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中淀粉变成糊状,是不是有一定的温度条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4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9:21
健康指导:是这样的,淀粉在常温下是不溶于水的,只有当水温达到53摄氏度的时候,淀粉才会在物理性能上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慢慢变成糊状。当淀粉在高温下被溶胀、*之后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就被称之为“淀粉糊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9:21
1.用湿淀粉上浆,如炒肉丝,可以让肉丝更嫩滑;2.干淀粉拍在食材表面,然后油炸,可以保持食材的水分,并让成品表面形成一层脆壳;3.用湿淀粉勾芡,可以使汤汁更浓稠,也可勾薄薄的玻璃芡;4.拌肉馅或做肉丸时加些淀粉,可以增加粘性,使馅料不会松散.5.绿豆淀粉、豌豆淀粉等还可以做成凉粉、凉皮.目前先想到这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9:22
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
生淀粉在水中加热至胶束结构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所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甚至分支状,彼此牵扯,结果形成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化。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也不一样,颗粒大的先糊化,颗粒小的后糊化。
还可用酶法糊化.例如:双酶法水解淀粉制淀粉糖浆。是以α---淀粉酶使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水解生成小分子糊精和其他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糊精、低聚糖中的α---1,6糖苷键和α—1,4糖苷键切断,最后生成葡萄糖。
取100克淀粉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水2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用5% Na2CO3调节pH=6.2—6.3,加入2毫升5%CaCL2溶液,于90-95℃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至完全成糊。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60毫克,不断搅拌使其液化,并使温度保持在70--80℃。然后将烧杯移至电炉加热到95℃至沸,灭活10分钟。过滤,滤液冷却到55℃,加入糖化酶200毫克,调节pH=4.5,于60-65℃恒温水浴中糊化3-4小时,即为淀粉糖浆,若要浓浆,可进一步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