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刘邦与项羽的各个战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4:3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1
一:首战彭城
一背景:刘邦伐楚
秦朝末年,纲绝维弛,群雄并起,其间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史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很多人质疑56万人这个数字,其实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刘邦当年在关中的时候统兵10万,经过汉中整顿,收其巴人等当地民族为军,后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时刘邦“劫持”五个诸侯一起进攻项羽(哪五个诸侯?一直有争议,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马昂,河南王申阳,塞王、翟王,另有陈余军不在此路),而此时东进刘邦倾巢而出,手下重要将领和谋士几乎全到,彭城兵败后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可见损失之惨重。
关于刘邦进攻彭城的部署,后世有很多误解,这里简要说明刘邦东进的部署,汉元八月,刘邦出汉中定三秦。“汉二年三月汉王从临晋渡”东进。大概刘邦分三路行军,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卢绾,夏侯婴以及五诸侯军,是从洛阳直接向东,直取彭城。北路军由曹参、灌婴率领汇合陈余军从粱鲁,与中路军会攻彭城。南路军由薛欧、王吸(或有王陵军)自关中出武关走南阳,攻阳夏,向东进攻彭城。
此时关中并不安稳,章邯等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刘邦留下萧何守关中,周勃围废丘,樊哙郦商转战关中各地,而立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
这里有疑问的是关于韩信的行踪。很多人认为韩信此时在关中围章邯,没有参与彭城之战,甚至认为是把韩王信当成韩信。这种说法是说不通的,首先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行踪确定。韩信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淮阴侯列传》叙述此段时,只说汉王而未提韩信,但是有一点要知道,在韩信的列传中叙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踪。考证韩信生平我们知道韩信虽然在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战都无兵权,其地位只相当于参谋,这个期间他并没有什么举动,太史公自然忽略过去。而后来彭城之败后,韩信收残兵败将在荥阳和刘邦会合更有利的证明其人当时亦在彭城!
汉二年四月,北路军破龙且于定陶,南下砀和刘邦中路军会师,接着攻下项羽都城彭城,刘邦似乎已经完胜。
二项羽的困境及疯狂战略
早在刘邦定三秦的时候,项羽就预感刘邦会东进,不过此时他带兵进攻自己后翼的齐国。而对刘邦的攻势,项羽一面派郑昌为韩王,前往韩地抵抗刘邦东进。派陈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层防御线。派龙且抵挡北路军,又派兵距阳夏阻拦南路军。除了南路军史书未明外,其余各路均告失败。而项羽记以厚望的英布却趁此坐山观虎斗。刘邦军浩浩荡,56万大军数月就尽占楚地。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一:面临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宏大。项羽此时全部兵力不详,但是必然远少于56万。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楚地尽占,没有根基地的孤军只能速战速决。
四:远离战场,长徒奔波。敌人则以逸待劳,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回师楚军。
五:盟友背叛,*大环境陷入极度孤立的状况。
面对如此险恶的*,军事环境,项羽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出笼: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自带领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尽灭刘邦军。
项羽的作战计划出来,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万尽歼对方56万,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
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
彭城之战,关于项羽的行踪由于历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认为是刘邦攻下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轻敌而至。实际上刘邦虽然得意忘形都是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皆在左右,未见有其疑义。关键是项羽在刘邦未下彭城之际,已经回师彭城西边,断其后路,忽然出现在刘邦诸侯联军的后方。
关于这一点甚少有人注意,但是这确是彭城之战胜利之关键。史记项羽本纪有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这里清楚的写明了项羽的行踪的顺序。但是大多人采用了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
为何两者有差异?这里我们分析,项羽本纪排在高祖本纪前面,事迹以项羽为主,顺序详细,亦以此为准。而高祖本纪以刘邦事件为主,项羽事迹只是插叙。如果读高祖这段会发现刘邦入彭城强调的是因果关系,并未详细叙述项羽行踪,而项羽本纪已说的很清楚了,无须在费力。
细看项羽本纪发现有一个关键字“项王‘乃’西从萧”,从乃字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项羽3万兵力在刘邦军尚未全部入彭城时,已经到达彭城西南断其后路,等待刘邦全部入彭城给刘邦联军致命一击。而长途奔波,饶道千里,断敌后路,攻其不备未给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可真谓是前无古人!
现在项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给予致命一刀了,不过项羽已经准备好秘密武器了。。。。。。
三:项羽在中国骑兵史的地位
骑兵是冷兵器时期世界战争史的最大*,但是却是个逐渐发展的时期。在马镫没有出现的前骑兵时代,骑兵的发展和应用是缓慢的。我国中原地区早在春秋之际已经有骑兵,但是此时骑兵是小规模的,主要用于载人,并没有史料证明有骑兵作战的记录。中原地区真正大规模把骑兵用于军事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从此骑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走向战场。战国时期由于秦赵临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骑兵。但是此时不论是秦还是赵,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骑兵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扰,偷袭,断后,追击等。真正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把骑兵当成主力并用于冲锋大多以为是在西汉时期的反击匈奴。这个论述实际上忽略了项羽在中国骑兵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彭城之战是中国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但是史料却没有清楚记载,史记仅记载项羽自以精兵三万人,是不是都是骑兵而无史载。这里我们要从头来分析,项羽在彭城战前舍弃大军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运用了机动能力,用骑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战后,项羽偷袭刘邦运用骑兵的冲击力冲散大军又采用驱赶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骑兵追逐包围刘邦,这里都可以看到战术上运用骑兵的影子。彭城之战后,史记灌婴列传记载:“楚骑来众,”而后刘邦招揽旧秦骑兵组成独立骑兵军团,任命灌婴指挥。从这里我们看出项羽骑兵的威胁促使刘邦大力发展骑兵(后期招揽大量胡人,楼烦人为其骑兵)。刘邦曾经灭秦时多次和秦军作战,却一直没有发展骑兵,一个侧面可以证明项羽之骑兵有和秦骑兵不同的用途和编制。
战国时期,骑兵用于辅助没有独立作战及用骑兵冲锋的战例(主要是没有马镫,骑兵缺乏冲击力及长途奔波的持续力)。到了彭城之战,由于是偷袭战,主要用于骑兵踏营,冲散,驱赶造成敌人混乱而使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独立冲锋作战。显然战果是辉煌的,给中国骑兵大大写下一笔。
关于项羽的骑兵,应该是在巨鹿之战后(巨鹿战项羽用的是步兵,无骑兵的痕迹)收编秦与赵之骑兵组成了骑兵军团。项羽自杀时说得到自己的坐骑乌骓马有5年,按此推断得乌骓正是在巨鹿大战左右。
四:大战彭城
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入彭城,混乱不堪,而且大将忙着部署北边建立防御,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最佳时机。开始西出萧,向东进攻彭城。项羽选择的是早晨发动偷袭。选择早晨看见项羽对时机把握的老辣,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正处于最疲惫的时候,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了敌方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战术最大消灭敌人。很多偷袭喜欢放在夜里,这样有利掩藏行踪。但是项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敌方混乱,更要全歼敌军。
项羽在战术的选择上直接攻击刘邦指挥中枢,造成刘邦联军指挥系统瘫痪!这样联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然后项羽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而且利用驱赶的方法把他们*到河流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而刘邦联军犹如从云雾端落入无底的深渊,昨天还意兴盎然,大胜在握;今天就兵从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实情的联军又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此时正中项羽之计。由于兵力上的极大悬殊,如果硬拼无论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尽。这里项羽用骑兵驱赶引诱把联军引向南方的谷、泗水,再此项羽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联军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这样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彭城之战终成了一面倒的局势,剩下就是追击残兵败将,扩大战果,收拾残局的事了。可惜由于项羽的兵力单薄,追击战并未产生多大效果,刘邦诸将收拾残兵汇聚荥阳,顶住了楚兵的追击。
五:彭城之战后及影响
汉军统帅刘邦从开始就被楚军咬住,在彭城西用旧情使楚将丁公放自己一马,逃出彭城被楚军围住,由于大风吹散楚军阵型,刘邦得以逃脱。刘邦此时向北逃跑,过老家沛县,欲收家小向西。却引来楚骑,家小被楚抓到,靠推儿子女儿总算逃过一劫。
刘邦老婆吕后的兄长吕泽跟随刘邦参与彭城之战,战败后先带兵逃到下邑。刘邦绕了大圈子跑到下邑,收其散兵才缓过劲。
此战可以以完胜结局,不但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更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局面,重新占据楚汉战争的主动权。在大的*环境方面,原来投向刘邦的盟军此时又背叛刘邦,或则投靠项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则重新脱离刘邦的控制走向刘邦的对立面,如魏王豹,陈余。
但是这场完胜的战役却留下了遗憾,在此战并无抓到主帅刘邦,使刘邦逃往西边,占据荥阳成皋之地利,依靠关中汉中之资源。拉开四年之久的楚汉角逐战,最后依靠优越的地理和物质资源以及项羽后方的游击战大师彭越,并且整个集团的优势力量,终于拖跨项羽,赢得天下。
六:彭城之战的探究与思考
彭城之战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孤立无援,自己孤军深入,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而大胆使用战略奇袭,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其战略之大胆,谋略之深远,部署之完美,兵力之悬殊,行军之迅速利落,攻击之准确老辣,战术之巧妙有效,战果之辉煌无敌,无不令人咋舌!
