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第三章《岩浆》读书笔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05 08:4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26 18:14
《苦难辉煌》是当代作家金一南创作的的一部图书,第三章《岩浆》主要讲述了中国*党在早期*中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这一章开篇即以一种恢宏的气势,描绘了中国*党诞生的时代背景。作者详细介绍了了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中国工人运动等,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主义运动的诞生,并最终导致了中国*党的成立。
然后,作者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事例,展现了中国*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所面临的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包括经济上的困境、*上的打压、军事上的围剿等等。但是,中国*党并没有屈服,反而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者在描绘这些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绘手法,使得这些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易于理解和感受。例如,作者用“岩浆喷发”来形容中国*党在*初期的发展速度和力量,用“巨石”来形容*对*党的打压和围剿,等等。
在阅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党在早期*中所经历的苦难和磨难。但是,正是这些苦难和磨难,塑造了中国*党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者通过这一章的描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党的伟大和历史使命。
总之,《苦难辉煌》第三章《岩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文学作品,它以一种恢宏的气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党在早期*中所经历的苦难和磨难,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党的伟大和历史使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26 18:14
第一节 领袖·思想·意志
时势造英雄,英雄仍须识时势。
常人也能觉出眼前的量变。但很多时候,伟人也无法立即察觉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质变。孙中山有面对辛亥*的遗憾,陈独秀李大钊也有面对*一大的遗憾。
*的列宁,中国的*,皆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皆对自己担负的使命,表现出一种果敢和不可抑制的自信。列宁的自信来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来源于对过去和未来的透视,*的果敢和自信,来自他对中国大地的深刻了解。
政党的核心是领袖。
领袖的核心是意志与思想。
第二节 谁人发现蒋介石。
蒋介石上台就其必然性来说,将是一部现代史著作;但就其偶然性来说,则该归于苏联顾问鲍罗廷。
近代中国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演绎了多少兴衰、美丑、胜败。原先默默无闻者,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大放异彩者,最终又在这个舞台上暗淡失色。发现、提携蒋介石的鲍罗廷在一年之中,由伟大的“*活动家”变成了一个要立即捉来*毙的“阴谋家”,*人物,就这样瞬息之间沧海桑田般的演变,完成让人瞠目结舌的角色转换。
第三节 笔杆子,*杆子
*对*杆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最初并不赞成暴力*,倾向于克鲁泡特金的无*主义,而不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最后真正教会他认识*杆子的是蒋介石。
*通过蒋介石对*杆子的运用,真正看清了他的真面目。而从*杆子身上,看到了*党人的出路。
缺乏实力的*党人,不掌握武装力量、没有*杆子,即使有再深奥的理论修养,再犀利的*判断,再庞大的民众组织,在一个只凭实力说话,谁力量大谁就嘴巴大声音大的社会里也难于成事。
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对*的选择不是*国际的选择,而是历史的选择,对蒋介石的选择,也不是生中上的选择,同样也是历史的选择。
【思考与启发】
武昌起义再一次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对辛亥*至关重要的武昌起义,孙中山不但事前未能参与,还几乎去电阻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被*国际看好的*,领导工人阶级最终战胜了蒋介石,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