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3: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2
质就是诚实,不空疏,有自己的见地,这是由思与学炼来的。
*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认为当时闾里妇孺所唱的《擘破玉》《打枣竿》之类。
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又赞扬《水浒传》比《史记》更为奇变,相形之下便觉得“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听朱生说水浒传》)。这是和他们的文学发展观与创新论相联系的,对提高那一时期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社会地位有一定作用。
扩展资料:
袁宏道文学思想: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被称为"*派",宏道实为领袖。他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成为*派文学纲领:
1、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
随时变。他在《与江进之尺牍》中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在《雪涛阁集序》中说:"唯识时之士,……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为此,他强调文学要随时代而变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
2、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他在《行素园存稿引》中说:"古之为文者,刊华而求质,敝精神而学之,唯恐真之不及也。"在《叙曾太史集》中,言明自己文章的特点是"真",并指出"真"就是"直写性情"。
在《叙小修诗》中,通过对袁中道诗歌的评论,强调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就形成"性灵说",是*派文论的核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3
“物之传者,必以质”意思是:一件物品要流传于世,必须要有“质”;比喻写文章应该表现作者的真感情,也应该有“质”,质就是诚实,不空疏,有自己的见地,指的是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仅仅是文风的朴素自然。出自袁宏道《行素园存稿引》。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省*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
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派”或“*体”。世人认为袁宏道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扩展资料:
个人作品
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
他的各类随笔200余篇,题材多样,饶有意趣,其中《畜促织》《斗蛛》《时尚》等篇,记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传记文以《徐文长传》《醉叟传》两篇最优,刻绘人物,生动鲜明。游记文90余篇,于写景中注入主观情感,韵味深远,文笔优美。
如《满井游记》所写京郊初春景色,纯用写实手法,刻画细腻,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桥待月记》《观第五泄记》等,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都是佳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宏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3
*派代表物*三袁袁宏道(一5陆吧─一陆一0)字郎字号石公号六休湖广*(今属湖北省*县)万历二十(一59二)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博士等职袁宏道文反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风气提独抒性灵拘格套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道并才名由于三袁荆州*县其文流派世称*派或*体合称*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04
这句话:“礼书曲丽”说:“二十个男人的皇冠和字\\ '女人的十五个发夹和字',也就是说,无论男女,只有成年人采取词采取的话,目的是让人们尊重他人给他打电话。大多数人尤其是同龄人和长辈只说了话而不说出自己的名字。<中国古代人的名字。简称号。是你的别名,也是别人玩的。没有名称和单词的连接。在标题中,经常被用作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