而此战在如此不利的形式下,创造如此辉煌的战绩,其胜利的原因在哪呢?表面上看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后人归为刘邦的轻敌大意,联军的战斗力低下。楚军的出其不意和英勇善战!如果是这样分析就太浅薄了,刘邦为什么这么大意?刘邦的诸多谋臣大将难道没有一个谨慎小心的吗?实际上彭城之战,当时有一个将领带几万士兵抵抗项羽一段时间就可以让联军组织军队抵抗,利用数量的优势击败项羽。虽然联军不好指挥,战斗力低于项羽军。但是刘邦的20多万军队可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何至于让三万楚兵一败涂地?
研究彭城之战前因后果,不得不佩服项羽的军事天才和战略创新!项羽之所以取得世界上空前绝后的胜利在于:
一: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
早在刘邦联军东进时,项羽就谋划以彭城为诱饵布局这场偷袭战。从战略上是个及其大胆冒险的战略。首先要分两线作战,既要保证战略偷袭的胜利,又要严防齐国趁机包抄。关键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确定其战略奇袭的目标和刘邦联军的弱点,这不但要丰富的军事经验知己知彼的眼光还要一个坚定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平常心。
二:突袭的迷惑性隐蔽性及喧张效果
要偷袭本身就有其如何不让敌人知道的问题,何况是战略大奇袭!项羽在这个方面,用大部队继续攻齐国作为迷惑敌人的“正兵”,自己只带3万兵力为奇兵用“间接路线”偷袭敌方的后翼。这完全可以算上正奇运用的典范!
而长途千里,绕一个大圈子到敌方后路,期间如何不为对方所知,难度其所作隐蔽性可想而知!
在刘邦联军刚入彭城还在打探北边项羽消息的时候,项羽突然从后方进攻,其喧张效果对敌人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
三:出众的战场洞察力及耐性
项羽绕道彭城西南的萧,期间潜伏下来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彭城,并在早晨攻击敌人后翼。这里需要及其出众的洞察力找到最好的进攻地点,时间。而又要极大的耐性等待敌人最松懈的露出破绽的时候进行攻击。而项羽的选择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四:出众的战场指挥能力和正确的战术选择
面对敌人的数量优势但是联军的指挥不协调。项羽采用直接进攻刘邦指挥中枢的战术,咬定司令部追着猛打。使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至始至终无法组织军队抵抗。这里必须清楚知道刘邦的部署及战前大量收集情报。由于两方兵力悬殊,项羽采用驱赶引诱使其到河边自相残杀,互相践踏,最后落水而亡。
五:战术的*与技术的革新
此战项羽(也是中国)第一次用骑兵独立作战,造成了技术效果是辉煌的,其战斗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第一次完全由骑兵对步兵造成的巨大胜利,它的历史性是空前的!也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一次技术上胜利!这种胜利成就了以后骑兵的辉煌!
最后由于项羽自身的战略眼光,战术手段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胜利,项羽能在局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对方弱点,并且完成一次空前的战略计划。但是这种胜利不具有任何普遍性,一个真正的名将就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胜利。“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在危机和劣势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才更让人难忘,从军事上来说惟有项羽前次经典战例巨鹿之战可以相颦美
二:成皋之战
成皋之战,始于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即后来的汉高祖)汉高祖,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汉高祖及其谋臣武将注意*、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又一成功典范。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反动统治后,*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这就是起义军首领项羽和汉高祖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长期战争,历史由此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
楚汉战争初期,汉高祖处于劣势地位。但他富有*远见,注意争取民心,招揽军政人才,因而在*上据有主动地位。
在军事活动方面,汉高祖善于运用谋略,巧妙利用矛盾,做到示形隐真,乘项羽东进*田荣反楚之际,暗渡陈仓,占领战略要地关中地区。尔后又联络诸侯军56万袭占彭城,端了项羽的老窝,成为项羽强有力的对手。
然而在袭占彭城之后,汉高祖满足于表面上的胜利,置酒作乐,疏于戒备。而项羽一接到彭城失陷的消息,即亲率精兵3万从齐地赶回,乘汉高祖毫无戒备的时机,发起进攻,夺回彭城。汉高祖溃不成军,仅带骑兵数十名狼狈逃脱,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吕雉也成了项羽的阶下之囚。
彭城之战使汉高祖主力遭到歼灭性的打击,楚军乘胜实施战略追击,一些原来追随汉高祖的诸侯这时见风使舵,纷纷背汉投楚,形势对汉高祖来说殊为严峻。不过汉高祖毕竟是一位强者,为了扭转不利的战局,改变楚强汉弱的态势,他果断采纳谋士张良等人的正确建议,在*上争取同项羽有矛盾的英布,重用部下彭越、韩信,团结内部力量;在军事上制定据关中为根本,以正面坚持为主;敌后袭扰和南北两翼牵制为辅的对楚作战方针,并一一予以实施。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五月,汉高祖退到荥阳一线收集残部。这时,汉高祖的部下萧何在关中征售到大批兵员补充前线,韩信也带部队赶来与汉高祖会合。汉高祖的汉军得到休整补充后,实力复振,将楚军成功地遏阻于荥阳以东地区,暂时稳定了战局。
荥阳及其西面的成皋,南屏嵩山,北临河水(黄河),汜水纵流其间,为洛阳的门户,入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五月起,汉、楚两军为争夺该地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交战初,汉高祖即按照张良制定的谋略,实施正面坚持、敌后袭扰和翼侧牵制的作战部署,以*配合军事,以进攻辅助防御,游说英布倒戈,从南面牵制项羽;派遣韩信破魏,保障翼侧安全;联络彭越,袭扰项羽后方,从而有力地迟滞了项羽的进攻。同时汉高祖让萧何治理关中、巴蜀,巩固后方战略基地,转运粮食兵员,支援前线作战;还采纳陈平的计谋,派遣间谍进行活动,分化瓦解楚军。
汉高祖的这些措施虽然起到了牵制楚军、巩固后方的积极作用,但是正面战场的形势依然不怎么乐观。项羽看到汉高祖的势力有增无减,十分不安,便于次年春调动楚军主力加紧进攻荥阳、成皋,并多次派兵切断汉军的粮道,使汉高祖的部队在补给上发生很大的困难。五月间,项羽大军进*荥阳,汉高祖内乏继粮,外无援兵,情势日趋危急。汉高祖采纳张良的缓兵之计,派出使臣向项羽求和,表示愿以荥阳为界,以西属汉,以东归楚,但遭到项羽的断然拒绝。汉高祖无奈,只得采纳将军纪信的计策,由纪信假扮作汉高祖,驱车簇拥出荥阳东门,诈言城中食尽,汉王出降,蒙骗项羽,而自己则乘机从荥阳西门逃奔成皋。项羽发现自己受骗上当后勃然大怒,烧死纪信,率兵追击汉高祖,很快攻下了成皋,汉高祖仓皇逃回关中。
汉高祖从关中征集到一批兵员,打算再夺成皋。谋士辕生认为这不是善策,建议汉高祖派兵出武关(今陕西商南东南),调动楚军南下,减轻汉荥阳守军的压力;同时,让韩信加紧经营北方战场,迫使楚军分散兵力。汉高祖欣然采纳这一计策,率军经武关出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之间,与英布配合展开攻势;与此同时,韩信也率部由赵地南下,直抵黄河北岸,与汉高祖及荥阳汉军互相策应。汉军的行动果然调动了项羽的南下。这时汉高祖却又转攻为守,避免同楚军进行决战,而让彭越加强对楚后方的袭击,彭越不失所望,进展迅速,攻占了要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直接给楚都彭城造成威胁。项羽首尾不能兼顾,*回师东击彭越,汉高祖乘机收复了成皋。
六月,项羽击退彭越后,立即回师西进,对汉高祖发动第二次攻势,攻占荥阳,再夺成皋。并继续西进,抵达今河南巩县一带。汉高祖仓猝北渡黄河,逃到小修武(今河南获嘉东),在那里汉高祖征调到韩信的大部分部队,以支撑危局,增强正面的防御。汉高祖深知项羽的厉害,这时便命汉军一部拒守于巩(今河南巩县西南),一部屯驻小修武,深沟高垒,不与楚军交锋。同时派韩信组建新军东向击齐,继续开辟北方战场。又命刘贾率领2万人马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旧黄河渡口)渡河,深入楚地,协助彭越,扰乱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粮道。彭越得到刘贾这支生力军的支援,很快攻占了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北)等17座城池。彭越、韩信的军事行动,给项羽侧背造成严重的威胁,迫使项羽在九月间停止正面战场的攻势,再次回师攻打彭越。项羽临行前,告诫成皋守将曹咎说:小心坚守成皋,即使汉军挑战,也千万不要出击,只要能阻止汉军东进,我15天内一定击败彭越,然后再与将军会师。项羽很快收复了17座城池,但没有能够消灭彭越的游军,它继续在威胁楚的后方。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汉高祖听取谋士郦食其的建议,乘项羽东去之机,*成皋。守将曹咎开始还遵照项羽的告诫,坚守不出,但是经不起汉军连日的辱骂和挑战,一怒之下,率军出击。汉高祖见激将法奏效,便运用半渡击之的战法,大破曹咎所部楚军于汜水之上,曹咎兵败自杀,汉军乘机再夺成皋,并乘胜推进到广武(今荥阳东北)一线,收敖仓积粟以充军用,并在荥阳以东包围了楚将钟离昧部。
项羽听到成皋失守,大惊失色,急忙由睢阳带领主力返回,同汉军争夺成皋,与汉军对峙于广武,欲与汉高祖决一雌雄。可是汉军依据险要地形,坚守不战。双方对峙数月,项羽无计可施。这时适逢韩信攻占临淄,齐地战事吃紧,项羽不得已只好派龙且带兵20万前往救齐,这就更加减弱了正面战场的进攻力量。到了十一月,韩信在潍水全歼了龙且的部队,平定齐国,使项羽的处境更趋困难。几个月后,楚军粮食缺乏,既不能进,又不能退,白白地消耗了力量,完全陷入了被动。
这时,汉军韩信部已经破魏,破赵,降燕,平定三齐,占领了楚的东方和北方的大部地区,完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彭越的游军则不断扰乱楚军后方,攻占了昌邑(今山东金乡西)等20多座城池,并多次截断楚军的补给线。英布所部在淮南也有所发展。项羽腹背受敌,丧失了主动,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双方强弱形势已发生根本的变化。项羽见大势尽去,遂*与汉高祖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尔后引兵东归。成皋之战以汉胜楚败而告终。
