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3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5:22
面条由来于东汉时期的中国。
中国、阿拉伯及意大利都声称是面条的发源地,但可考的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的中国。
但是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实物佐证,很明显面条是起源于中国。
扩展资料:
面条的价值
1、面条中含有铜元素,虽然说铜元素在朋友们的身体中的需求量不是非常的大的,但铜元素是作为朋友们的身体微量元素也是不可以缺少的,而面条中正好就含有铜元素,铜元素对于朋友们头发的发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朋友们适量的吃一些面条还可以起到养发的作用。
2、面条对于帮助朋友们养胃是起到了很好的功效的,因此对于胃部消化不良的朋友们在食用主食的时候可以将面条穿插到其中来食用,由于面条比较好吸收,而且汤面还能帮助朋友们暖暖胃,胃部不好的朋友们可以多食用面条来养胃。
3、面条含热量低,面条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条煮熟后变成400克。
4、面条有抑制食欲的特点,因为面条在胃中的消化比较慢,使人长时间有饱胀感,不易饥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面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6:40
面条是我国最大众化的传统食品之一,历史久远。最早的“面条”很难称之为“条”,人们只是将面块擀成饼状,即下锅去煮,故称为“煮饼”、“水溲饼”,又叫“汤玉”。
唐代人食用汤饼,要用筷子挑起,这也从侧面说明,面条在此时已发展成“条”状。到了宋代,面食花样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地方风味。
元明两代,面条兴盛不衰:元代有挂面问世,明初的刘基还记下了8种面条的制法。清代面条的新品种,更是层出不穷。时至今日,面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
扩展资料:
最典型的面食文化传递莫过于日本。同样是在宋朝,一位名叫“圆尔辨圆”的日本僧人(后被称为“面条和尚”)从临安学成归国。归国行李里除了禅宗佛教的经书,还有一张以水车带动齿轮的磨面机设计图。
来自中国的磨面技术连同吃面的风尚,经由日本僧人一起传到了日本的寺庙厨房。
以小麦或荞麦磨粉制成面条,煮熟后浇上海藻和蘑菇熬制成的高汤,日本僧人只有在吃面的时候才被允许发出进食声,而面条从僧侣流传到日本民间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习俗:吃面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越大,越表示礼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8:15
考古发现与史料证明,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花样繁多,品种多样。如北京的炸酱面、河北的捞面,山西的刀削面、上海的阳春面、港台地区的担担面等。地方特色及其丰富,又如节日喜庆的长寿面。国外的香浓意大利面等。
目录
概念
中国面条
历史
做法
营养分析
相关人群
制作指导
食疗作用
展开
编辑本段
概念
面条的历史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的,他们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碗中装有*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已经有约4000年历史,使面条的历史大大提前。面条最初只称为“饼”,“水溲饼”、“煮饼”便是中国面条先河—— “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引:刘熙《释名》),其意指用水将面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称之为“饼”;以水煮的面条或面块亦全作“饼”称。
在不同朝代均有对面条之记载。由初期的东汉、魏晋南北朝、到后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纪录。但起初对面条之名称却不统一,除普遍水溲面、煮饼、汤饼外,亦有称水引饼、不托、馎饦等。“面条”一词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面条”为长条形,花样却多不胜数,什么冷淘、温淘、素面、煎面……皆属“面条”;制面方法之多亦令人叹为观止,可擀、可削、可拨、可抿、可擦、可压、可搓、可漏、可拉……中华面条既属经济饱肚的主食,还可作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据史录,很多达官贵人均喜吃面,并会以面食招待贵宾。
中国全盛时期–唐朝,便有提到当时宫廷要求冬天要做“汤饼”;夏天则做“冷淘”(冷陶即现今之冷面/过水凉面)。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明代又出现了技艺高超的“抻面”。这些制面技艺的出现都为面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清代最有意义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现,而且在乾隆年间又出现了方便面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面”。其实中华面食在清朝发展巳相当成熟且穏定,甚至各个地区均有其独特风味,如中国五大名面:四川担担面、两广伊府面、北方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及武汉热干面。加上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更令中华面条、面食之文化于全世界大放异彩。
