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个怎么样的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1: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57
袁隆平(Yuan Longping,1930.9—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袁隆平精神和品质】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其他: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的大潮中,涌现出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这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郊,世代务农,其父袁兴烈读书求学,任过小学校长,后又谋生在外,并投身抗日战争。隆平的母亲高小毕业,任过教师,常以多读书、求进取、做好事的思想教育孩子。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9•18”事变,日本侵华,并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隆平一家和全国千千万万同胞一样过着逃难生活,曾易地湖北、湖南、四川三省的几十个地方。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空袭,尸横遍野。这些悲惨景象,给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民族创伤,也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串串的问号:为什么中国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为什么外国强盗在中国如此横行霸道?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使袁隆平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当时的大后方重庆上的高小和初中。他学习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学会多种姿势游泳,可以横渡长江。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父亲迁回汉口上高中,曾获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冠军。1948年,隆平又随父迁到南京,并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
高中毕业以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为隆平全家议论的焦点。他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生气盎然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经过家庭民主协商,最后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了。袁隆平上的农学系,经合并、调整,成为农业部所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农业大学。1953年夏,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他服从分配,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19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听、写、阅读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
进校第二年,他又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深感以前学得不深,既已任教,就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1954年,他教普通植物学。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一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放后10年来的回顾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1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他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到60年代,他从阅读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大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第一篇重要论文,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仍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年2月19日,**、*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是首次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奖励。奖金500万元。
2、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据悉,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惟一当选者。
美国科学院有着14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顶级的科学院。每年美国科学院在世界各国评选出在世界某个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为科学院外籍院士。本年度全世界有18位顶级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白春礼先生共同当选。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3、其他国际荣誉
(1)1985.10,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下同)
(2)1987.11,科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1988.3,农学与营养奖,英国Rank基金会
(4)1993.4,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美国Feinstein基金会
(5)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
(6) 1994,何梁何利基金奖
(7)1996.5,日经亚洲奖,日本经济新闻社
(8)1997.8,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国际讨论会,墨西哥
(9) 1998.11,越光国际水稻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
(10)2001.8,拉蒙•麦格赛赛奖,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
(11)2004.5,沃尔夫奖,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
(12) 2002年获越南*“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荣誉徽章
(13)2004.10,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57
袁隆平(Yuan Longping,1930.9— ) 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58
袁隆平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58
其他: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的大潮中,涌现出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这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祖居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郊,世代务农,其父袁兴烈读书求学,任过小学校长,后又谋生在外,并投身抗日战争。隆平的母亲高小毕业,任过教师,常以多读书、求进取、做好事的思想教育孩子。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9•18”事变,日本侵华,并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隆平一家和全国千千万万同胞一样过着逃难生活,曾易地湖北、湖南、四川三省的几十个地方。国破家亡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军空袭,尸横遍野。这些悲惨景象,给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民族创伤,也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串串的问号:为什么中国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为什么外国强盗在中国如此横行霸道?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使袁隆平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当时的大后方重庆上的高小和初中。他学习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学会多种姿势游泳,可以横渡长江。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父亲迁回汉口上高中,曾获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冠军。1948年,隆平又随父迁到南京,并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
高中毕业以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为隆平全家议论的焦点。他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生气盎然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慈善的母亲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经过家庭民主协商,最后让孩子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了。袁隆平上的农学系,经合并、调整,成为农业部所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农业大学。1953年夏,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他服从分配,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19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听、写、阅读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
进校第二年,他又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他深感以前学得不深,既已任教,就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1954年,他教普通植物学。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一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也是他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放后10年来的回顾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1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他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到60年代,他从阅读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在育种方法上他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大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第一篇重要论文,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仍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年2月19日,**、*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是首次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奖励。奖金500万元。
2、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据悉,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惟一当选者。
美国科学院有着14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顶级的科学院。每年美国科学院在世界各国评选出在世界某个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为科学院外籍院士。本年度全世界有18位顶级科学家被评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白春礼先生共同当选。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3、其他国际荣誉
(1)1985.10,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下同)
(2)1987.11,科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1988.3,农学与营养奖,英国Rank基金会
(4)1993.4,拯救世界饥饿(研究)荣誉奖,美国Feinstein基金会
(5)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
(6) 1994,何梁何利基金奖
(7)1996.5,日经亚洲奖,日本经济新闻社
(8)1997.8,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称号,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国际讨论会,墨西哥
(9) 1998.11,越光国际水稻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事务局
(10)2001.8,拉蒙•麦格赛赛奖,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基金会
(11)2004.5,沃尔夫奖,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
(12) 2002年获越南*“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荣誉徽章
(13)2004.10,世界粮食奖,世界粮食奖基金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13:59
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