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昆明昙寺-瑞应塔下永正同心石碑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08:20
http://qcyn.go5135.com/html/lishiwenhua/kunming/2009/0204/412.html
给个地址。。你自己看吧
还有;
昆明东郊,寺庵很多,但大都已倾圮毁坏,存留极少。而昙华寺是幸存的一所。寺在金马山麓,紧傍金汁河,距城约2公里。面积约与圆通寺相等,但圆通寺的建筑比较大方、壮观,而昙华寺的建筑则小巧玲珑。寺有一进三院的殿堂,两旁及殿后为曲折有致的亭园,泉水清澈,怪石兀立,山茶吐艳,文竹碧绿,杜鹃、仙客来等名花应时而开,景色秀丽,可供游客作休息之所。
寺创建于明崇祯年间,据姜思 《昙华寺佳碑》载:这里原是施石桥的读书草堂,后来,他的曾孙施泰捐建为僧寺。寺中原有古本昙花一树,昙花开放,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取名为昙华寺。今大殿右侧还存有一株昙树,高约10米,枝叶茂密,传为清初之物,至今已近300年,时有花开,旁有“昙花献瑞”石刻。建寺后康熙、乾隆、道光年间,迭有修葺,均立有碑记。清末,“兵动摧残”,又几近荒废,幸得主持僧映空于*初年“躬率众徒,辟圃莳花,各岁所入,以资营建”,历十余年,才重建殿堂寮庑。“*”10年,殿宇破损,花木寥寥。近几年来,*又拨款重修,扩建了南园、北园,增辟后园,殿宇焕然一新。尤其值得珍视的是:寺内藏有一方朱德赠映空和尚的诗碑。
碑为青石质,高1.1米,宽0.5米,正楷,15行,行30字。碑文如下:
余素喜泉林,厌尘嚣。清末叶,内讧未息,外患频来。生当其时,若尽袖手旁观,必蹈越南覆辙。不得已,奋身军界,共济时艰。初意扫除*,恢复民权,即行告退。讵料国事日非,仔肩难卸,戎马连绵,转瞬十余稔。庚早冬,颁师回滇,必膺宪兵司令,维持补救,百端待理,虽未获解甲归田,较之*林弹雨、血战沙场时,劳逸奚啻天渊。公余尝偕友游昙华寺,见夫花木亭亭,四时不谢,足以娱怀养性。询:皆映空大和尚手植,且募修庙宇,清幽古雅,实为煞费苦心。与之接谈,词严义正,一尘不染,诚法门所空觏, 为俚言,以志钦慕:映空和尚,天真烂熳。豁然其度,超然其众。世事浮云,形骸放浪。栽花种竹,除邪涤荡。与野鸟为朋,结孤云为伴。砌石作床眠,抄经月下看。身之荣辱兮茫茫,人之生死兮淡淡。寒依日兮暑依风,渴思饮兮饥思饭。不管国家存亡,焉知人间聚散。无人无我有相无相,时局如斯令人想向。
——中华*壬戌年孟春月西蜀朱德敬赠
壬戌,即1922年。当时,他已在滇军13年,经历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参加护国运动,倾心为国,“誓拼铁血铸中华”,奋战沙场。袁世凯虽然退位,但军阀混战又起,*沉沉,人民涂炭,*并未成功,志士苦闷彷徨。1921年,朱德出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继任**。此时生活虽是优裕而安定,心潮却起伏动荡。在这种心情下,漫步亭园,写下了这篇赠映空和尚的诗碑。就在这年,他离开昆明,到“马克思的故乡”柏林去寻找*真理,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党,开始了新的*历程。这块诗碑,成为后人研究朱德思想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他在云南期间的重要遗迹。
参考资料:http://www.kmglzs.com/kmtour/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