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5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8:27
意思是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原句出自于唐代孟郊的《劝学》。
原文:
《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白话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扩展资料:
诗的前两句以“击石”起兴,说石头只有经过击打,才会产生火花,如果不击打连烟都不会冒出。这两句是“兴”,同时又是“比”,引出“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二句。其实,人学习和击打石头的道理是一样的。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不学习就不会凭空获得知识。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两句,强调学习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学到的知识,纵有八斗之高,却也不能代表自己的才能。末两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强调学习须趁早,因为青春年少时是容易获取知识的时期,如果不珍惜青春,蹉跎光阴,转眼就垂垂老矣,那就是“白首方悔读书迟”了。
作者用常见的自然现象来说明道理,十分形象生动,充分而又平实,使人易于接受。末句以“岂能”反诘,发人深思,增强了说服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8:27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一、全文
《劝学 》
唐 ·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二、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三、注释
1.乃:才。
2.元:原本、本来。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运:运用。
8.贤: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10.岂:难道。
11.长:长期。
四、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8:28
意思: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出处:唐代孟郊的《劝学》
原文: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如:《游子吟》。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作品简介: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学不可以已;二、 用 心 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8:28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8:29
您好,意思是应该称少年就把想做的事做了,别等老了再来做,有梦想就要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