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祝起谈中西方音乐元素对近现代音乐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5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7:52
这首乐曲是何占豪、陈钢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出的,以西洋乐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这一民族化乐曲,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首乐曲的创作处于一个特殊的年代。1958年,那是大跃进的年代,也正是“大炼钢铁”、“全民皆兵”的时候。全国上下充满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作为年轻人的何占豪等音乐学院的学生,也想着要为国家做点什么。那时,上海音乐学院党支部曾组织过一些辩论,其中有个话题就是“我们的音乐创作该走怎样的道路”,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呢?”于是,何占豪和丁芷诺、俞丽拿等6名同学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改编了一系列中国民族乐曲并用西洋乐器演奏出来。其中包括《二泉映月》《旱天雷》《步步高》等。到1959年的国庆前夕,他们在想该拿出怎样的一部作品来向国庆献礼?最后由何占豪提出决定要创作改编《梁祝》并通过了认证。后作曲系的陈钢被调来,他们在那里全力以赴的投入了“梁祝”的创作。经过三个月的切磋琢磨,曲子终于完成了。后来乐曲由俞丽拿首演并获得成功。而参与《梁祝》创作的何占豪、陈钢、俞丽拿等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赞誉,被人们所认知。其中的何占豪是现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弦乐曲《二泉映月》等。陈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苗岭的早晨》等。俞丽拿,也成为一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可以说是他们成就了《梁祝》的伟大,也可以说是《梁祝》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这部作品的创作形式极具独创性,创作内容也华美绚丽、新奇雅俗。它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祝》这个故事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与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分三个部分。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在呈示部中,引子以低沉的定音鼓声开始,似乎预示着一个悲剧故事的演绎。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明亮而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画面,在竖琴淡淡的音色的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淳朴而优美的爱情主题。主部是脍炙人口的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了极富韵味、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旋律。接着是委婉含蓄的小提琴、大提琴的应答是梁祝“谭桥结群”的写照,表现了两人草桥结拜的动人情景。由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和情深似海的爱慕之心。他们的爱情理想经历过弦乐队重复爱情主题音乐、得到完美的体现。这个主题,它美丽动人,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纯朴的爱情。在独奏小提琴的一段自由华彩演奏之后,引出了明亮、活泼的第二主题。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自由的华彩乐段后,音乐进入副部。副部由一个从越剧变化而来的欢快活泼的副部主题和两个插部组成回旋曲式,其音乐风格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由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替演奏,描写梁祝三载同窗,共嬉同玩的幸福情景。独奏小提琴奏第一插部是前一主题的发展,分别由木管与弦乐以及小提琴与弦乐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轻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喜悦的情绪生动地描绘出梁祝学习生活的情景。最后,乐队将副部主题再次重复一遍,音乐进入结束部。结尾转入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对比性较大的徐缓而抒情的慢板。小提琴断断续续的音调,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将祝英台干言万语、有口难开、欲言又止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接着,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生动地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柔情和动人场面。作者以惋惜的心情,用凄凉的如泣如诉的曲调,深切的描述了两人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在展开部中,音乐突然转为低沉阴暗,这是整部作品戏剧性发展的中心。沉重的大锣声和定音鼓声,惊惶不安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及乐队的不和谐音。把情绪引入悲剧性的抗争中,制造出阴森恐怖的气氛,预示着不祥的征兆。突然,由大管、圆号、长号、大号和低音弦乐奏出代表封建势力残酷凶暴的主题。随之,独奏小提琴采用我国戏曲中特有的散板节奏,连续的和弦进行,奏出了祝英台的痛苦和不安。接着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了祝英台的反抗主题。铜管以强大的威慑音调奏出了凶暴残忍的封建势力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戏曲散板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乐队强烈的快板全奏刻画了祝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矛盾对立的双方达到了第一个*——强烈的抗婚场面。接着,乐队奏出了宏大的肯定性音调,充满了幸福的向往与憧憬。狰狞*的铜管主题再次响起,这是现实中强大的封建势力的沉重压迫。音乐进入慢板,由单簧管领奏,引出了独奏小提琴的缠绵悱恻的楼台会主题。楼台会是《梁祝》中最精彩、最感人的一幕,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时分时合,把梁祝的思念、渴望、爱慕、眷恋、痛苦、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聆听至此每每泪湿衣襟,不能自已而仰天默然。但由于封建势力的高压,梁山伯得不到祝英台的爱情,忧郁而死。突然,音乐急转直下,变化运用京剧倒板和越剧嚣板的紧拉,配以板鼓声声催*的尖锐音响,小提琴奏出悲愤欲绝、肝肠寸断的“哭腔”音调,描绘出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时而呼天抢地,时而泣不成声的“哭坟”情景,给整个音乐造成强烈的悲剧气氛。逐渐推向了全曲的*。独奏小提琴在这段音乐的有一段绝唱,悲愤的情感达到极点,紧接着锣鼓钹板一声齐响,象征着绝望的祝英台纵身投坟,以年轻的生命向封建礼教作出最后的斗争。
在再现部中,引子中长笛的华彩乐句和竖琴的静谧安详把人们带到了虚无飘渺的“化蝶”仙境。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又一次轻轻地奏响了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具有一种轻盈飘渺、朦胧神秘、崇高的色彩,既象征一种美妙的梦幻世界,又表达出一种无限眷念、追忆、敬仰和崇敬的感情。爱情主题的重复演奏,使这种感情不断得到升华。钢琴神奇瑰丽的色彩和小提琴靓丽透明的泛音久久地弥漫在空气中,仿佛梁祝在琼楼玉宇、在鲜花丛中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歌唱着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
《梁祝》,一部像音诗那样优美的旋律,色彩绚丽,曲风华美;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强的民族性。它正是通过民族的音乐语言,表现了民族的生活风貌。它很好地将交响音乐发展手法和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进行了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深刻揭示了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和境界,成功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是我国交响音乐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梁祝》,这部作品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受到广泛好评。40多来,它长演不衰,保持着迷人的艺术魅力,被看作是欧洲音乐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成功范例,是中国音乐在一个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梁祝》,像一朵艳丽芳香的鲜花开放在音乐艺苑的花丛中,受到海内外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在国内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梁祝》,带着特有的东方风韵和中国气派飞进世界音乐殿堂,成为最成功的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成为“第一次让西方乐团开口说中国话”的“中乐西奏第一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7:52
这首乐曲是何占豪、陈钢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出的,以西洋乐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这一民族化乐曲,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首乐曲的创作处于一个特殊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