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仗。它使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彻底的改变,项羽的失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汉高祖把握时机,采纳张良建议,于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十月,乘项羽引兵东撤之际,实施战略追击。
十二月,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合围并大败楚军,项羽突围后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北)。次年二月,汉高祖称帝,建立汉朝,重新统一了中国,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幕。
汉高祖以弱小的力量,在成皋之战中战胜强大的楚军,这除了*上注意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外,军事上的胜算主要在于对战略全局处置得比较适当和作战指挥的高明正确。这具体表现为:第一,重视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使汉军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能够坚持长期的战争。第二,彭城失利后,鉴于汉弱楚强的实际情况,适时改变战略方针,转攻为守,持久防御,挫败项羽的速决企图。第三,制定出正面坚持、南北两翼牵制,敌后袭扰的作战部署,并坚决付诸实施,使楚军陷于多面作战的困境,顾此失彼。第四,实施灵活机动的作战指导,致人而不致于人,千方百计调动对手,使之疲于奔命;并积极争取外线,逐步完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第五,巧妙行间,分化瓦解敌军,善于争取诸侯,最大限度地在军事上孤立项羽本人。
项羽作为一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当时的*舞台上曾放射过夺目的光彩,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与他*上、军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联的。他分封诸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嗜杀好战,激起了民众的反对;他不重视争取同盟,造成了自己的孤立;他不善于起用人才,团结内部,导致了众叛亲离;他不注意战略基地建设,以至于无法长期支持战争;他缺乏战略头脑,只知道一味死打硬拚,没有主要的打击方向,决定了他虽然能够赢得不少战役、战斗的胜利,但却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彻底失败。项羽战场指挥的成功和战略指导的失策之间的巨大矛盾反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局,给后世军事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垓下决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四年八月,项羽、刘邦在荥阳、成皋已相持两年多。项羽因腹背受敌,少食无助,*与刘邦订立和,以鸿沟(古运河名)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九月,项羽按约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并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因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汉军大败。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向垓下退兵。 12月,项羽被汉军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
点评:垓下之战,刘邦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它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
“垓下遗址” 即古战场遗址于一九八六年经安徽省*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考:项羽兵败何处?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刘邦语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1
楚汉之争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项羽在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聚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秦亡。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派兵驻守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老城东南北寨村之北,因在山谷中,险如函,故名),以防诸侯入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平乡镇)歼灭秦军主力(参见巨鹿之战),取得诸侯上将军地位,实力雄厚。亦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将他们全部坑杀。元年十二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量不敌,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同年二月,项羽凭藉其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城东)。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区,刘邦采纳萧何建议,确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属四川).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参见刘邦还定三秦之战)。四月,忍忿前往汉中就国。途中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项羽亦于同时班师彭城。
五月,未破项羽封王的田荣于齐地(今山东大部)起兵反楚,门立为齐王,项羽发兵击齐。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和三秦王立足未稳之机,“决策东乡(向),争权天下;”(《史记·高祖本纪》)。令萧何收取巴、蜀租赋补给军队,以韩信为大将、曹参为前锋统兵数万,积极部署东进。八月,汉军潜出故道(因临故道水得名,治今陕西风县北风州之西),袭击雍地,进围章邯军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同时分兵攻取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北地(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亡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鱼河堡),迫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迅速还定三秦,袭占关中大部地区;随后,命部将薛欧出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向楚地进军,被楚军阻于阳夏(今河南太康)。
项羽在两面受敌的情势下,采取先齐后汉方针,继续攻齐,主力被牵制在齐地。刘邦再度抓住战机,一面巩固关中,一面扩张势力,亲自率军由函谷关出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东进。迫降河南于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率军归附,继而俘虏殷王司马门,迅速占领了今河南及山西中、南部广大地区,造成东进的有利态势。
二年四月,刘邦乘齐、楚两军胶着之际,在洛阳接受董公“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资治通鉴·卷九·高帝二年》)的建议,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为义帝报仇讨逆为*号召,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56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参见彭城之战)。项羽留部将继续击齐,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胜利,毫无戒备之际,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逃回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此役,汉军被歼数十万,元气大伤。
刘邦战败,诸侯纷纷背汉向楚。为摆脱被动局面,刘邦争取英布,重用韩信、彭越,从各方面联合反楚力量。军事上,则利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险要,以争取时间,发展自己,待机再战同年五月,刘邦在荥阳得到萧何征得的关中兵员补充,韩信亦率援军赶到,在荥阳东战败楚军,阻遏了楚军西进攻势。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战局相对稳定(参见成皋之战)。六月,刘邦回返关中,引水攻破废丘,消灭章邯,尽占关中。随之采取立太子、赦罪人、立法令、设县邑,加强边塞守备等措施,以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八月,又回到荥阳前线。
三年初,楚军对汉军正面防线发动攻势,数次切断汉军运粮甬道,攻占荥阳、成皋。刘邦败逃关中。为调动项羽,分散其兵力,摆脱固守城池,被动挨打的局面,刘邦采纳谋士辕生建议。于五月率军出武关,兵至宛(今河南南阳市)、叶(今河南叶县西南)。项羽急于寻汉军主力作战,果然率军自荥阳、成皋南下宛、叶。汉军坚壁不战。此时,彭越攻占楚后方重镇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古邳镇),迫使项羽回师解救。汉军乘机迅速北上,收复成皋。六月,项羽回军,对汉军发动第二次攻势,再占荥阳、成皋,并挥军西进。汉军败至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深沟高垒,阻击楚军。为减轻正面压力,刘邦遣刘贾,卢绾率兵2万增援彭越,在楚后方攻城略地,断楚粮道,迫项羽第二次回兵东击彭越,汉军再次收复成皋。
二年八月,魏王豹踞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反汉,威胁汉军侧翼。刘邦先派郦食其游说未成,即命韩信率军进攻。韩信突袭安邑,生擒魏豹。刘邦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的建议,给韩信增兵3万,开辟北方战场(参见韩信破代、赵、燕、齐之战)。同年闰九月,韩信首先破代。
