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颤的发生机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23:4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57
由体温调节中枢控制,详见:http://ke.baidu.com/view/264183.htm
目前寒颤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证据表明,保温、输入温液体并不能有效防止寒颤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术后寒颤是一种体温调节现象,是麻醉后中心体温降低的一种生理反应,
1.1 椎管内阻滞后寒颤的发生原因
椎管内阻滞后寒颤的发生率高达60%。其可能机制为:由于椎管内麻醉导致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阻滞区的血管不能发生代偿性的收缩,机体对寒冷的反应被销弱,因此体温迅速通过传导的方式由*室向外周室分布,*室的体温随之下降,由于运动神经阻滞可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而减少产热,阻滞区域皮肤温度的上升给调节系统造成错觉,使其对实际是低于正常的中心体温不发生反应,阻滞后外周的冷感觉传入信号被阻断,中枢认为外周处于温暖状态,因而中枢不指令增加外周温度等因素致使机体产热减少,*室温度进一步下降,引起寒颤反应。
1.2 全麻所致寒颤的原因
低温患者从全麻中苏醒时,也常发生寒颤,其机理可能是麻醉剂抑制体温调节系统,使寒颤的阈值降低,麻醉作用消失过程中,寒颤的阈值恢复正常,这样就使机体的低温状态与现在接近正常的体温阈值之间出现差值,故导致寒颤的发生。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是:在严重低温状态下,常常不出现寒颤,而体温接近正常的患者常常发生寒颤。
1.3 其它
研究发现50%的患者深部体温为38.4℃,故认为手术的刺激可导致体温调定点的上移,导致寒颤的发生及体温的升高。另外,感染,肺不张,创面释放的致热物质,体表消毒,手术野暴露,散热超过代谢产热及术中输入大量的低温液体,室温过低等均可导致寒颤的发生。
2.寒战的药理调节
研究证明单胺类物质、类胆碱,阳离子,内源性肽类物质和***A受体拮抗剂等均可作用于体温调节系统,参与体温的调节,这些物质现均已应用于临床寒颤的治疗,并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2.1 生物胺类
药理学基础
1963年,Feldberg 和Myers首次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在下丘脑视前区的平衡状态决定体温调定点水平的高低。研究证明往猫的脑室注射肾上腺素和其他胺类神经介质可产生相应的体温调节效用。如注入5-HT可导致寒颤的发生,血管收缩同时升高机体深部的温度;相反,如注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则可降低体温并拮抗5-HT所致的体温升高效应;用相似于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多巴胺注入清醒猴的下丘脑可产生相似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但降温的程度相对较轻。
治疗用药
⑴ 止痛剂 ①Nefopam 是一种止痛剂同时具有强效抗寒颤作用,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突触对5-HT、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摄取,对正常体温仅有轻度降低效应。②曲马多是另一种抗寒颤药,其作用机理与Nefopam 相似即抑制5-HT、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摄取,促进5-HT的释放,并能有效作用于中枢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尽管研究发现它具有不同程度的阿片类药物的作用,但其效应不被Naloxane所逆转,在志愿者中研究发现Naloxane也仅部分逆转曲马多的抗寒颤效应。
⑵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此类药物主要是作用于k+通道,使k+内流增加,神经细胞处于超极化状态,使神经冲动传道减慢,并导致体温中枢对体温的敏感性降低。另外,其还可阻止Ca2+内流,使Ca2+停留在细胞的表面,起到在体温调节中枢稳定细胞膜,降低冲动传道的效应。其代表药物为可乐亭。
⑶ 抗高血压药 Ketanserin 是一种α1受体拮抗剂,主要拮抗5-HT、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对中枢突触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也有不同程度的激动效应,仅具有较弱的抗寒颤效应。
⑷ 5-HT3型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抗呕吐药,其代表药为恩丹西酮,研究显示恩丹西酮8mg静注可有效抑制术后寒颤的发生,且无心血管副作用,与吗啡、地西泮、硫喷妥钠之间无相互作用,由于其静脉注射1.5h产生最大效应,半衰期为3h,故建议术前用药效果最佳。格雷西隆是另一种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3mg格雷西隆缓慢静注可有效防治术后寒颤的发生,其可能机制为抑制下丘脑水平对体温的调节。
2.2 胆碱类药物
药理学依据
尽管在猫、鼠及其他动物的视前区/下丘脑均未发现胆碱类药物的直接效应,但M、N型胆碱能药物注入猴的下丘脑,可导致血管收缩、寒颤及体温升高反应。往兔的脑室注射阿托品或烟碱有抑制寒颤、降低体温的作用。故这两种受体亚型均可能参与了体温的调节。
