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古柳州市城中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8: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14:50
城中区成立于1979年,是柳州市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娱乐中心。2002年9月,柳州市城市区域调整后,城中区管辖面积从原来的2.89平方公里,扩大为77.675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7.84万人,增加到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5万人)。行政区域辖公园、城中、中南、水上、潭中、河东、静兰7个*事处,共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个村民委员会,辖区内居住着汉、壮、回、满、瑶、侗等22个民族。
2004年城中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0709万元,比上年增长35.91%。其中:完成农业增加值5411万元,比上年增长6 %;完成工业增加值18010万元,比上年增长55.38 %;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77288万元,比上年增长34.63%;实现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达30591万元,比上年增长32%;本级既得财力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5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43元,比上年增长10.76%。 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城区;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自治区“南珠杯”先进单位奖;自治区“三五”普法先进单位;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城区;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达标单位;自治区灭“四害”先进集体;自治区授予的“社区服务示范城区”;自治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双拥工作先进城区”和“双拥模范区”等光荣称号。随着柳州市行政中心东移,城中区将继续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稳定为基础,以城市管理为重点,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推进非公经济发展,推进企业改制,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科教兴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城中区位于柳州市中心,总面积77.67平方公里,全区人口12万,其中,农业人口1.458万,耕地面积1.18万亩,林地面积3.13万亩,水田面积0.126万亩,全区有效灌溉面积0.06万亩,保水田0.04万亩,望天田面积0.0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人均水田面积0.08亩,水果种植面积0.8万亩,花卉种植面积87亩。200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928元,在柳州市首屈一指。
全区属南*带向中*带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季风环流作用明显。年平均温度20.5℃,基本无寒冬现象,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生长。全区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花生、红薯等,经济林及经济作物主要有:芭蕉、龙眼、大果枇杷、芒果、柿子、桃、李、花卉盆景等,蔬菜大宗产品主要有:大白菜、辣椒、菜花、上海青、甘蓝等。据统计2003年全区蔬菜面积达2.25万亩,总产量2.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0.8万多亩,投产面积0.6万多亩。我区分别于1998年、1999年及2002年成功地举办了三届“龙眼节”,同时也成立了环江村龙眼协会,注册了“金穗”牌水果商标。我区的水果已驰名区内外,特别是近几年推出的“四月红”早熟桃,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性。即使在2003年“非典”的非常时期,外地水果商也通过网络渠道收购我区优质水果,柳东水果销售量仍是供不应求。
在这两年,城中区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引进和推广一系列优良新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各种优质农产品不断增长,其中畜牧业生产呈现突飞猛进的趋势,至2003年全区“二元杂母猪”饲养已初具规模,“三元杂仔猪”出栏25000头,出栏肉猪10270头,肉牛220头,家禽出栏60万羽,生产牛奶780多吨,牧业纯收入437万元,渔业纯收入293万元。
城中区所处地理环境优越,紧邻市区,水、陆路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城中区计划投资的农业观光园——城中区的“柳东半岛”紧邻市区和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柳江河三面环绕,呈半岛区域,境内青山、翠竹、绿水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78%,是自治区级生态效益林区,也是一个天然氧吧。红花电站建成后属中下游库区,有总长35公里的四级沿江环行公路,全区除窑埠村以外,村村常年四季有花、有果。处处都呈现“花果山”的美景,是柳州市民及外地游客双休日及节假日前来观光旅游、散心的好去处,也是八方贵客放心投资创收的好环境。
参考资料:http://www.liuzho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