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史记》(四十九)孔子的学生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3 01: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10:46
孔子说,跟我学习而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7人。
德行突出: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擅长政事:冉有、季路。
能说会道:子我、子贡。
博学文章:子游、子夏。
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子路粗鲁,颜回贫穷,子贡善于经商。
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30岁。
颜回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依礼行事,天下人就认为你“仁”了。
孔子说,多么贤德的颜回啊!吃的差,住的破,谁也忍受不了,颜回却依旧快乐。他看起来笨笨的,但只要听他说两句,就知道他不是笨蛋了。
有活就好好干,没活就好好待着,全世界也就你和我是这样的人啊。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他过早的死去,让孔子特别伤心。
鲁哀公问,你哪个学生最好学啊?
孔子说,是颜回吧,他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啊,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字子骞,比孔子小15岁。
孔子说,闵子骞太孝顺了,他侍奉父母,顺从兄弟,从来没人说他闲话。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要昏君的俸禄。他说,谁来让我做官,我就一定跑路。
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握住他的手说,这是命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重的病,这是命啊!
字仲弓。孔子认为冉雍有德行,可以管理国家。
冉雍问政,
孔子说,出门要像迎接贵宾一样恭谦,用民要像举行祭祀一样虔诚,这样就不会招人恨。
冉雍的父亲,身份低微。
孔子说,杂种牛生了头纯正的红牛,就算你不用它,难道山川就会舍弃它吗?
字子有,比孔子小29岁。
季康子问,冉求算是仁吗?
孔子说,他管理好诸侯的城,大夫的家,至于仁不仁我就不知道咯。
又问子路算是仁吗?
跟冉求一样。
冉求问孔子,听到应该做的事情就该立即行动吗?
是的。
子路也问这个。
孔子说,你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
一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子华为此感到奇怪。
孔子说,冉求做事多虑,所以我要激励他;子路胆子太大,所以我抑制他。
字子路,比孔子小9岁。
直来直往,力气挺大,戴个鸡冠帽,配把猪皮剑。曾经还欺负过孔子,但是孔子用礼乐诱导,于是子路甘愿做了学生。
子路学了道理,马上就去做,因为担心听到新的道理后,自己脑子会转不过来。
子路问政,
孔子说,先做榜样,百姓就会跟着。
多说一点呢?
坚持不懈。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
孔子说,君子崇尚正义,不正义的勇敢就会造反,就会变成强盗。
孔子说,只听一面之辞就判案的,只有子路了吧。他虽然勇敢,过头就没用了。子路这种性情,怕是不得善终啊。穿着破衣服和一身名牌的人站在一起不会觉得不好意思的,恐怕也只有子路了吧。
子路做了大夫,孔子对他说,你在的那个地方,勇士多,难治理。但是只要你恭谦清正还是能治理好的。
卫国内乱,卫出公出逃,子路不愿意回避灾难,终究被杀,死之前帽带被斩断。子路说,君子可以死,但是帽子不能掉,于是戴好帽子死去。
孔子听闻卫国内乱就说,子路这是死了呀。果然传来他的死讯。孔子说,自从有了子路,再也听不到别人说我坏话了啊。
字子我,口齿伶俐,擅长辩论。
子我问,守孝三年,太长了吧。君子三年不演习礼和乐,就会败坏。不如改成一年,自然界新旧交替,冬去春来,也正好也是一年啊。
孔子说,只守孝1年,你能安心吗?
能啊。
你既然能心安理得,你就这么做吧。君子守孝,美食吃不下,音乐也听不进,所以君子才不这么做呀。
子我走后,孔子说,子我不仁啊,孩子生下3年才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经地义啊。
子我白天睡觉,孔子说,
子我问五帝的德行,孔子说,不是你这种人该问的问题。
子我在齐国做大夫,因伙同作乱,被灭族。孔子为他感到羞耻。
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31岁。口齿伶俐,孔子常常反驳他。
孔子问他,你和颜回比谁更出色啊?
子贡说,我哪能和他比!颜回知道一个道理可以推知10个,我至多推知2个而已。
子贡问,我是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像个容器。
什么容器?
宗庙里装祭品的礼器。
陈子禽问子贡,孔子的学问从哪学的啊?
子贡说,文王、武王的思想还流传人间,贤人能记住重要部分,不贤的人只记住了细枝末节。所以先生在哪都能学习,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子贡问孔子,富而不骄,贫而不谄媚的人如何?
孔子说,挺好了,只是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人。
齐伐鲁,孔子说,鲁国是我们的祖国,现在祖国有难,各位何不挺身而出?
子路、子张、子石都想去,孔子不同意,只同意了子贡去。
子贡游说齐国的田常,说,你的忧患在国内。却对小国作战,你要赢了,国君更骄纵,你的处境反而更危险。不如攻打吴国,这样你率兵在外,国君孤立。
田常说,但是我的军队已经至此了,再去打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您按兵不动,我为您去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救鲁伐齐,救援鲁国可得名声,攻打齐国可得大利。
吴王同意,但是担心后方越国偷袭。
子贡为吴王游说越王,说,您报仇心切太危险了,不如谦卑,让吴王骄纵,趁他疲惫,才能复仇。
越王高兴的同意了。
子贡又见了晋君,说,齐国和吴国马上就要大战,吴国输了,越国就会偷袭它;吴国赢了,下一步就是攻打晋国。所以您要做好准备啊。
吴国果然和齐国开战,吴军胜利,果然继续攻打晋国。结果被早有准备的晋国打败,越国趁机偷袭吴国,最终灭掉了吴国。
子贡一趟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
子贡善于经商,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处,不隐瞒别人的过失。曾出任鲁国和卫国的国相。家产千金,最后死在齐国。
字子游,吴国人。
子游做了小城的长官,孔子路过此地,听到琴声,微笑说,杀鸡焉用牛刀?
