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古代有什么出名的人和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7 02:0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8:15
江万里(1198——1275),名临,字子远,号古心,今都昌县阳丰乡府前江家人。万里是其出仕后的用名。南宋著名爱国丞相,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坛领袖,中国十三世纪著名的*家和教育家。与弟江万载、江万顷被时人和后世雅称为*“三古”或*“三昆玉”。创办的白鹭洲书书院,千年来培养出文天祥等十七位状元,2700多名进士。任正式官职91种,三度为相;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直言敢谏,忧国爱民。在国破家亡之际,江万里与其子江镐,毅然率180多家人投止水池殉国,希望以自己及家人之死唤醒“天下忠义节烈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万千众人之力,保江山社稷不移腥膻,道德文章不堕宇内”,其一生堪称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风范之楷模。
陈澔(1260——1341年)字可大,号云住,人称经归先生。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朱熹四传弟子,创办并讲学于经归书院,他编注的《礼记集说》,明代以后成为钦点全国科举考试蓝本。这些著述有的辑入《四库全书》或《永乐大典》,为中国儒林文化添光溢彩。香港大学中文学院马楚坚博士经过考证认为,都昌黄灏、彭蠡、冯椅、曹彦约、江万里、陈澔等对儒文化的卓越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客观上存在一个朱熹理学“都昌学派”。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已未进士,天启六年授福建龙巖县令,崇祯元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 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崇祯十六年(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传。
陶侃(259—334),字士行,东晋鄱阳郡鄡阳县(今都昌县)左里乡陶家冲人。据《都昌县志》记载:“晋时都昌名鄡阳,公元304年前属鄱阳郡,304年划归浔阳郡,故史籍称陶侃为浔阳人,亦有称为鄱阳人。”父陶丹,早年亡故。自幼由母亲湛氏抚养*。陶母教子恩威并重。如孟母之贤。陶侃稍长,在县内当小吏。有一次,将公家分的鱼托人带回家孝敬慈母。陶母丝纹未动,将原物封好退回,并写信责备陶侃,要他为官应廉洁自好,不允许公私不分。还告诫他说:“你这样用公物想取悦于我,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这一教导,对陶侃后来为官清廉,有很大影响。有一次,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访贤遇大雪,寓宿陶侃家,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的床铺,将御寒的稻草搬来剁碎喂马。家中贫寒,无以款客,她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以卖发之资购买酒菜,招待客人。范逵见之,感慨不已,赞叹说:“非此母不生此子!”经范逵举荐,陶侃由县吏拜授郎中,继而又补为武冈县令,为令时有贤名。随后逐渐升迁江夏、武昌太守。在任武昌太守时,曾率部随征西大将军王敦*杜弢起义,取胜后,任荆州刺史,镇守沌口,不久,因声名显赫,为王敦所忌,调至偏远的广州任刺史。[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8:16
都昌西汉时名枭阳,自唐武德五年置县都昌,距今已有1370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往今来,曾吸引无数*人墨客驻足忘返。谢灵运、李白等古代著名诗人,都为之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宋朝大文豪苏轼诗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黄庭坚更是赞叹这片土地有如“李成、范宽得意图画”。晋陶侃,虽居长沙公高位,仍清廉俭仆,珍时惜物,留下“竹头木屑”典故百世流芳;北宋刘琦,驰骋中原,辱死不南,曾为宋学者以抗金十将之首载入青史;南宋末左丞相江万里,舍生取义,捐躯报国,与其弟子文天祥同令国人崇仰,所语“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更成为后世做人警句;元初杜可用,不畏统治者残暴,揭竿而起,成为中国元代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同代陈皓,则以“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莫先于礼”,弘扬宋理学家、县人黄灏,冯去非等研究成果,皓首释经,闭户课徒,著《礼记集说》,垂名于中国教育家之林。都昌人在对景德镇瓷业的开发上,筚路蓝缕,从水的世界走向火的王国,至清代,即已形成景德镇“十里长街半窑户,迎来随路唤都昌”。他们带去鄱阳湖的全部灵气和活力,把拙雅古朴的陶瓷器具,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