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清明上河图的日记怎么写呢?70字以上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1:4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2:59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门口大排长龙,炎热的天气中我站在天安门的正*,汗流浃背,喉咙非常干燥,空气中还带着火一般灼烧的味道。在博物院中存放着一件又一件文物和艺术品,我千里迢迢过来,只为多看一眼《清明上河图》。
队伍正在慢慢移动着,快了!快到了!我终于和《清明上河图》面对面了!这可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啊!无论是色彩、构图,那可谓是一个字“妙”啊!
那幅画很长,宽约二十厘米左右,长约六米左右。静看,从左到右,见小溪旁的大路上一溜骆驼队,远远的从京城走来,五匹毛驴负重累累。前面的马夫把领头的牲畜赶向拐弯处的桥上,那牲畜一脸无奈,好像有什么要对你说。从驮工熟练的驾驿着驮队的神情就能知道他们是行走多年的老马帮了!
我随着队伍走,近了!更近了!热闹的集市,嘈杂的画面向你扑面而来!我离这幅画是这样近!盯着看,画面上的人像在流动一般。右上面是一对接亲娶妻的队伍,徐徐的从北边拐来,后边儿的新郎官骑着一匹马,吗后边是一位挑着新娘嫁妆的脚夫,马前一人抱着新娘的梳妆盒,前面一乘轿子应该是新娘做的,因为轿子旁有着各种花,此可谓“花轿”。看到此景,你会觉着自己仿佛置身于这既纷闹又喜庆的得场景中为他们送去祝福。
再往下看,虹桥是两边咽喉的要道,桥面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由于过往行人多人气旺盛。桥下一艘逆流而上,似乎要去泊船。
《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是一幅充满历史辉煌的画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3:00
桌子上面摆着摊开的画册,下方放着配套的笔记。看一页笔记,看一页画册。
一路看下来,连连感慨古人真牛*。虹桥,去坊变街市,各种各样的货船等智慧的体现;流畅的画面,曲线式的构图,叹为观止的细节,跌宕起伏的节奏,体现的是画家的细致观察和高超技艺。
最让我感慨的,却是这样一句话:“惟算起来,秦朝霸权不过十六年,大唐江山二百七十六年。外患连年,不断给外族送钱的宋代却支撑了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在我的记忆中是这样的:积贫积弱,辽,夏,契丹,包拯,宋词,爱书画的徽宗。
如果有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会不会情况就会不一样?
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再说说《清明上河图》,我已经不记得第一次看见这幅图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当时的第一想法却始终印在脑海里:“怎么画上这么多人?他们都在干什么?怎么画的这么细致?”
后来断断续续在杂志报纸电视甚至是窗帘上见过它,但都是片段,没有成品。这是第一次完完整整,认认真真看完它,还用了放大镜,囧。
这几年随着年龄和知识阅历的增长,开始慢慢懂得欣赏艺术品表面美之外的东西。随着书上“得得得得”骡蹄声的开场,一直到结尾,我仿佛真的置身于其中,耳边汴河水哗哗作响,孩童的哭闹声,店家的吆喝声,纤夫的号子声,船工的呼喊声,觥筹交错的喝酒声,声声不绝。眼前一艘艘满载的货船从遥远的鱼米之乡驶来,飘香十里的各色小吃,磨刀霍霍的肉店,睡的七扭八歪的懒汉......这种感觉就是来源于那摄人心魂的艺术感染力。难怪它历经几千年,依然长盛不衰。
最后说说本书。好的一面是配套的笔记真的非常不错,不仅让人从多个角度更加,也更容易理解画面内容,还延伸了许多有关宋朝的知识。并且此书作者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却临摹原画,让人看得更明白更清楚。
不好的一面是,画册的清晰度实在是太差了!!!!许多地方我用放大镜都开不清楚,为什么不再做大一点的开本?不要把图片压缩的这么厉害,这点真的很煞风景很影响人欣赏作者美妙传神的作品。如此一来,此书作为收藏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我刚才看到有人说这版是港版的缩印版!同样问候做这个决定的编辑,缩印你个头!好好的书就这样被毁了。六哥求你快快把的编辑课扩大招生,有些编辑真是气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