中华面驰名中外,对世界之面食文化亦有深远影响。现今的日本拉面实于一九一二年由中国引入传统拉面制作技巧到横滨。
面条的文化
面条主要用麦子面粉制作,于面出现之前,饭、粥为普遍中国人的主食,但当面出现后,面条地位即跟米食平起平坐–北方人主以面食为主粮;南方人虽倚重吃米饭,但面食亦成为重要小吃。
南北两地之面条实有着天壤之别。南方的“面”指以面粉制成的面条,以蛋面为主,用的并非鸡蛋而是鸭蛋黄,面身幼、面质爽口弹牙。其中生面、干面皆有之。广受欢迎的有细条干面及虾子面;北方的“面”则指以小麦磨成的粉,面条多不用蛋,用之以碱水,加入碱水能令面条变得容易消化,故面条成为北方人主要食粮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条面较粗,面质软滑柔韧。如果在北方如果说“要面”,老 板只会给予面粉;而在南方,卖的则会是巳加工好的面条。
北方人以面为主食,因而面食较重其质和量。北方人做面常加时令叶类鲜熟,佐以生葱、生蒜、香菜等调味,味重油多,配料及汤相对较咸,主要是驱寒,饭量大的也可配馒头、烧饼。南方反之,因南方人以米饭作主食,面条为小吃或招待、迎合北方人口味,因小巧习惯喜以小碗盛放,但不放葱姜、叶菜,喜欢放酱油、榨菜、明菜油,一般是挂面,外观和口味对嗜好面条一族来说差强人意。
传统面条当然以人手巧制,由和粉、打面、拉面或切面全用人手,不过南方及北方做面亦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北方出名拉面,固名思义用手拉制而成,拉面要做得软滑但有韧性,绝非易事,需膂力过人,对力度控制要得宜,刚中带柔,才能做出佳品。反观南方面条,却重柔中带刚,爽而不脆,关键亦在做面时的力度,面团和好后,利用人体的弹跳力以大竹压之,面团压簿,最后切成幼条。
要数特色的中华面,首推伊府面,简称“伊面”,既可以汤煮,亦可作干炒,由清乾隆进士伊秉绶家厨所创。伊府面中国南北两方皆有制作,尤以闽、赣最出色。伊府面之特色在于它不用水和面,改用鸡蛋液;经沸水煮后用冷水冲凉、烘干,再用油炸,令其变半成品。因制法独特,可适合不同煮法,所以伊府面确是面中上品及筵席上的特面点。
另一闻名中外的担担面,于一八四一年出产于四川。意思简单之极–挑担叫卖的面;当时民生苦困,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为求生计,挑起担子沿街卖面。虽说面食于古时算为上品,达官贵人均喜爱之;但担担面并不只专卖给有钱人吃,其对象反着眼在平民大众。担担面起初只在横街窄巷摆卖,面质相当粗糙,仅用滚水渌熟,汤底则用辣椒油、豉油,再加少许炸菜,味道辛辣,以作裹腹。要到后期才进入了大饭店、宾馆,再与其他小吃登上酒席桌。
在香港极受欢迎的云吞面,面底是生面。生面早时产于广东,以鸡蛋或鸭蛋做面,鸡蛋令面身变得爽口;鸭蛋则令生面增添蛋香。好的生面称为银丝幼面,面要幼,煮后呈*,当然要爽口弹牙,不能太硬亦不能太软,而最重要的是,生面煮后不可带碱水味。
面条的故事
中华面条除了南北文化各异,其实很多面款亦含不同意义或有其背后独特故事。
传统中华面条——长寿面。中国人每逢生辰设于宴会最后必吃食品,因面条长长的,寓意长命百岁。古时吃长寿面象征祝福新生男婴长命百岁,此世俗一直沿袭下来。吃面时要将一整条面一次过吞下,既不可以筷子夹断,亦不可以口咬断之。吃长寿面除寓意长寿外,也代表敬老。有传黄帝于冬至当日得道成仙,自此以后的每一个冬至都以吃长寿面代表敬老,所以长寿面又称“冬至面”。其实有关“长寿面”的意义众说纷纭,以上仅属其中。
寿辰时吃的面线亦会称为“寿面”。面线以福州最出名,有多种叫法:结婚时送予女方的会叫“喜面”;孕妇于产期吃的称“福面”;以面线相赠亲友的则是“太平面” ;老弱及病者吃的,属健康食品的,面线会被称为“健康面”。民间有传面线乃九天玄女为母亲王母娘娘祝寿而费煞思量所准备之贺礼。因而做面线的人家中都会供奉九天玄女的神像。福州面线的品种繁多,有鸡蛋面线、龙须面线、银丝面线等。(引:《中国名食掌故》)
又例如先前曾提过的“冷淘”,原由当今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所创。据说武媚娘年轻时天姿国色,十四岁巳被选入宫当才人。因要与青梅竹马的爱人常剑峰分开,临进宫前他俩到一面店吃面。有见当日天气炎热,媚娘灵机一动,与老板研制出柔软可口的“冷淘”。巧遇当天是媚娘生日,为了怀念当年情境,致以后每逢武则天寿辰之日心命御厨烹煮冷淘,直到寿终正寝此习都并未曾变改。(引:《中国名食掌故》)
陕西岐山面又有着另一故事,岐山面又称“和气面”。话说西周时,殷纣王妒忌周文王姬昌功绩,将他囚禁在羑里的城堡。后来周文王回到家乡,乡亲见他因受苦而变得消瘦,都带来大量食物予之补身。周文王为答谢大家对他的爱护,便亲自做面、并以大家带来的食物煮面招呼。当面吃完,大家将剩下的汤倒回,再滔面。这种只吃面、不喝汤的吃法被称为“和气面”。(引自《名食故事》)
另:“面条”为经典黑帮史诗电影《美国往事》的主人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10:06
面条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但在近代史上,最早发明面条的并不是我们的国家,而是意大利,也就是我们常吃的意大利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意大利的一幅公元前壁画上,有一幅意大利人做面条的壁画。
在这幅壁画上,有完整的碾压,切皮,切成细条的过程,所以意大利人也以此为荣,经常把自己的面食骑在世界食品--最具历史意义的食品上。
中国最早对面条的记载是在东汉时期的一部史书中,详细记载了古人吃面条的过程。它大约有1900年的历史,与面食相比,在夜间是100多年的历史。
但近年来,这一结论正在被推翻,面条在西欧的起源史也在发生变化,只因为在我国青海省挖出了一座距今4000年的古墓,墓中出土了一碗面条。