三年十月,越过太行山,与赵军战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南)(参见井陉之战),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赵军。随之乘势不战而降燕。四年十一月,又大破齐、楚联军于潍水(今山东潍河)(参见潍水之战)之滨,平定齐地。至此,韩信东进2000余里,从东、北两面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态势,直接威胁楚大后方。三年十一月,刘邦在正面对楚作战的同时,遣谋士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叛楚附汉。英布据有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二郡,具有相当实力。英布归汉,项羽侧翼危急,忙遣龙且进攻九江军。刘邦达到了在南方牵制、分散楚军之目的。项羽第二次率军东击彭越,兵至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闻汉军再次收复成皋,急忙引兵回救。汉军据险坚守,双方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形成对峙。是时,楚军北有韩信据齐地威胁都城;腹地有彭越游动作战,又须分兵南据九江,以致兵力分散,腹背受敌,粮草匮乏,欲战不能。刘邦则据荥阳、成皋之战坚守不战。四年八月,楚军粮尽,*与刘邦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史记·项羽本纪》),划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休兵罢战。
四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亦欲西返。张良、陈平认为“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史记·项羽本纪》)。刘邦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并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韩信、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早击,大败,*坚壁自守。刘邦从张良计,分别给韩、彭割地封王。十二月,调集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等各路大军40万人,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参见垓下之战)。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楚歌四起,军心瓦解。项羽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击。项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垓下一战,刘邦全歼楚军,获得最后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
点评:楚汉战争历时3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19775.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2
反秦武装力量最强的有两支部队,一是首举义旗的陈胜领导的农民武
装,一是项梁响应陈胜而发动楚人起事的项梁领导的武装。而陈胜、项梁都
以失败告终,项羽继承项梁事业并领导原楚兵,农民武装则大多归刘邦领导。
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终于推翻暴秦,接着两人争天下。本来项羽比刘
邦强大得多,为什么刘邦终于取胜,并开创了西汉王朝呢?项羽失败的理由
已如上述,现着重分析刘邦得胜的原因。
1.乱世出草泽英雄
古时,人民一般来说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统治者*出
来的。
陈胜等揭竿起义正是因此。二世六年七月,下诏遣发贫民九百人到渔阳
(今北京郊区密云县)去戍守,并令当天就出发。这支队伍由陈胜任屯长,
还有两都尉监管。适天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能按限期到达,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斩头。这些被暴秦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久已积愤在胸,陈胜
与其好友吴广商议,认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他俩便设计杀了监管
他们的两都尉,并将造反求生的意图告知所属戍卒,大家当然赞成。于是,
大家在陈胜领导下起来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压迫的农民纷纷来参加,
占据陈时,已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众人立陈胜为王,号为张
楚。这星星之火一点,到处燃起燎原之火,各阶级的人反秦的越来越多。
刘邦也是因官*民反,不得不反。刘邦原当泗水亭长,他经常为县押着
夫役去骊山筑秦始皇陵墓。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骊
山时必跑光了。这样,他是要被斩头的。于是,他召集大家饮酒,对夫役们
说:“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乡了。”其中有十余名壮者愿跟随他。到
陈胜起义时,刘邦已聚众近一百人了。在沛县椽、主吏肖何、曹参的策划和
樊哙的参预下,刘邦率领其徒杀了沛县令,造反起来了。
还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压迫而起来造反的。黥布,姓英氏,
是个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处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这种刑叫做黥,故称
黥布。他被送往骊山筑秦始皇陵墓。当时参加筑陵墓的有数十万人之多,因
不堪受压迫,便结伴逃亡,在江中为盗。后黥布率其徒众投奔项梁的反秦队
伍,项梁死,归属项羽。黥布率领的骊山之徒因受压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战斗中打先锋,拼死战斗,常常以少胜多。而楚兵勇冠
诸侯,实赖英布率领骊山之徒的英雄奋战。彭越原在巨野泽中捕鱼为生,因
受苛政所*,铤而走险,结党为盗。秦末大乱,彭越聚众到万亲人。在楚汉
相争中,彭越和黥布先后投奔刘邦麾下,在打败项羽军中战功卓著,都被立
为王。
这些草泽英雄是在乱世中才能出现的,他们也因在乱世才能称王或成就
帝业。
在当时诸多乱世英雄中,开始陈胜的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正如司马迁
所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虽然由他首举义旗
而掀起反秦战火,但他终兵败身死,不能实现其亡秦壮志。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陈胜起事时,秦军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陈胜领导的农民军。
二是农民军初起,战斗经验不足,其中自说懂得兵事的,只不过是曾在项燕
军里占吉凶的周文,陈给他将军印西向击秦,由于人心所向,到函谷关时已
有车千乘,卒数十万。兵虽多,因是乌合之众,被秦大将章邯所破,陈胜被
其车夫庄贾所杀。三是脱离群众和用人不当。(《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被内奸所害后,农民军大多汇集于刘邦的麾下,刘邦实际上成为陈
胜的继承者。刘邦后来能入关和战胜项羽,这与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有关。陈
胜虽败,他掀起的反秦风暴,严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尔后各阶级组成反秦
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暴秦冲击,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因此,刘邦所
处的地位比之陈胜有利得多。特别是,项羽率领楚军救巨鹿,牵制秦军主力,
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由于项羽和刘邦两军打击,终于消灭秦军,推翻暴秦。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刘邦其人和汉军而论,是因刘邦本人及其将相
以及汉兵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千锤百炼,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战斗实力日
益强大。尤其是刘邦本人善于御将、懂得争取人心和能集众智成大事,故他
远比项羽高明得多。这便是他能打败项羽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具体
评述。
2.实战中不断成长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学而知之的人。任何英雄俊杰之所以成
为英雄俊杰,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只有如此的反复,人的才
智才日益丰富,成就才越来越大。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和开国功困都是这样成
长起来的。
刘邦原是个无赖,他不事生产,酗酒好色,是个“说大话,少成事”(肖
何话)的人。其人喜交游,慷慨大度。这种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为帮派
首领,估计没有更好的前程;恰好他生逢在秦末乱世,苛政*他投入反秦的
战争。在战争洗礼中,他的劣根性的一面得到一定的改造,优点即喜交游、
慷慨大度的一面得到发挥,能聚众容人。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野心也就大
了。他在咸阳看到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是对皇帝高贵威武的
羡慕,入关后就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了。初时,他看见秦宫殿豪华,美女如
云,他好色酗酒的本性又发作,想留此享乐,后纳樊哙、张良之谏,以图天
下为重,才还军霸上。这说明,刘邦这时已把争天下放在首位,只要对此有
利的话都听,有利于此的事都干,他成熟了。
韩信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他是淮阴人,贫而无行,故没有被推荐到政
府去做事。又不会生产和经商,尝寄食于亲戚朋友家,人多讨厌他。淮阴城
有一个卖猪肉的无赖青年对他说:“你这么高大,好带刀剑,实是装模作样
以掩盖你胆小。”又当众辱他说:“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怕死,就从我
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注目看这无赖一会儿。就趴在地下从他的裤裆下爬
过去。全市人都笑韩信胆小怕死。当时,韩信落魄到向人讨吃,未免有自卑
