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母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8 07: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6:23
文化母体——人类的集体行为习惯
文化母体这个词是华与华公司发明的, 我们用通俗的话来理解,就是人类的集体行为习惯, 大家都在做的,并且是无意识做的。比如,每天上班下班,过马路,吃早餐。
因为这些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文化行为,所以被叫做文化母体。文化母体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必然发生,就像一定有人上下班,一定有人吃早餐。
我们只要找到这些文化母体,让自己的商品,进入其中,随着文化母体的循环,我们的商品就必然形成购买。
1、词语、符号、仪式和道具
文化母体有几样东西,词语,符号,仪式和道具。这些东西从各个层面,揭示我们的母体行为,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节日,不管是春节,中秋节,还是端午节,都不能缺它们。
就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的文化母体,它的词语是什么?这几年很流行,必须说端午安康,看到这四个字,我们知道是端午节了。其他时候我们看不到,这就是端午节的词语。
它的符号是什么呢?粽子,粽子是端午节过节的道具,同时也是符号,不吃粽子,就相当于没有过节,公司发粽子,朋友送粽子,自己包粽子,这就是仪式,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文化母体中,包含的词语,仪式,符号或者道具,都是为了体现文化母体的特点。只要是他们中的一个出现,我们就知道母体是什么,就像端午节一样,我们看到粽子就知道是端午节,而不是纯洁。文化母体中的词语,仪式等,可以揭示文化母体的独特价值。
2、进入母体之中,成为母体道具
我们商品要竞争,就得进入文化母体中,抓住词语,参与仪式,成为母体的符号或道具。这样,我们母体可以存活多久,商品就能存活多久。
比如我们每天上下班吃早餐的母体行为,我们可以在上下班路上,卖早餐,我们的早餐就进入了母体行为,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当然,除了我们卖,别人也卖,所以我们还需要后续操作,超级符号,购买理由这些。
商业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个案例是田七牙膏,它是电视广告,内容是一群人拍照,要微笑,微笑怎么办,我们一般会要求喊茄子。田七牙膏把茄子改成了田七,这样就占据了一个拍照微笑这个母体的符号。
我们来梳理一下,拍照这个事情是个文化母体,微笑也是,微笑是几千年都要做的,拍照有几百年的历史,越发状态。
在拍照微笑这个行为里面,喊茄子就是一个姿势,茄子是词语也是道具,因为茄子也是后来出现的,容易被替代,因为田七就抓住了这点,用田七取代茄子,进入了拍照微笑这个母体行为,新增了一个拍照喊田七的姿势。
3、基于技术的仪式创新,无法长久
春晚创造了近四十年,他进入的文化母体,是中国人最大的春节。所以他一开始就很火,但这几年越来越不行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基于技术的创新,虽然进入了文化母体,但这种创新的仪式,会随着技术的迭代,逐渐消亡。
最明显的是现在年轻人喜欢上网,不看电视,春晚就更不会看了。不过,春晚发现了这点,又开始请流量明星,这又进入了另一个母体,追星的母体,追星的母体很强大,从古代的宗教崇拜,到现在的小鲜肉崇拜,只要春晚抓住这条创新之路,抓住追星这个母体,还是有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