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0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7:09
1. 可以自动生成“形似古诗的文本”。甚至可以满足格律要求。满足对仗要求。那是远比这个例子好得多的文本。
2. 规则化的做法,请看“稻香老农作诗机”。纯深度学习的做法,请找清华自然语言处理组矣晓沅同学的论文(arxiv 1604.01537)。
3. 但是,以上两种,在稍微认真读过诗的人眼里都比较容易被看出来不是人写的。
4. 就算有一天机器可以生成读者无法分辨的“古诗”,其意义与人所做的诗也不能等同。诗只是形。真正可爱的是作者要传达的神。
5. 对人难的事情,对机器不一定难;反之亦然。人难实现的结果,对机器不一定难;反之亦然。
6. 不是针对题主。大概百年之后的人看我们今天这些言论,都只会觉得少见多怪。
7. 在同时懂旧体诗和nlp的人眼里,这些诗的水平,比生成的新闻报道的水平都还差得远。从数据数量的角度上来说,做现代文也好诗也好,比做旧诗容易太多了。假设有个指标评价“模拟程度”,普通文本生成打5分的话,旧诗的文本生成最多2分。
8. 只是很多人不懂nlp,更不懂旧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8:27
由于生成器往往告诉我们,生成的诗歌是李白写的,那么按照李白的时代背景,李将军应当是唐时人。为了偷懒,我在某网站上单纯搜索了李白写给同宗友人的诗作,共四首,对象分别是李邕、李青、李腾空、李光弼显而易见,这里的李将军应当是指李光弼李太尉。李太尉做过些什么壮举需要隆重纪念归来的呢?李白自己写过一首《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我们姑且认为这里记李将军归来是指的征东南归来。由于这首诗是七句,那就应当是古诗,而非近体。那我们就不管格律了。马驰塞北孤烟起 然而首句写的是马驰塞北。征东南为什么要跑到塞北去?难道李大将军已然知道地球是圆的,打算声东击西?蓉开半朵冬已归 第二句完全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塞北有蓉,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然后冬已归?也就是说蓉开半朵之时,刚好是冬天来临,李将军归来之日。然而这两个概念放在一句话里面,我只觉得凑凑凑。(真难编)出师五载安天下 唔,五年搞定了。然而我记得袁晁起义,自李将军出征之后,历经了十来年才结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20:01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1.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光霜乡是韵脚。通常第三句不押韵,但也有不规则押韵的诗(如《望天门山》)。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
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样就成了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6.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a. 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b.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c.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d.定语的位置。
(1) 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2) 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e、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