感,且因此杀人没有必要,而这无赖还有一群恶棍想帮,他力敌不过,只能
忍辱。但像韩信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如果不是乱世,或在乱世而不投入反秦
队伍,他肯定不会成为军事家,可能成为流氓。而一个人的变化有时是难于
预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楚大将龙且就是从
韩信过去甘受辱的事看不起他,结果自己倒霉。韩信曾在项梁反秦队伍当兵,
后又在项羽手下当郎中(侍卫),一直到项羽入关。在这比较长时间里,韩
信在战争实践中得到锻炼,特别是他在楚军最高统帅项羽身边工作,从中学
习项羽的指挥作战的才能,接受秦、楚战争的经验教训,正因具有如此良好
的条件,使他逐渐成长,后来已能向项羽提出作战方略。因项羽不采纳而投
汉。肖何与之谈话,甚为敬佩。后来在楚汉战争的实践中,他的军事才能不
断增长并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代名将。
汉军中的谋士、武将,除张良在未投汉前得黄石公授予《大公兵法》而
有作战谋略外,其他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会最下层出身。如樊哙是狗
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患敬是车夫。这些人,原来毫无战争经验,
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能成为汉的主要将领,还不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的。
樊哙当他屠狗卖肉时,他不会想及天下之事。可是,在协助刘邦打天下后,
他所做所想的已能从图天下这个大局出发,故刘邦留恋秦宫和美女而不想离
开时,他严厉批评刘邦这是走亡秦的老路。在助刘邦打天下中,他忠心耿耿,
奋不顾身,在鸿门宴上刘邦危急时,他拥盾侧身冲入,慷慨陈辞,使项羽无
话可说,才使刘邦脱身归去。樊哙己从一个计较斤两的屠狗之徒成为以天下
为己任的将领了。周勃这个在丧事混饭食的吹鼓手,不只他人就是他自己也
不会想到他成为将相。而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不断的战争实践,使他成为
一个卓越的将领,屡立战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后来升为太尉,官
到丞相。
至于陈平,是一个“盗嫂受金”品行不端的读书人。也许他从书本中已
懂得兴亡之理,而后来他成为刘邦的杰出谋士,也是他长期从事反秦斗争中
学到本领之故。肖何、曹参也只不过是县吏,开始也不懂得治国治军,在为
刘邦打天下,肖何功居第一,曹参战功最大,后都位列丞相。如果不参加战
争实践,决不会有此丰功伟绩,也不会位极人臣,其成就也是有限的。
在推翻暴秦以图天下中,逐鹿中原的英雄俊杰不知有多少。而最后刘邦
得其鹿,固然与刘邦领导有方有关,但如果只靠刘邦一个,即使他有三头六
臂或才干超人,也难得天下。显然,刘邦能得天下,正因他这个集团有许多
杰出的人材,正因有这个人材群体,他操纵的战争机器,才能运转自如,指
挥随意,即使在屡战屡败的劣势下,也能顶得住,坚持到最后胜利。
3.因人因势御将相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只要善于用人,也要善于御人,而用人和御人是相
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如果能用人而不能御人,人将不听其指挥,会造成分
裂:御使人而不能用人,人将不服而背离。因此,要使人心服而紧紧团结其
在周围,必须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刘邦就有这种天才。说是天才,并
非说天生便有,而是说其人素质较好,智商较高,经过实践或别人启发,他
易于领会,或自我揣摩无师自通。
刘邦能用并能驾御韩信便是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归汉后,刘邦只给他当
治粟都尉,即管理粮饱小官,没有发现他是个奇才。只有肖何与他交谈,认
为他是个大将之才,故韩信未被重用而逃亡时,肖何立即前往追他回来。经
肖何的竭力推荐,刘邦拜他为大将,从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一下子提升为大
将,这不能不使全汉军惊奇。这种机遇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韩信来说也
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能不感激无涯,竭智尽力为刘邦打天下。刘邦虽放手让
韩信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但对他有戒心,常常加以适当控制,特别是在韩
信实力强大的时候。如刘邦曾派张耳随韩信东向征伐,韩信军先后破魏、代
军,刘邦就派使抽调其精兵到荥阳以拒楚。这样既可增强荣阳守军力量,又
防止韩信力量过大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意外事。刘邦在成臬被项羽围急,刘邦
逃出渡河到修武,修武是韩信、张耳军的驻地,刘邦一早自称汉使突入帐中,
韩信、张耳还未起床,即在其卧外夺其印符,召集诸将。信、耳才知刘邦到,
大惊。刘邦夺两人军,令张耳守赵地,任韩信为相国,收赵兵以击齐。刘邦
就是这样既信任韩信,又常常控制其军为己用。刘邦打败项羽登上帝位,也
出于对韩信的戒备,便以游云梦计擒韩信,削其王位,降为淮阴侯。有一次,
刘邦与信谈及诸将将兵的才能,刘邦问信:“我能将多少兵?”信答道:“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兵。”刘邦说:“那么您呢?”答:“臣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笑说:“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被我擒了?”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所以信为陛下所擒。”(《史记·淮阴侯列传》)这说明,韩信
是承认刘邦有御将的才能的。
对背楚归汉的黥布恩威并施,也显示了刘邦御将的巧妙手腕。刘邦利用
九江王黥布与项羽的矛盾,便派随何去说黥归汉。黥布到,刘邦却在床上洗
脚时召见,布看见刘邦如此傲慢待他,大怒,悔来,想自杀。黥布出,到安
排他所住的地方,见内帐、车辆、饮食都跟汉王一样,又大喜过望。刘邦坐
在床上洗脚时召见黥布,是有意给他个下马威,以显示两人*地位已不同。
因为黥布和刘邦都同时被项羽封为王,两人地位是一样,现在黥布来投刘邦,
彼此有君臣之分,故先施之以威,以明彼此地位。接着又施之以恩,在生活
上待之如己,即给予王的优厚待遇。在刘邦的恩威并济下,黥布既安于下属
之位,又甘心效力。项羽知黥布背楚归汉,立即派项伯收九江兵,将黥布妻
子都杀了。布派人到九江,其心腹将率数千人归汉,从此,黥布死心塌地事
汉以击楚,屡立战功,对打败楚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记·黥布列传》)。
对于肖何,既给予重任,又暗中防备,但其手段很巧妙,使肖何小心谨
慎,屡以行动表明其忠。肖何任县吏时,刘邦有事,常得肖何袒护。刘邦起
事,肖何是谋主,及刘邦为汉王,以何为丞相。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肖何留
守关中,供粮供兵无缺。关中成为刘邦的根据地,肖何是否忠心,关系到汉
的成败,故刘邦时时派人到关中慰劳丞相肖何,实暗中观其动静。肖何知刘
邦对自己有所疑,便派自己子孙、兄弟及宗室数十人到前线服役,刘邦才放
心。
信任又控制,给恩惠又施之以威,这就是刘邦用人、御人的妙术。
4.民心将心都归汉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们常说而公认的一条规律。而在战时,所
谓“人心”,主要指民心、将心、军心,这“三心”是互相联系又密不可分
的。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得将心,将校才
为之拼命沙场。而兵还不是人民的子弟,得民心其子弟当然为之效死;而兵
能否打仗还不是由将带出来,得将心就能训练一支勇敢的队伍。故说得民心
和将心,也就得军心,军队就乐于战死,胜利在望。相反,如果不得民心、
将心,也就不得军心,就使人力、物力不得补充,将领不愿效命,军队不想
打仗。这样,不败何待。
项羽反秦,得楚人之心,六国人之心,故能率领六国诸侯军推翻暴秦。
但在胜利的同时,他所过无不残灭,逐渐失去人心,特别是秦人对他的怨恨。
刘邦与他不一样,他胜利进军入关,既不扰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负担,连
秦人自动送来的慰劳品,也婉言拒绝,原任官职的照旧,连降王子婴也保护
起来。对于暴秦的苛政峻刑尽除去,只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而项羽刚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入关后,不只杀降王子婴,还到处
*烧掠,纵火把秦官烧成一片焦土。两相对比,一仁一暴就极其明显。秦
人拥护刘邦而怨恨项羽是必然的了。在楚汉相争中,秦人怕项羽取胜,他们
将大遭殃,故倾尽全力支持刘邦。刘邦虽屡战屡败,而秦人供应的人力、物
力源源不断,使刘邦一次又一次挨过难关,最后打败了项羽。
能否得将心是胜败的关键。项羽重用人是局限于他项氏宗族和妻子的亲
属,如此划线,在这圈子里的人才当然是有限的,而圈子外虽有人才也就不
能用了。韩信和陈平都是奇才,韩信是归刘邦后立大功被刘邦称为“战必胜,
攻必取”的大将才;陈平归汉后曾六出奇计为刘邦取天下安天下。而这两人
原是楚营里的人,项羽对他们言不听,计不从,于是便背楚归汉。韩信归汉
后屡立奇功,被任为齐王,手握重兵,到后来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时,汉军日益强大,项羽恐惧,便派盱眙人武涉往说韩信。他说:“天下
人因苦秦久了,故合力反秦。破秦后,项王计功割地,分土封王,以休士卒。
今汉王举兵向东夺人之地,破三秦后率诸侯兵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不罢手,
其不知足如此之甚。汉王是不可靠的,他几次落到项王的手中,项王怜而活
之,但他一脱身便背约,复攻项王,其人不可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
王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要被他所擒。足下得以至今不彼他暗算,正因项
王尚在,需要你为他打天下。当今二王相争,胜败定于足下,足下右投则汉
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明日必轮到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
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而王之?今失此良机,一定要为汉攻楚,难道是
智者所做的事吗!”尽管武涉分析形势,说明利害,韩信不为所动,婉言加
以拒绝。他说:“我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策不用,
故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统率数万大军,他解衣衣我,推食食
我,言听计从,我才有今天的地位。汉王如此亲信我,背之不祥,我虽死也
不易心。”韩信表明对汉王的生死不易的忠心,实是当时汉将心归汉王的反
映。
5.集众智以成大事
楚汉久相持未决胜败,项王要求与汉王独战以决雌雄。汉王笑说:“我
宁斗智,不能斗力。”以两人智比,项王智不逊于汉王,为何汉王“宁斗智”?
