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巴台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2 15: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9:13
诗词分析,应与写诗时作者的境况、心态相联系。余遍查资料,推测诗人心态。
从诗文看,本诗作于白居易46岁之时。三年前,任翰林学士时,宰相武元衡遭人暗杀,而朝中*们安之若素,白居易悲愤之下上书皇帝,要求急捕凶手。
这里要介绍一下,43岁前的白居易,梦想是“兼济天下”,总抱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写的诗经常借古讽今,针砭时弊,让当时的上司同僚下属都很是不爽。而暗杀宰相,通常来说是官场权力争夺的原因。
白居易一上书,就被宦官们抓了小辫子:朝廷还没讨论这事呢,你就来瞎吵吵,皇上,他这是“僭越”啊,是目无皇上啊,请陛下治罪!于是乎龙颜一怒,43岁的老白被发配去了江州(今江西九江)当个司马。(《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即为这段时间。)话说司马是个什么官呢?可能类似现在的县政协委员,啥权力没有,领一份薪水而已。(当时的京官一旦被贬,基本就是去做司马,如此闲职可见一斑)
老白那个冤啊,哥关心百姓忧心国家,何罪之有竟啊落到个如此下场?!我勒个去!!
从此以后他的三观发生了改变,不再“兼济天下”,而是“独善其身”,老子过自己的日子,庙堂之事神马的都见鬼去吧!于是白天游山玩水,夜里饮酒作诗,心中郁闷谁人知。
三年后,即46岁那年,在好友的举荐下,升了一小级,调往忠州任刺史。忠州在现在的重庆,刺史基本类似今天的*。可这远离家乡的弹丸之地,如何能抚慰老白的思乡之情,又如何能满足那颗深藏在心矢志不渝的兼济天下的心!
当年重阳节,与好友饮酒小聚,写下此诗。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裴回。
诗文前两句写作者平时的悠闲日子,看似闲适却透着一股“除此之外我还能干吗呢?”的无奈;
中间两句写自己从江州来到忠州,却无改无处施展不得重用的凄凉境地;
最后两句写自己背井离乡多年,思乡之情日增,却不得还乡的悲苦心情。
总的来说,表现了作者对仕途的无奈,对家乡的思念。
在语文课上秀一把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