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臣出洋的评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8: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7:49
对于五大臣出洋事件,英国《新达泰晤士报》、《摩宁普司报》、《纽加司络报》等纷纷发表文章评述,德国的著名汉学鼻祖福郎克在《科隆日报》上写道:“他们此次出洋是为了学习日本、美国和重要的欧洲国家的*、*制度和经济体系,特别是有着极大的可能,将西方的*、*制度和经济体系结合中国的情况移植到中国去。”《泰晤士报》评价说:“人民正奔走呼号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会到来的……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仅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
辽宁教育出版社顾问赵秉忠较早对五大臣出洋考察进行了宏观评价:“出洋考察宪政对五大臣来说,在国外或许多少嗅到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的新鲜空气,但这决不会改变他们原有的阶级立场;即便说,他们当中的个别人,思想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了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的认识,但在当时也只能是幻想。他们实际上不过充当了清*预备立宪*中的工具而已。”
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朱金元评价五大臣出洋考察说:“五大臣虽为清*万世一系的封建国体寻求良方而出洋的,但在他国异乡里,沐浴了欧风美雨,耳闻目睹了资产阶级的物质进步后,引起了深思,这在他们的奏折中不时有反映。出洋的结果,不但增强了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意向;而且使统治阶级内部开明思想扩大,一些亲贵大臣们也因此感到,强国之道‘已不在坚甲利兵,而实以修政立教为本源’,萌发了‘更新庶政’的观念,从而有利于统治阶级上层中形成一个普遍的立宪要求。”
中国*大学副校长张晋藩从法制文明进程的角度积极评价了了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考察欧美诸国*,不单纯是走马观花,他们也下马看花,进行了实际考察,并从考察中看清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在激烈的国际斗争环境,中国所处的劣势。”“他们在奏折中提出的结论性意见,可以说拟定了晚清预备立宪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实施步骤,他们是晚清立宪的促进派,起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晚清的预备立宪,是从五大臣考察宪政正式拉开序幕的,使得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靠近了世界近代法制文明的历史轨道。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五大臣出洋考察的随员中,有一些是既年青又思想开放的学人,他们经过西方民主*的洗礼之后,不仅是晚清预备立宪的支持者、鼓吹者,而且成为*时期法制的创建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晓秋认为五大臣出洋是标志着晚清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也是没落的清王朝企图自救的最后一次努力。
五大臣出洋的评价
”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朱金元评价五大臣出洋考察说:“五大臣虽为清政府万世一系的封建国体寻求良方而出洋的,但在他国异乡里,沐浴了欧风美雨,耳闻目睹了资产阶级的物质进步后,引起了深思,这在他们的奏折中不时有反映。出洋的结果,不但增强了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意向;而且使统治阶级内部开明思...
清末五大臣出洋:展现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五大臣中的头一名,是载泽。载泽的身份是皇室宗亲,康熙的第六代重孙,出生第二年就被封为镇国公。他也是五大臣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出洋时尚未满30岁。其余四人,都在四五十岁,最大的戴鸿慈,已经52岁。五大臣中的端方,是个参与过戊戌变法又在地方上厉行新政的大员,时任湖南巡抚。另两位,李盛铎时任...
清廷为何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1905年清政府派出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团,实际上标志着清政府基本上确定要立宪改革了,而这次出洋考察就是为了进一步确认立宪的“好处”,要说目的的话,那么可以说是达到了。实际上五大臣出洋更应当被看做是立宪决定以及国内舆论转向的结果,而非起因。至于为什么清廷要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实际上稳定应当是...
谁能告诉我(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的目的和结果,意义)急。谢谢
1905年,清廷遂派亲贵五大臣出洋,考察俄、美、义大利、奥地利、英、德、法、比利时、日本九国政治,为立宪决策提供依据。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档案,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日本在1889年确立的、从欧洲军国主义色彩最浓厚的1850年《普鲁士...
谁能告诉我(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的目的和结果,意义)急急急急。。。谢谢...
五大臣出洋收获丰硕,效果显著,推动了预备立宪的决策。1906 年回国后,载泽等编辑了书籍67 种146册,并将其中30 种分别撰写了提要,进呈光绪和慈禧御览。另将购回的400 余种外交书籍送交考察政治馆备考。戴鸿慈、端方也带回许多书籍、资料,并赶写出介绍欧美各国政体制度的《欧美政治要义》供朝廷采择。以后又编写了...
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时都干了什么?连美国总统和德奥俄三皇都见了_百度知...
这次出洋的目的,是清廷在内外压力下,试图通过考察学习西方的政体和教育,以应对内忧外患,稳定其统治。考察的初衷源于清朝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后的虚弱地位,以及国内对君主立宪思潮的接纳。五大臣包括宗室镇国公载泽、顺天府丞李盛铎等,他们被选中是因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考察团的行程分为两路,...
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时,具体都做了些什么?
一位在镇压政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治部长在出海前用这样的话描述了他那个时代的智力状况:“今天,有很多知识分子,一个国家有一百个疯子,只有一个非疯子。四个民族中只有一个,而不是三个。“以中国教育发展与更新的时代主题为基础,以重塑中国教育为使命,以考察各国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对教育进行...
五大臣出洋清末事件
次年,出洋考察宪政的大臣们陆续回国,其中李盛铎留在比利时担任公使,其余人向慈禧太后阐述了立宪的益处,如维护皇位稳固、减轻外交压力和遏制内乱。他们主张虽立宪,但应设定一定年限,以缓和国内矛盾和防止革命,从而确保清朝皇位。这种策略深得慈禧赏识,最终决定实施。1906年9月1日,清政府正式宣布开始“...
五大臣出洋的背景
其理由是,“亲贵归国,所任皆重要职事,所识皆在朝之达官,故其传述启发,尤为得力”。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以后,逐渐出现官员出洋游历尤其是赴日本考察的热潮,对推动清末新政的进展起了一定的作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由于日俄战争和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要求立宪的舆论日益高涨,驻外公使和...
五大臣出洋新“五大臣出洋”
1919年下半年,“五四”运动的热潮逐渐平息,接替蔡元培担任校长的蒋梦麟策划了一项决定,接受了穆藕初的捐赠款——十多万元,这笔钱在胡适的斡旋下,被用来资助段锡朋、罗家伦、康白情、周炳琳和汪敬熙等五位在运动中活跃的学生领袖赴美留学。这一举措被当时教育界人士讽称为“五大臣出洋”,以晚清朝廷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