治疗用药
毒扁豆碱、度冷丁及可乐亭是其代表药物。毒扁豆碱是传统的、选择性低的中枢性胆碱脂酶抑制剂,其镇痛效应主要是通过中枢胆碱能M受体调节。气管注入胆碱脂酶拮抗剂主要通过M受体,其次是μ和α受体产生镇痛效应。但尚无实验表明其通过相同的受体机制产生抗寒颤效应。新近研究证明阿托品也可轻度提高血管收缩及寒颤的阈值,具有轻度抗寒颤效应。
2.3 肽类药物
药理学依据
在大脑尤其是下丘脑中存在大量的肽类物质。根据这些肽类物质对神经冲动的影响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⑴局部应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降低视前区/下丘脑热敏神经的兴奋,并激活冷敏神经,故导致高热;⑵应用血管紧张素II及吗啡可分别抑制热敏神经及冷敏神经;⑶Bombesin和神经加压素对两类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均具有抑制效应。
阿片肽类物质对体温的影响与动物的种类、药物剂量、环境温度及受控温度的高低有关。如Met-脑腓肽和β-内腓肽小剂量注入脑室可导致体温升高,但较大剂量的脑腓肽和内腓肽注入脑室则导致体温降低(可能是其减少代谢产热的结果)。
治疗用药
μ受体激动剂(包括吗啡、芬太尼及阿芬太尼)对术后寒颤有一定的治疗效应。另外,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和芬太尼也可减轻寒颤的发生。硬膜外腔注射舒芬太尼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体温降低及寒颤的发生。
哌替啶是一种强效的抗寒颤药物,其抗寒颤效应是抗血管收缩效应的两倍。它不仅可激动μ受体还可激动κ受体,并对多种非阿片类受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效应。如镇痛剂量的度冷丁可有效抑制5-HT的再摄取(但度冷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导致中枢5-HT的积聚,可能发生致命的高热),抑制中枢及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且这种效应不被纳络酮所阻断,故不受阿片受体调节。另外,它还激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对鼠脊髓的***A受体产生非竞争性拮抗效应;对M受体产生竞争性拮抗效应。度冷丁的独特的抗寒颤效应或许就是其对上述不同类型的受体综合调节的结果。
2.4 阳离子类物质
Ca2+和Na+对体温的调节起相反的效用。如将大剂量的Ca2+注入下丘脑背侧,可导致体温降低,而注入大剂量的Na+则可导致体温升高。在机体内部,这两种离子的比例可能参与调节体温调定点水平的高低。当外周温度发生变化时,可迅速导致这两种离子比例发生变化,诱发体温中枢发生调定点上移或下移,使产热增多或散热增加但确切变化过程有待研究。
2.5 NMDA受体拮抗剂
⑴ 硫酸镁是NMDA受体拮抗剂,近来发现其也可拮抗寒颤的发生。
⑵ 苯海拉明兼有M及NMDA受体拮抗效应,可用于围术期止痛并可有效防治寒颤的发生。
⑶ *是竞争性NMDA拮抗剂,也可用于治疗术后寒颤,但鉴于其还具有麻醉,阻止氨的摄取、κ受体兴奋等效应,故应慎用。
2.6 兴奋剂
⑴ *是另一种有效的抗寒颤药物。它兴奋效应的作用机理是作用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神经纤维突触前部位,阻止这些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其对脊髓和上行觉醒系统的激活可能是其抗寒颤效应的主要作用机理,但尚未发现其作用底物。
⑵ 吗吡啉酮是一种弱效兴奋剂,它主要是兴奋呼吸中枢。其也可用于治疗术后寒颤,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另外,氟烷麻醉后,应用吗吡啉酮还具有催醒效应。
2.7 其它
(1)全麻催醒药 多沙普仑为一种新型的全麻催醒药,研究证明0.5mg·kg-1多沙普仑缓慢静注可有效治疗全麻术后寒颤的发生,且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
(2)地塞米松,氨基酸也可不同程度减轻寒颤的发生率。
总之,尚未发现决定寒颤反应的特定解剖学结构或生理、药理作用部位。可能是神经、内分泌及运动等系统共同调节寒颤的发生、发展过程。故建议除要求术中低温进行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保护及脊柱损伤的病人,所有的患者均应采取保温措施。各种抗寒颤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不同程度地拮抗寒颤的目的,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麻醉及手术类型及寒颤程度选择不同的抗寒颤药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58
搜一下:寒颤的发生机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6:58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液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脏泵血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所需的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的病因:
从病理生理基础而言,可分为:
(一)
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肌衰竭)
1.