该墓葬是专家偶然发现的,且墓葬面积较小,损毁严重。起初,专家们并没有在意,但在勘探过程中,专家们发现古墓的年代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于是派出了大批考古人员。
在古墓里,这位专家出土了一个陶碗,里面有一些物品,都已经晒干了,稍微碰一下就会被砸碎。一开始,这位专家以为是麻绳或其他东西,就把它带回了博物馆。
但经过专家的成分测试,竟然是淀粉物质,与大米的成分非常相似。这让专家大吃一惊。根据它的形状,这位专家断定,也许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面条。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连美国《自然》杂志都派人前来采访,许多外国报纸也纷纷报道。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面条就会取代意大利面,成为世界上最具历史意义的食品。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12:14
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
面条的由来
面条起源于中国,面条起初被称为汤饼。四千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摧毁了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村庄,紧随其后的洪水又将其封冻。四千多年后,准确说是在2005年,考古学家们在被称为中国庞贝的青海省喇家村里,发现了裸露在岩层中长约50厘米、宽约3毫米的面条。不过在那时它的名字很有可能还不叫...
面的面的介绍
“面条”一词是后来才有的。据考证,我国面条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时所有的面食皆称之为“饼”,在汤中煮称为“汤饼”。早期的汤饼呈片状,以后逐渐由片状演变成条状。面条在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基本形成。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所载的“水引饼”已与现代的面条相...
面条的来历是什么?
由于面条作为软体的极难保存的材料,长期以来世界上没有发现早期面条的直接证据,所有的论断皆来源于一些文字记载或壁画,时间也不过2000年左右。喇家遗址发现的这碗面条,不仅为中国人赢得了面条发明者的殊荣,也为新石器农业考古和古代食品文化研究提供了线索。 面条的由来 2《夜航船》:“魏作汤饼,晋作不托。”(张岱自...
面条的由来
面条由来于东汉时期的中国。中国、阿拉伯及意大利都声称是面条的发源地,但可考的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是东汉时期的中国。但是在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有...
面条的来历有什么故事
面条起源于中国汉代。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的、条状的。片状的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面条的种类增多。著名的有《齐民要术》中收录的“水引”、“馎饦”,“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
面条的名称的由来?
面条是在青海省的拉加(音)考古遗址被发掘出来的,这些面条很细,直径大约0.3厘米,长50厘米,颜色发黄,和今天的拉面很相似。 像拉面一样,他们也是用手工拉抻做成的,不过古代的面条不是用面粉做的,用的是小米。这一新发现发表在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证明中国比意大利早2千年,就可以制...
面条的由来?
面条的历史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物,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的,他们在2005年10月14日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
主食面条:有个很文艺的名字叫“不托”-吃的历史(七)
到了两晋时期,面条有了一个颇具文艺气息的名字——“不托”。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发明面条的人名叫“不托”,因此面条便以此为名。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奇特,但在古代,名字的奇特并不罕见,比如著名的历史人物陈唐关李靖的儿子就叫“哪吒”。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制作其他面食时...
面条的由来和文化
面条是在青海省的拉加(音)考古遗址被发掘出来的,这些面条很细,直径大约0.3厘米,长50厘米,颜色发黄,和今天的拉面很相似。像拉面一样,他们也是用手工拉抻做成的,不过古代的面条不是用面粉做的,用的是小米。这一新发现发表在1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证明中国比意大利早2千年,就可以制作...
南北朝时期,将面条称为什么?
从汉代说起,那时候人们把所有面食统称为“饼”,条状的饼放到水里煮熟,就是汤饼称呼的由来。早期的面条分两种:条状。这点好理解,和我们现在吃的面条差不多。“北方面条,南方米饭”这句话概括了古代中国的地方主食的特色。特别是在北方,面条几乎离不开家家的饭桌,是北方人们的主食,提到面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