这是因为项王自负独断独行,不纳智者之策,而其个人智有限,故多失计;
汉王兼听纳谏,集众智成大智,故乡得计。项氏世世为楚将,代代有家传兵
法,项羽叔父项梁主曾以兵法传授项羽,项羽打起仗确有一套本领,在垓下
决战前,他亲身领导的战役几乎是战无不胜,也因此自负不凡,不仅对身边
的郎中韩信几次上策不屑一顾,连老谋深算的范增多次献计也当耳边风,因
而屡失战机。使刘邦能屡败屡起,最后置他于死地。刘邦起事之前,是个酗
酒好色的无赖之徒,父亲是个农夫,当然无家传兵法,对打仗是外行;他又
不读书,也就不能接受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懂得兴亡之理。但他有个显著的
长处,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故能集众智成大事。
刘邦在战争实践中,也懂得些行军打仗之事,但“运筹帷幄”非其所长,
往往作出错误的决策。由于他对张良、陈平等谋士言听计从,故能及时纠正
错误,实行正确的决策。如刘邦率军西向攻秦,因秦将坚守宛城,攻不下,
刘邦率军越宛城西进。张良谏说:“沛公虽急欲入关,但秦兵尚多,拒险而
守,难于攻破。今不下宛城,如越城西向,宛守军从后追击,前面秦兵拦击,
前后夹攻,将处于危机。”于是,刘邦于夜间率军从他道回来,更换旗帜,
天黎明时,包围宛城三周,守将要自刎,其舍人陈恢止之,便往见刘邦,说:
“宛城认为降必死,故皆坚守。汉军强攻,死伤更多。为足下计,最好的降,
封其守将官职,使其留守,引其甲士西进。其余城池知优待投降将士,必争
开门投降,汉军将通行无阻。”刘邦说:“好!”乃封宛城守将为殷侯,封
陈恢为千户。刘邦率军西进,无不下者。而汉军所过,军纪严明,不掳掠屠
杀。于是,先诸侯军进入关中(《史记·高祖本记》)。
刘邦被项羽急围于荥阳,便与郦食其谋议削弱项羽权力。食其建议:“秦
灭六国,其后人无立锥之地。如汉能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感恩戴德,
必支持汉而反楚。”刘邦表示同意,便叫人刻印,派食其前往分封六国后代。
食其还未启程,张良从外来到,项羽将食其主张分封事相告,张良说:“天
下游士离乡别井来投汉,拼死立功,所盼望的是想得封侯赐邑,今复立六国
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谁与您取天下。楚强,六国必从之,那会附属
于汉。用立六国之谋,汉大事完了!”这时,刘邦正在吃饭,听了张良的话
气得吐出来,大骂道:“竖儒,几败乃公事!”立即叫人销毁印章(《史记·留
侯世家》)。
6.抓战机进行决战
在楚汉相争后期,楚汉两军在荥阳东北广武对峙。这时,彭越在梁地,
神出鬼没袭楚后方,绝其粮道;韩信破齐后起兵击楚。项羽恐惧,乃与刘邦
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张良、陈平认为是消灭项羽良机,让其东归
是纵虎归山。刘邦便进兵追项羽,到阳夏南驻军,待韩店、彭越军到击楚军。
到固陵,仍未见韩信、彭越应约前来。楚击汉军,大破之。汉军复入壁,深
堑坚守。刘邦势孤,毫无办法。后用张良计:从陈县以东到海滨的土地封给
韩信,唯阳以北的土地纣给彭越,并调黥布率兵来会战。韩信、彭越得封地
立即听令会师于垓下,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开创西汉王朝,登上了皇帝宝
座。
编者按:此非复制克隆版本,实乃真言.请楼主赏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267519.html?si=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2
古时,人民一般来说是安份守己的,而人民造反,大多是被统治者*出
来的。
陈胜等揭竿起义正是因此。二世六年七月,下诏遣发贫民九百人到渔阳
(今北京郊区密云县)去戍守,并令当天就出发。这支队伍由陈胜任屯长,
还有两都尉监管。适天下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不能按限期到达,而失期,
按秦法都要斩头。这些被暴秦压榨得活不下去的农民,久已积愤在胸,陈胜
与其好友吴广商议,认为既然要死,不如造反以求生。他俩便设计杀了监管
他们的两都尉,并将造反求生的意图告知所属戍卒,大家当然赞成。于是,
大家在陈胜领导下起来造反了,攻城略地,各地被压迫的农民纷纷来参加,
占据陈时,已有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众人立陈胜为王,号为张
楚。这星星之火一点,到处燃起燎原之火,各阶级的人反秦的越来越多。
刘邦也是因官*民反,不得不反。刘邦原当泗水亭长,他经常为县押着
夫役去骊山筑秦始皇陵墓。有一次送夫役到半路,夫役多逃亡,他自料到骊
山时必跑光了。这样,他是要被斩头的。于是,他召集大家饮酒,对夫役们
说:“大家都走吧,我也要逃避他乡了。”其中有十余名壮者愿跟随他。到
陈胜起义时,刘邦已聚众近一百人了。在沛县椽、主吏肖何、曹参的策划和
樊哙的参预下,刘邦率领其徒杀了沛县令,造反起来了。
还有黥布、彭越等人也是被暴秦所压迫而起来造反的。黥布,姓英氏,
是个普通平民,犯暴秦刑法,受处在脸上刺字的刑罚,这种刑叫做黥,故称
黥布。他被送往骊山筑秦始皇陵墓。当时参加筑陵墓的有数十万人之多,因
不堪受压迫,便结伴逃亡,在江中为盗。后黥布率其徒众投奔项梁的反秦队
伍,项梁死,归属项羽。黥布率领的骊山之徒因受压迫最深恨秦也最深,在
救巨鹿和其他反秦的战斗中打先锋,拼死战斗,常常以少胜多。而楚兵勇冠
诸侯,实赖英布率领骊山之徒的英雄奋战。彭越原在巨野泽中捕鱼为生,因
受苛政所*,铤而走险,结党为盗。秦末大乱,彭越聚众到万亲人。在楚汉
相争中,彭越和黥布先后投奔刘邦麾下,在打败项羽军中战功卓著,都被立
为王。
这些草泽英雄是在乱世中才能出现的,他们也因在乱世才能称王或成就
帝业。
在当时诸多乱世英雄中,开始陈胜的力量最强,影响最大,正如司马迁
所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亡秦的序幕是他揭起的。虽然由他首举义旗
而掀起反秦战火,但他终兵败身死,不能实现其亡秦壮志。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陈胜起事时,秦军力尚未削弱,可以集中力量*陈胜领导的农民军。
二是农民军初起,战斗经验不足,其中自说懂得兵事的,只不过是曾在项燕
军里占吉凶的周文,陈给他将军印西向击秦,由于人心所向,到函谷关时已
有车千乘,卒数十万。兵虽多,因是乌合之众,被秦大将章邯所破,陈胜被
其车夫庄贾所杀。三是脱离群众和用人不当。(《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被内奸所害后,农民军大多汇集于刘邦的麾下,刘邦实际上成为陈
胜的继承者。刘邦后来能入关和战胜项羽,这与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有关。陈
胜虽败,他掀起的反秦风暴,严重削弱了秦的力量,而尔后各阶级组成反秦
队伍,从四面八方向暴秦冲击,使秦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因此,刘邦所
处的地位比之陈胜有利得多。特别是,项羽率领楚军救巨鹿,牵制秦军主力,
刘邦才得以顺利入关。由于项羽和刘邦两军打击,终于消灭秦军,推翻暴秦。
而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刘邦其人和汉军而论,是因刘邦本人及其将相
以及汉兵经过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千锤百炼,战争经验日益丰富,战斗实力日
益强大。尤其是刘邦本人善于御将、懂得争取人心和能集众智成大事,故他
远比项羽高明得多。这便是他能打败项羽成就帝业的主要原因。下面将具体
评述。
2.实战中不断成长
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只有学而知之的人。任何英雄俊杰之所以成
为英雄俊杰,都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只有如此的反复,人的才
智才日益丰富,成就才越来越大。汉朝的开创者刘邦和开国功困都是这样成
长起来的。
刘邦原是个无赖,他不事生产,酗酒好色,是个“说大话,少成事”(肖
何话)的人。其人喜交游,慷慨大度。这种人如在太平盛世,可能成为帮派
首领,估计没有更好的前程;恰好他生逢在秦末乱世,苛政*他投入反秦的
战争。在战争洗礼中,他的劣根性的一面得到一定的改造,优点即喜交游、
慷慨大度的一面得到发挥,能聚众容人。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野心也就大
了。他在咸阳看到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是对皇帝高贵威武的
