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20:57
去世12年后,开国中将王秉璋的遗体告别仪式于5月31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总医院(北京301医院)举行。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王秉璋1914年1月14日生于河南安阳,1929年9月加入冯玉祥西北军部队,1931年12月14日参加宁都起义,随起义部队编入红军。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空军参谋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部原第五研究院第一副院长、院长,*原第七机械工业部*,原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1955年,王秉璋被授予中将*。2005年,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王秉璋的女儿王燕丽告诉“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2005年9月父亲去世后,这12年的时间里,一直在301医院的太平间冷冻。”
王秉璋的单位是“*装备发展部北京第二干休所”,身份是“原总装备部北京第二干休所老红军、第三党支部党员干部”。
5月31日上午,在301医院西院告别厅,黑底白字的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王秉璋同志”,横幅下悬挂着他的黑白照片,遗体上覆盖着党旗。
*侄子毛远新,林彪之女林豆豆,罗荣桓儿子罗东进、女儿罗北捷,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等人署名的挽联和花圈。
据公开资料,王秉璋1935年加入中国*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广阳伏击战,午城、井沟战役,陆房突围战等,曾任冀鲁豫军区豫东指挥部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7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鲁西南、沙土集、出击陇海路、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2015年,中纪委网站曾发表《8块银圆,铁的纪律》的文章,讲述了1937年平型关战役期间,王秉璋一则严守军纪的往事。
当时王秉璋时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作战科长,他和时任第344旅旅长徐海东同乘火车到达五台。王秉璋事后回忆,那天他们夜宿在五台一个非常气派的大院里,房东非常热情,请这些赴前线抗战的八路军官兵吃月饼。
王秉璋回忆,那些月饼是北京精益店出产的,原料有燕窝、鱼翅、海参、鲍鱼等。他觉得不对劲,与徐海东商量:“这是什么人家呀?不会违反**吧!”
当时部队有纪律,“部队宿营不准住*对象(*军政要人和各界名流)的家。”
经调查,这里是晋绥军高级将领、第三十四军军长杨爱源家。尽管徐海东批评了管理员,但“晚饭都吃了,只得住下。”
王秉璋说,“第二天清晨,我们起床后就向主人辞行。房东非常客气,送给徐海东和我两盒月饼,我们推辞不脱,只好各掏出8块银圆作为酬谢,但房东不肯收钱。”
王秉璋向房主解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八路军的纪律,不收钱就不收月饼。房东无奈,只好收下钱。“那时,我们每月只有一元钱的津贴,8元钱是我一年多的积蓄。”
据《党史博览》杂志介绍,王秉璋在抗战时期还发明了“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1943年7月的“反碉堡战役”中,他所在的教四旅用这一战术,夺取了日伪据点130多个,以伤亡100多人的轻微代价,取得了歼敌近万人的战果。
新中国成立后,王秉璋曾与钱学森等人配合,主持了中国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
据报道,1960年2月,**扩大会议确定了“以两弹(原子弹、导弹)为重点”的方针。会议期间,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对王秉璋说:“上面要调你去搞导弹工作。”王秉璋一听急了,说:“我胜任不了这项工作。”刘亚楼说:“我顶不住哟,是*定的,你自己找*去吧!”
王秉璋找到周恩来,说:“总理,我水平低,不懂导弹啊!”周恩来说:“你水平低,那你说,在我们老同志里面谁水平高,谁懂导弹?你推荐一个。”王秉璋摇头道:“我推荐不了。”
周恩来说:“你推荐不了,那就由你干。”
当年4月,王秉璋出任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任副院长。他们顶住前苏联撤走专家的压力,当年11月,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短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之后,“东风二号”至“东风五号”陆续发射,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和海航导弹也陆续成功研制。1968年19月,王秉璋被任命为原国防科委**,上任后,他在大西北指挥了第10次核试验;1970年4月,以“东风四号”为基础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党史人物传》记载,王秉璋“一直工作到1971年10月”。据王秉璋女儿向“政事儿”透露,王秉璋自1971年至1981年间一直被关押在秦城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