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30 00: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7:08
在旧天津,*东正教传教士先后建立过5座教堂,最有名的当属圣母帡幪教堂和中华东正教会祈祷所。前者追随沙俄*教会,后者承认苏联莫斯科教廷。
东正教于20世纪初传入天津,1909年在天津俄租界*花园(今河东区南站)内建东正教堂,名为“救世主堂”。1922年扩建后更名为“圣母帡幪堂”。
天津开埠以后,在今天的河北区一带,有相当多的*商人行商,他们大多经营皮毛和茶叶生意。有位*商人在三岔河口的海河北岸设立了萨宝石洋行,至今此地还有一条小巷叫萨宝石胡同。他们还在中山路上开办了工厂、仓库。
这些*人都信奉东正教。最早的时候,每到东正教会的大瞻礼,北京东正教会都会派司祭到天津为*商人及其眷属举行宗教活动。当时的修士大司祭伊诺肯提乙,每年都要来天津,借用北站的客车厢做临时祈祷所。1904年,北京东正教会在天津河北小关大街租房作为祈祷所,平日的宗教活动由一位中国人主持,此时领洗入教的中国人约有200余人。
1901年6月30日,*在天津海河东岸天津俄租界的露国公园(*公园,今河东区南站)内动工修建圆形的北清事变纪念塔,设计者为格里戈连科中校,下面埋葬在八国联军战争中阵亡的108名俄军士兵。1909年,纪念塔改建为救世主堂。救世主堂用汉白玉建造,雕刻装饰精美,但是其容量颇小,只能容纳20人祈祷,供当时附近的*信徒使用。此前天津并无正式的东正教堂,仅有1904年在河北小关大街租房设立的祈祷所,华人信徒多聚居于此。
1909年,北京东正教会关闭了天津小关祈祷所,在俄租界的*花园(位于今天河东区南站)修建了一座正式的东正教堂,命名为“救世主堂”。救世主堂用汉白玉建造,玲珑剔透,仅能容纳20人左右。远在小关的中国教徒进堂者不多,只有附近少数的*教徒进堂祈祷。
1922年,修士司祭维克托尔来到天津继任本堂司祭。维克托尔出生于*的一个宗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东正教司祭。维克托尔在神学院读书时应征入伍,后升任沙俄军官,苏联十月*后逃到新疆,随一批白俄来到北京,为当时的东正教北京教会主教收留,升为修士,教名为维克托尔。按照东正教会的教级,不久即由修士升为司祭。司祭就有资格总揽一个教堂的事务。
1939年,“圣母帡幪堂”被侵华日军拆毁改建仓库,教堂遂迁至德租界,按原样重建。此为1942年新建成的教堂,位于今琼州道,现已不存。
自1945年到1950年代,大批俄侨陆续离境,1955年和1956年,圣谢拉菲姆堂(今和平区南京路东莱里,俄侨养老院内)和圣英诺肯提乙堂(今和平区郑州道)先后关闭。1965年,圣尼古拉教堂也宣告结束。1976年,琼州道圣母帡幪堂建筑在唐山地震中损坏,1980年代拆除。
哈尔滨的*东正教堂
维克托尔来到天津的时候,*到天津的*贵族还在不断增加,救世主堂已不敷使用。1922年,他在小教堂的基础上主持扩建了一座能容纳数百人的大教堂,命名为“圣母帡幪堂”。沙俄官兵尸骨也随之迁葬,教堂门前的墙上镶嵌了三块汉白玉,上面刻有死者的姓名。
维克托尔拒绝承认苏联莫斯科教廷,几次远赴塞尔维亚,将天津的东正教发展情况,向*教堂述职。1938年塞尔维亚教廷任命维克托尔为北京东正教中国教区总主教。维克托尔离津后,天津东正教的工作由修士大司祭戛乌利依勒承担。
征用圣母帡幪堂
天津沦陷时期的1939年,侵华日军在华北建设战争基地,突然提出征用圣母帡幪堂。此时维克托尔所在的圣母帡幪堂,已成为天津东正教总堂。苏联*出面交涉欲行制止,日军强行将六区西大道,也就是现在的河西区琼州道一华人的地产作为抵偿,并拨款日金17万元为建筑费用,1942年新教堂建成,仍称为圣母帡幪堂。抗战胜利后,*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将其按敌产查封。
1970年6月,市城建部门在教堂旧址施工时,挖出了一块纪念塔的奠基石。上面的阴刻俄文,成为至今发现的救世主堂情况的惟一的原生性文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