子游说,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了礼乐可以爱护人民,小人学了礼乐就会遵守法规。
孔子对学生们说,子游说的好啊,我刚才是开玩笑啊。
字子夏,比孔子小44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洵兮”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先要有干净的白底,才能在上面绘画。
子夏说,所以在仁义的基础上才能发展礼乐咯?
孔子说,子夏啊,现在我可以跟你讨论《诗经》了。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呢?
孔子说,子张过头了,子夏还差一点。
所以子张更优秀咯?
都一样。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立志做个读书的君子,不要做个读书的小人啊。
孔子去世后,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师,后来儿子死去,他把眼睛都哭瞎了。
陈国人,字子张,小孔子48岁。
子张问如何求官?
孔子说,多听少说,有把握再做,就能少犯错误,这样求官之道就在其中了。
子张问,如何摆脱困境。
孔子说,说话要诚信,做事要恭敬,那么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行的通;反之,你就算在老家也行不通啊。
子张就把这几句话写在了腰带上。
子张问,读书人怎样才算是通达了呢?
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指的是什么呢?
驰名中外。
你说的不是通达啊,这是声望啊。通达指,立身正直,察言观色,谦让恭敬,考虑他人;声望指,表面上好像追求仁德,实际行动却违反。
山东人,字子舆,小孔子46岁。
孔子认为他最通孝道,曾子写了部《孝经》,死在鲁国。
山东人,字子羽,小孔子39岁。
长得丑,孔子差点不收他。
他南下游历,跟随他的弟子有300人,名声完美。
孔子说,我以言辞取人,对子路就判断错了;我以貌取人,就对子羽判断错咯。
字子贱,小孔子30岁。
孔子说,子贱真是个君子啊。
子贱在小地方做官,向孔子报告,说这地方比我还优秀的人有5个,他们教我政事。
孔子说,可惜他待的地方太小,大点就好了啊。
字子思。
原宪问耻,
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可以领取俸禄;国家无道,做官领取俸禄,就是耻辱。
原宪问,克制住了不好的*,可以算仁了吗?
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但能不能算仁,就不好说咯。
孔子去世后,原宪便隐居起来。子贡看到他穿的破烂,替他羞耻。说,难道你很窘困吗?
原宪说,我听说没钱叫穷,学了道理不能去施行叫做窘困,像我只是穷,但不是窘困啊。
子贡终身为自己说错这句话而惭愧。
齐国人,字子长。
孔子说,子长可以做我女婿哦,他就算坐牢,一定也是清白的。于是孔子把女儿嫁了给他。
字子容。
子容问,后裔擅长射箭却不得善终,夏禹就会种地为什么反而得到天下呢?
孔子没回答。
子容走后,孔子说,
真是个君子啊,真是有大德啊。国家有道,他会被任用。国家无道,他也不会遭受刑罚。于是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字季次。
孔子说,天下读书人没善行啊,大多去做了家臣,只有季次不愿意做官啊。
字皙。
孔子说,谈谈你的志向吧。
曾皙说,咱就想春天里叫几个朋友,带着几个小孩,一起去河里洗个澡,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说,我也想啊。
字路,是颜回的父亲。
颜回死了,颜路穷,他请求孔子把车卖了安葬颜回。
孔子说,不合礼制啊,我身居大夫,必须要有车啊。
鲁国人,字子木。小孔子29岁。
孔子传授《易经》给子木,子木又继续传下去。
字子羔。小孔子30岁。
长得矮,孔子认为他笨。
子高做官,孔子说,这是害人啊。
字子开。孔子让他去做官,子开说,我可没这个信心啊。孔子因此高兴。
字子牛。急躁话多。
问孔子仁,
孔子说,仁人说话会很谨慎。
子牛问,说话谨慎,就是仁了?
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
子牛又问怎么样才是君子。
孔子说,不忧不惧。
子牛问,不忧不惧就是君子了?
孔子说,自我反省,内心无愧,有什么忧愁,有什么恐惧呢?
字子迟,小孔子36岁。
子迟想学种庄稼。孔子说,那我不如老农民。
又问学种菜,孔子说,那我不如菜农。
子迟走了,孔子说,这个小人啊。统治者好礼、义、诚信,百姓就会敬就会服就会讲实情,这样四方百姓都会来投奔。哪用得着学种庄稼啊。
子迟问仁,孔子说,爱人。
问智,孔子说,知人。
比孔子小43岁,
有若说,礼的应用,恰到好处最重要,只知道和稀泥,可不行。
又说,讲诚信要基于符合道义,恭敬要符合礼,才能远离耻辱。
孔子死了,有若长得最像孔子,学生们想拥戴他继承。
学生们问他,孔子以前为什么能预测。
有若答不上来。学生们就让他下台了。
略读《史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