的传奇一生以及带给我们的人生力量:学会承受艰难孤独,怀揣着对世界的善心和生命的热爱,用毕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并给他人、世界传递美。
当然,这本优秀的经典绘本也是一本再好不过的亲子共读书。雪花人的故事不仅激励着孩子,也促使我们思考、整理自己的人生,或者还可以重新捡起曾经的梦想,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