羡慕,入关后就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了。初时,他看见秦宫殿豪华,美女如
云,他好色酗酒的本性又发作,想留此享乐,后纳樊哙、张良之谏,以图天
下为重,才还军霸上。这说明,刘邦这时已把争天下放在首位,只要对此有
利的话都听,有利于此的事都干,他成熟了。
韩信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他是淮阴人,贫而无行,故没有被推荐到政
府去做事。又不会生产和经商,尝寄食于亲戚朋友家,人多讨厌他。淮阴城
有一个卖猪肉的无赖青年对他说:“你这么高大,好带刀剑,实是装模作样
以掩盖你胆小。”又当众辱他说:“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怕死,就从我
的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注目看这无赖一会儿。就趴在地下从他的裤裆下爬
过去。全市人都笑韩信胆小怕死。当时,韩信落魄到向人讨吃,未免有自卑
感,且因此杀人没有必要,而这无赖还有一群恶棍想帮,他力敌不过,只能
忍辱。但像韩信这样游手好闲的人,如果不是乱世,或在乱世而不投入反秦
队伍,他肯定不会成为军事家,可能成为流氓。而一个人的变化有时是难于
预料的,“士别三日,刮目相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楚大将龙且就是从
韩信过去甘受辱的事看不起他,结果自己倒霉。韩信曾在项梁反秦队伍当兵,
后又在项羽手下当郎中(侍卫),一直到项羽入关。在这比较长时间里,韩
信在战争实践中得到锻炼,特别是他在楚军最高统帅项羽身边工作,从中学
习项羽的指挥作战的才能,接受秦、楚战争的经验教训,正因具有如此良好
的条件,使他逐渐成长,后来已能向项羽提出作战方略。因项羽不采纳而投
汉。肖何与之谈话,甚为敬佩。后来在楚汉战争的实践中,他的军事才能不
断增长并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一代名将。
汉军中的谋士、武将,除张良在未投汉前得黄石公授予《大公兵法》而
有作战谋略外,其他大都是平民百姓,且都是社会最下层出身。如樊哙是狗
屠,周勃是吹鼓手,灌婴是布贩,患敬是车夫。这些人,原来毫无战争经验,
对军事一窍不通,后来能成为汉的主要将领,还不是在战争实践中成长的。
樊哙当他屠狗卖肉时,他不会想及天下之事。可是,在协助刘邦打天下后,
他所做所想的已能从图天下这个大局出发,故刘邦留恋秦宫和美女而不想离
开时,他严厉批评刘邦这是走亡秦的老路。在助刘邦打天下中,他忠心耿耿,
奋不顾身,在鸿门宴上刘邦危急时,他拥盾侧身冲入,慷慨陈辞,使项羽无
话可说,才使刘邦脱身归去。樊哙己从一个计较斤两的屠狗之徒成为以天下
为己任的将领了。周勃这个在丧事混饭食的吹鼓手,不只他人就是他自己也
不会想到他成为将相。而在反秦和楚汉相争中,不断的战争实践,使他成为
一个卓越的将领,屡立战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将之一,后来升为太尉,官
到丞相。
至于陈平,是一个“盗嫂受金”品行不端的读书人。也许他从书本中已
懂得兴亡之理,而后来他成为刘邦的杰出谋士,也是他长期从事反秦斗争中
学到本领之故。肖何、曹参也只不过是县吏,开始也不懂得治国治军,在为
刘邦打天下,肖何功居第一,曹参战功最大,后都位列丞相。如果不参加战
争实践,决不会有此丰功伟绩,也不会位极人臣,其成就也是有限的。
在推翻暴秦以图天下中,逐鹿中原的英雄俊杰不知有多少。而最后刘邦
得其鹿,固然与刘邦领导有方有关,但如果只靠刘邦一个,即使他有三头六
臂或才干超人,也难得天下。显然,刘邦能得天下,正因他这个集团有许多
杰出的人材,正因有这个人材群体,他操纵的战争机器,才能运转自如,指
挥随意,即使在屡战屡败的劣势下,也能顶得住,坚持到最后胜利。
3.因人因势御将相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只要善于用人,也要善于御人,而用人和御人是相
辅相成的,不能偏颇。如果能用人而不能御人,人将不听其指挥,会造成分
裂:御使人而不能用人,人将不服而背离。因此,要使人心服而紧紧团结其
在周围,必须巧妙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刘邦就有这种天才。说是天才,并
非说天生便有,而是说其人素质较好,智商较高,经过实践或别人启发,他
易于领会,或自我揣摩无师自通。
刘邦能用并能驾御韩信便是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归汉后,刘邦只给他当
治粟都尉,即管理粮饱小官,没有发现他是个奇才。只有肖何与他交谈,认
为他是个大将之才,故韩信未被重用而逃亡时,肖何立即前往追他回来。经
肖何的竭力推荐,刘邦拜他为大将,从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一下子提升为大
将,这不能不使全汉军惊奇。这种机遇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韩信来说也
是出乎意料之外,不能不感激无涯,竭智尽力为刘邦打天下。刘邦虽放手让
韩信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但对他有戒心,常常加以适当控制,特别是在韩
信实力强大的时候。如刘邦曾派张耳随韩信东向征伐,韩信军先后破魏、代
军,刘邦就派使抽调其精兵到荥阳以拒楚。这样既可增强荣阳守军力量,又
防止韩信力量过大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意外事。刘邦在成臬被项羽围急,刘邦
逃出渡河到修武,修武是韩信、张耳军的驻地,刘邦一早自称汉使突入帐中,
韩信、张耳还未起床,即在其卧外夺其印符,召集诸将。信、耳才知刘邦到,
大惊。刘邦夺两人军,令张耳守赵地,任韩信为相国,收赵兵以击齐。刘邦
就是这样既信任韩信,又常常控制其军为己用。刘邦打败项羽登上帝位,也
出于对韩信的戒备,便以游云梦计擒韩信,削其王位,降为淮阴侯。有一次,
刘邦与信谈及诸将将兵的才能,刘邦问信:“我能将多少兵?”信答道:“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兵。”刘邦说:“那么您呢?”答:“臣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笑说:“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被我擒了?”信答道:“陛下不能将兵,
而善将将,所以信为陛下所擒。”(《史记·淮阴侯列传》)这说明,韩信
是承认刘邦有御将的才能的。
对背楚归汉的黥布恩威并施,也显示了刘邦御将的巧妙手腕。刘邦利用
九江王黥布与项羽的矛盾,便派随何去说黥归汉。黥布到,刘邦却在床上洗
脚时召见,布看见刘邦如此傲慢待他,大怒,悔来,想自杀。黥布出,到安
排他所住的地方,见内帐、车辆、饮食都跟汉王一样,又大喜过望。刘邦坐
在床上洗脚时召见黥布,是有意给他个下马威,以显示两人*地位已不同。
因为黥布和刘邦都同时被项羽封为王,两人地位是一样,现在黥布来投刘邦,
彼此有君臣之分,故先施之以威,以明彼此地位。接着又施之以恩,在生活
上待之如己,即给予王的优厚待遇。在刘邦的恩威并济下,黥布既安于下属
之位,又甘心效力。项羽知黥布背楚归汉,立即派项伯收九江兵,将黥布妻
子都杀了。布派人到九江,其心腹将率数千人归汉,从此,黥布死心塌地事
汉以击楚,屡立战功,对打败楚起了重要的作用(《史记·黥布列传》)。
对于肖何,既给予重任,又暗中防备,但其手段很巧妙,使肖何小心谨
慎,屡以行动表明其忠。肖何任县吏时,刘邦有事,常得肖何袒护。刘邦起
事,肖何是谋主,及刘邦为汉王,以何为丞相。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肖何留
守关中,供粮供兵无缺。关中成为刘邦的根据地,肖何是否忠心,关系到汉
的成败,故刘邦时时派人到关中慰劳丞相肖何,实暗中观其动静。肖何知刘
邦对自己有所疑,便派自己子孙、兄弟及宗室数十人到前线服役,刘邦才放
心。
信任又控制,给恩惠又施之以威,这就是刘邦用人、御人的妙术。
4.民心将心都归汉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人们常说而公认的一条规律。而在战时,所
谓“人心”,主要指民心、将心、军心,这“三心”是互相联系又密不可分
的。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得将心,将校才
为之拼命沙场。而兵还不是人民的子弟,得民心其子弟当然为之效死;而兵
能否打仗还不是由将带出来,得将心就能训练一支勇敢的队伍。故说得民心
和将心,也就得军心,军队就乐于战死,胜利在望。相反,如果不得民心、
