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人力于农穑如何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26 04: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23:32
庶人力于农穑 这句话出自 《左传。襄公九年》指的是 “庶人”这个社会阶级群体从事农业劳作。
在历史上对这句话的译文最大争议在于对“庶人”的定义。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对“庶人”的定义是“战争中俘虏过来的奴隶”,即耕作奴隶,地位在家内奴隶之下。论据是《左传。昭公七年》叙述过“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十等的后面几等是奴隶,但其中没有庶人。郭老对此又论述说:“这里提到的奴隶都是‘以待百事’的家内奴隶,庶人不在内,说明他们地位太低,不能入流,”可知庶人是家内奴隶之下的奴隶,处在当时社会的最底层。
但是,历史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原文中对“庶人”的定位是“士之下”,即包括“上层的自由民,中层的农奴,下层的奴隶”。
个人认为既然是原文出自《左传。襄公九年》,就要遵循当时的历史阶段,半奴隶制半封建社会体系,相对应“庶人”的社会地位也应该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庶人”应该泛指当时的平民和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