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0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6:08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有两个: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即建设方
案的具体内容,建设地点的环境本底状况,项目建成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损害,防止这
些影响和损害的对策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扩展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法》将于2003年起正式实施,国家环保总局监督司*祝兴祥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称,该法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把“公众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和程序加以规
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老百姓有权利对建设项目的环
境问题发言,从而保证了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和参与权。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吸收公众参与对专项规划草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是在规划草案
报送审批之前,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如召开座谈会、个别了解情况、书面征求
意见等,全面了解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真实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
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参考资料:人民网——《环境影响评价法》9月1日起实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7:26
环境影响评价广义指对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包括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区域开发、*、立法、法规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包括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论证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狭义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在兴建前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其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特别是运营和生产阶段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项目选址、设计及建成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扩展资料:
技术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重点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开始前,体现出环境影响评价的预防功能。决策后或开发建设活动开始,通过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和持续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还在延续,不断验证其评价结论,并反馈给决策者和开发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其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为体现实施环评的这种作用,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理念,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做到科学、公正和实用,并应遵循以下基本技术原则:
1.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
2.符合国家的产业*、环保*和法规;
3.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4.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5.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
6.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
7.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
8.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9.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
10.正确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
11.选择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
12.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
13.替代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环境影响评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1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 基本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1.1 环评的重要性
(1)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2 环评的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注明:任何环境影响评价书,没有注册环评工程师签名盖章均不产生法律效应。)
1.3 环评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1.4 环评的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
3、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1.5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2 基本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与导向功能
3 基本分类编辑本段
按照对象分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
按照时间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4 编写格式
4.1 总论
1.1 评价目的
1.2 编制依据
1.2.1 环境保*律法规及有关*
1.2.2 环境评价规范
1.2.3 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1.3 总体构思
1.4 评价原则与标准
1.4.1 评价原则
1.4.2 评价标准
1.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确定
1.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3 评价因子的确定
1.6 评价等级
1.6.1 环境空气
1.6.2 地表水环境
1.6.3 声环境
1.6.4 风险评价
1.7 评价范围
1.8 评价工作重点
1.9 评价时段
1.10 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1.10.1 环境保护目标
1.10.2 环境敏感点
4.2 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地形、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气象
2.1.4 水文
2.1.5 自然资源
2.2 社会环境概况
2.2.1 社会经济概况
2.2.2 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
2.2.3 交通
2.2.4 能源
2.3 区域规划
2.3.1 城乡总体规划
2.3.2 城市总体规划
2.3.3 项目园区规划
2.4 项目工程依托设施概况
4.3 拟建项目概况
3.1 基本情况
3.2 建设内容
3.3 产品质量指标及原料理化性质
3.4 总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
3.5 主要原辅料及动力消耗
3.6 公用工程
3.6.1 给水
3.6.2 排水
3.6.3 供电、电讯及报警
3.6.4 供热
3.6.5 储运
3.7 主要生产设备
注:本章内容根据项目拟建工程不同需要做调整
4.4 工程分析
4.1 生产工艺及污染因素分析
4.2 物料平衡分析
4.3 环境保护
4.4 项目运行污染物排放汇总
4.5 非正常工况排污及处置
4.5 清洁生产分析
5.1 清洁生产概述
5.2 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
5.3 清洁生产的措施
5.4 小结
4.6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6.1 环境对拟建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6.2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筛选
6.3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
6.4 评价因子确定(气、水、声、渣)
4.7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4 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4.8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
8.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2 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8.1 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
8.1 施工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
4.9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0 环境风险评价
10.1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10.2 风险识别
10.3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0.4 潜在的风险因素识别
10.5 风险类型
10.6 事故概率分析
10.7 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
10.8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0.9 应急监测方案
10.10 应急预案体系
10.11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4.11 总量控制
11.1 总量控制因子
11.2 总量控制建议
4.12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2.1 三废及噪声治理措施
12.2 环保投资估算
4.13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1 概述
13.2 环境保护费用
13.3 环境保护效益
13.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5 小结
4.14 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分析
14.1 环境管理
14.2 环境监测计划
4.15 产业*符合性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5.1 产业*符合性分析
15.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5.3 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5.4 环境容量
15.5 环境风险
15.6 小结
4.16 结论与建议
16.1 建设项目内容
16.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6.3 环境现状
16.4 清洁生产
16.5 拟建工程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情况
16.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7 环境风险评价
16.8 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16.9 总结论
5 目录介绍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