节段性或弥漫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及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的心肌损害导致慢性心肌衰竭。
2.
心肌原发或继发性代谢障碍:维生素b1缺乏、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
(二)
心力衰竭(泵衰竭、负荷过重)
1.
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所致的收缩期阻抗增高的情况。
2.
容量负荷过重:
(1)
瓣膜返流性病变:二闭、主闭、三闭。
(2)
心内外分流性疾病:房缺、室缺、动脉导
管未闭。
(3)
血循环加速:如甲亢、慢性贫血、动静脉
瘘等。
哪些情况下易发生心衰:(诱因)
1.
感染;
2.
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等室上性心动过速);
3.
血容量增加;
4.
精神负担:情绪激动,精神压力过重;
5.
心脏负荷加重:妊娠、分娩;
6.
合并甲亢、贫血、肺栓塞;
7.
气候急剧变化;
8.
治疗不当:如洋地黄中毒,使用对心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异搏定等。
发烧寒颤是什么原因
通过寒颤还可以使全身浅表毛细血管和竖毛肌收缩,使其停止排汗、散热减少,使体温逐渐升高。此外,通过寒颤可以使骨骼肌的产热增多,患者体温也会同时升高。故通过上述机理,在体温升高前期就会出现寒颤。
PCB免费打样需要提交什么文件?
2024-06-15回答者:捷多邦科技10-广告
体温调节中枢的药物作用
如感染性发热初期的寒颤现象,按调定点学说可解释为感觉性发热是下丘脑神经原受到热源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调定点数值之故。如果调定点由37℃上升到38℃,则体温在37℃时就会出现产热过程加强和散热过程减弱的种种表现,如寒颤、竖毛、皮肤血管收缩等等,直到体温升高到38℃以上才会发生散热反应。这样体温也...
关于发热你了解多少?
因为发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如果体温调定点较高而又使用物理降温,特别是在体温上升期,可能会出现寒颤等不良反应,反而不利于病情康复,因此正在一般不提倡全身性物理降温。18、何时考虑物理降温?高热时头部局部冷敷、使用降温贴等局部降温,可以提高患儿舒适感;在体温下降期,如果患者...
性造血功能停滞能治好吗
不良反应有发热、寒颤、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引起感染和出血,滴注静脉可发生静脉炎,血清病在治疗后7~10天出现。环孢菌素a(csa)也是治疗严重型再障的常用药物,由于应用方便、安全,因此比alg/atg更常用,其机理可能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亚群,抑制t抑制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抑制产生il-2和γ干扰素...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哪些
冠心痛发作时可能引起其他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厌,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冠心病的西医疗法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可渭品种家多,不断更新。但是。 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即硝酸、亚硝酸脂类;冠状动脉扩张剂。硝酸脂类抗心绞痛的机理, 目前多教人认为,主要是通过...
请问维生素K2对人体又怎样的作用机理?
反应迟钝、爱睡觉等症状,最后会引起贫血。维生素B12过量与危害 维生素B12是人体内每天需要量最少的一种,过量的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据报道注射过量的维生素B12可出现哮喘、荨麻疹、湿疹、面部浮肿、寒颤等过敏反应,也可能相发神经兴奋、心前区痛和心悸。维生素B12摄入过多还可导到叶酸的缺乏。
...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不宜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的机理是什么?拜托各位大 ...
说明书中没有提到,但我们掌握的原则是没有理论依据,这些药都需单独输注,不允许加任何药包括胰岛素。 查看原帖>>
非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但是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主要发病机理,往往就是病人大部分有乳头的条件不好,比如乳头的内陷,内翻,导致的导管扩张,所以管腔里边的一些分泌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一些病人到门诊被孩子脑袋撞了一下或者是踢了一脚,很可能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导管的破裂,引起的一种脂质外溢刺激管壁和周围的组织,产生一种...
请大家看看我的爱鸟是得了什么眼病??急啊~~宠物医院都不给看。_百度...
患病机理复杂。外伤、维生素缺乏、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都可引起。此病较为常见。症状及表现:鸟儿结膜充血,程微红色,眼眶湿润,眼常流泪,眼睑发肿,眼睛分泌物明显增多. 更严重的,上下眼皮粘一起而眼睛睁不开。治疗:将鸟儿置与较暗的地方,避免光线对眼睛的刺激。用2%-3%浓度的硼酸溶液或灭菌生理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