将心,也就不得军心,就使人力、物力不得补充,将领不愿效命,军队不想
打仗。这样,不败何待。
项羽反秦,得楚人之心,六国人之心,故能率领六国诸侯军推翻暴秦。
但在胜利的同时,他所过无不残灭,逐渐失去人心,特别是秦人对他的怨恨。
刘邦与他不一样,他胜利进军入关,既不扰秦人,也不增加秦人的负担,连
秦人自动送来的慰劳品,也婉言拒绝,原任官职的照旧,连降王子婴也保护
起来。对于暴秦的苛政峻刑尽除去,只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而项羽刚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入关后,不只杀降王子婴,还到处
*烧掠,纵火把秦官烧成一片焦土。两相对比,一仁一暴就极其明显。秦
人拥护刘邦而怨恨项羽是必然的了。在楚汉相争中,秦人怕项羽取胜,他们
将大遭殃,故倾尽全力支持刘邦。刘邦虽屡战屡败,而秦人供应的人力、物
力源源不断,使刘邦一次又一次挨过难关,最后打败了项羽。
能否得将心是胜败的关键。项羽重用人是局限于他项氏宗族和妻子的亲
属,如此划线,在这圈子里的人才当然是有限的,而圈子外虽有人才也就不
能用了。韩信和陈平都是奇才,韩信是归刘邦后立大功被刘邦称为“战必胜,
攻必取”的大将才;陈平归汉后曾六出奇计为刘邦取天下安天下。而这两人
原是楚营里的人,项羽对他们言不听,计不从,于是便背楚归汉。韩信归汉
后屡立奇功,被任为齐王,手握重兵,到后来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时,汉军日益强大,项羽恐惧,便派盱眙人武涉往说韩信。他说:“天下
人因苦秦久了,故合力反秦。破秦后,项王计功割地,分土封王,以休士卒。
今汉王举兵向东夺人之地,破三秦后率诸侯兵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不罢手,
其不知足如此之甚。汉王是不可靠的,他几次落到项王的手中,项王怜而活
之,但他一脱身便背约,复攻项王,其人不可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
王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要被他所擒。足下得以至今不彼他暗算,正因项
王尚在,需要你为他打天下。当今二王相争,胜败定于足下,足下右投则汉
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明日必轮到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
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而王之?今失此良机,一定要为汉攻楚,难道是
智者所做的事吗!”尽管武涉分析形势,说明利害,韩信不为所动,婉言加
以拒绝。他说:“我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策不用,
故背楚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统率数万大军,他解衣衣我,推食食
我,言听计从,我才有今天的地位。汉王如此亲信我,背之不祥,我虽死也
不易心。”韩信表明对汉王的生死不易的忠心,实是当时汉将心归汉王的反
映。
5.集众智以成大事
楚汉久相持未决胜败,项王要求与汉王独战以决雌雄。汉王笑说:“我
宁斗智,不能斗力。”以两人智比,项王智不逊于汉王,为何汉王“宁斗智”?
这是因为项王自负独断独行,不纳智者之策,而其个人智有限,故多失计;
汉王兼听纳谏,集众智成大智,故乡得计。项氏世世为楚将,代代有家传兵
法,项羽叔父项梁主曾以兵法传授项羽,项羽打起仗确有一套本领,在垓下
决战前,他亲身领导的战役几乎是战无不胜,也因此自负不凡,不仅对身边
的郎中韩信几次上策不屑一顾,连老谋深算的范增多次献计也当耳边风,因
而屡失战机。使刘邦能屡败屡起,最后置他于死地。刘邦起事之前,是个酗
酒好色的无赖之徒,父亲是个农夫,当然无家传兵法,对打仗是外行;他又
不读书,也就不能接受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懂得兴亡之理。但他有个显著的
长处,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故能集众智成大事。
刘邦在战争实践中,也懂得些行军打仗之事,但“运筹帷幄”非其所长,
往往作出错误的决策。由于他对张良、陈平等谋士言听计从,故能及时纠正
错误,实行正确的决策。如刘邦率军西向攻秦,因秦将坚守宛城,攻不下,
刘邦率军越宛城西进。张良谏说:“沛公虽急欲入关,但秦兵尚多,拒险而
守,难于攻破。今不下宛城,如越城西向,宛守军从后追击,前面秦兵拦击,
前后夹攻,将处于危机。”于是,刘邦于夜间率军从他道回来,更换旗帜,
天黎明时,包围宛城三周,守将要自刎,其舍人陈恢止之,便往见刘邦,说:
“宛城认为降必死,故皆坚守。汉军强攻,死伤更多。为足下计,最好的降,
封其守将官职,使其留守,引其甲士西进。其余城池知优待投降将士,必争
开门投降,汉军将通行无阻。”刘邦说:“好!”乃封宛城守将为殷侯,封
陈恢为千户。刘邦率军西进,无不下者。而汉军所过,军纪严明,不掳掠屠
杀。于是,先诸侯军进入关中(《史记·高祖本记》)。
刘邦被项羽急围于荥阳,便与郦食其谋议削弱项羽权力。食其建议:“秦
灭六国,其后人无立锥之地。如汉能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感恩戴德,
必支持汉而反楚。”刘邦表示同意,便叫人刻印,派食其前往分封六国后代。
食其还未启程,张良从外来到,项羽将食其主张分封事相告,张良说:“天
下游士离乡别井来投汉,拼死立功,所盼望的是想得封侯赐邑,今复立六国
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谁与您取天下。楚强,六国必从之,那会附属
于汉。用立六国之谋,汉大事完了!”这时,刘邦正在吃饭,听了张良的话
气得吐出来,大骂道:“竖儒,几败乃公事!”立即叫人销毁印章(《史记·留
侯世家》)。
6.抓战机进行决战
在楚汉相争后期,楚汉两军在荥阳东北广武对峙。这时,彭越在梁地,
神出鬼没袭楚后方,绝其粮道;韩信破齐后起兵击楚。项羽恐惧,乃与刘邦
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归。张良、陈平认为是消灭项羽良机,让其东归
是纵虎归山。刘邦便进兵追项羽,到阳夏南驻军,待韩店、彭越军到击楚军。
到固陵,仍未见韩信、彭越应约前来。楚击汉军,大破之。汉军复入壁,深
堑坚守。刘邦势孤,毫无办法。后用张良计:从陈县以东到海滨的土地封给
韩信,唯阳以北的土地纣给彭越,并调黥布率兵来会战。韩信、彭越得封地
立即听令会师于垓下,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开创西汉王朝,登上了皇帝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07:03
楼上说的太复杂,我来个简单的:
汉王还定三秦,东出函谷关.韩信出兵河北,破赵王井陉.项王北击田荣,数日不能下.汉王遂入彭城,获楚珍宝妇女,日置酒高会.项王闻汉王已入彭城,留龙且击齐,自将精兵三万击汉军,汉兵卒遇楚军,不及防,大败,南退.项王追击,汉军死伤十数万,雎水为之不流.于是大风起自西北,折木坏房,楚军军乱,汉王得脱,而女子皆为楚虏.
汉王归荥阳,筑甬道属河,楚兵数侵甬道,汉军食乏.汉王南出宛,叶,楚军闻之,南下.楚复围荥阳,势急,汉将纪信诈称汉王,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夜出女子东门,遁去.
汉王渡河,夺韩信军,萧何悉发关中兵益汉王,军复振.楚军欲西,汉拒之于巩,不得西.是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道.项王谓长吏欣及司马印曰:紧守勿与汉军战!我十五日必定梁地!
汉军骂之,司马印怒,渡河击之.楚军半渡而汉军击之,大破楚.长吏欣及司马印皆自陉河上.
楚汉相距数岁,天下苦之.项王不忍,欲于汉王决雌雄勿苦天下.汉王数之,项王怒,伏弩射中汉王胸.
楚汉盟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以东为楚地.项王如约,释汉王子女及太公(刘邦之父)解甲东归.汉王负约,击楚军,楚大破之.汉王乃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彭越,使将兵围项王于垓下,令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大惊,以为汉皆得楚地,泣数行下,遂南突围,迷道,陷大泽.汉兵至,围楚数重.项王斩汉旗,杀汉一将及数十百人,身亦被十余创,遂自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