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苦恼中车夫的遭遇相同的人物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2: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8:45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鲁迅作品中的祥林嫂。
《苦恼》描述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中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家把人物设置在特殊的社会氛围之中,始终以平静的语调描述了主人公与周围不同层次人物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刻画出了一个社会下层小人物悲苦无助的处境和困恼孤寂的心态,从而控诉了沙皇时代*社会的冷漠无情。“ 身子往前伛着”的马车夫姚纳在晦暗的风雪之夜等客的心事,就是想利用车夫的特殊身份,在与坐车人的接触中,倾吐自己的苦衷。但是,“坐车人”的目的都只是为了赶路,并不想听他唠叨。因此,每当车夫赶车时因想儿子而产生呆滞、迟疑,影响了赶路时间,遭到的只是谩骂、喝斥和侮辱。他的悲伤、苦恼,在“坐车人”眼中简直就不值一提。他们更不会向他投去丝毫同情的目光。比如三个恶少年无赖,坐一趟车只给二十戈比的车费,姚纳因苦痛压在身上,无心讲价,只求把内心的苦恼向他们诉说。谁知他吞吐不爽,不能成句的言语却招来他们粗暴的咒骂,以及他因思儿产生的动作呆滞、神情麻木而招致恶少们的殴打,“给他一个脖儿拐!”但是姚纳却未感到痛苦,反倒是“孤单的感觉就渐渐的从他的胸膛消散了”,可见主人公的痛苦已到了何等的地步。环绕在车夫周围的只是一个冰冷无情的社会。虽然有无数有声的 —— 军人、玩乐青年、看门人、年轻车夫,但都对姚纳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没有一个能抚慰一下他那颗孤独无奈的心灵,最后使得他不 得不向一个“ 瘦骨棱棱”的无声的小母马倾诉衷肠。
鲁迅的《祝福》,同样是运用现实客观的写作手法,以“冷静”的笔调,描绘了 20 世纪初,封闭、落后、沉闷的中国农村的偏僻角落 —— 鲁镇的真实生活画面。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未给社会解决任何问题,给人民带来任何利益。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广大人民背负深重灾难,过着万分悲惨的生活。作者在平静而自然的描写中,展现了勤劳、朴素、善良的农村妇女祥林嫂被封建宗法社会压迫、蹂躏,直至被吞噬的悲惨命运。读者从鲁迅冷静而忧愤的描述中,感受到了作者熔岩般奔突的心情,领悟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制度的无限憎恶以及愤懑的深邃思想和鲜明的爱憎情感。在这里,鲁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具体、详尽地将封建制度和封建旧道德,是如何把祥林嫂一步步*向深渊的事实,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从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中,不仅深感下层人民的物质精神苦痛,而且更深切地体会到封建统治制度的残酷和虚伪。其批判力度,比起空洞的谈论显得更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