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议论文《见风使舵新解》 要求:模仿《不求甚解》的结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21:51
也就是在两三年前,一声惊雷,炸响全国,一个名叫韩寒的上海高中生经“新概念作文”大赛而一鸣惊人,名扬四海。韩寒,以其成熟老练的笔法,新颖独特的见解,调侃谐谑的语气,指陈弊病,指点江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又因其除语文之外其他功课一概一塌糊涂,以“专才”自居,从而博得了众多中学生的喝彩和欢呼。毋庸置疑,韩寒是个文学奇才,无师自通,却也能妙笔生花;不读名著,倒也下笔有神。现在“韩寒热”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但我认为是没有必要过分推崇韩寒的。韩寒,被认为有着与应试教育相背离的勇气,可是他自己又示范着什么样的学习轨迹呢?“上课睡觉”,认为“数学学到初二就足够了”;自然“五门功课不及格”,将与大学失之交臂,却拿当年考入清华时数学才30分,终被破格录取的钱钟书做挡箭牌。殊不知钱钟书并非不愿学数学,只是为时已晚罢了。此外,今天绝不能与钱钟书所处的时代同日而语。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健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是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西方国家的个性教育,宗旨无非是培养学生最大限度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全面发展,博学多才,又学有所长的“通才”,将比“专才”更适应社会的竞争。“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涌现出许多具备这种“通才”素质的学生,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榜样,而非韩寒。我担心,只精通一门,纵使是“马中赤兔”,也终会错失前蹄;即使是璀璨的流星,也终要稍纵即逝。
恃才傲物似乎是才华横溢者的专利。如果说韩寒没有资格“傲物”,是不客观也不实际的。显然他的杂文已见诸各大报纸杂志,小说也已相继出版,读者群日益壮大。更何况他也“拎得清”(明白事理的意思)自己是天才,自称是本班语文最好的学生。但清高也得有个限度,不能总用高傲的态度和偏激的言辞将自己全副武装,拒人于千里之外。诗苑巨匠白居易曾请老妪评诗,文坛泰斗郭沫若要拜“一字之师”。纵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应忘了内敛。比如是个球吧,总愿做有弹性的弹力球,谁愿做一碰就头破血流的玻璃球呢?
有主见的人,可以跻身强手如林的社会,据一席之地为己有,也可能陷入盲目自负、冥顽不化的囹圄。我不知道很有主见的韩寒会走向哪一个极端。我也不明白,一个并非家财万贯的高中生为什么仅以结交朋友为目的,就用四五千元去进行*之行,也许义无返顾的韩寒自觉得它有意义。我也不理解,韩寒为什么要主动向语文以外的学科投降,为什么完全放弃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幸与不幸、选择与被选择、乐意与无奈、自愿与*,每个人一生都在奋斗、挣扎。虽则“人生得意须尽欢”,然而不得意之时,也不宜丢盔弃甲、卷铺盖走人,或干脆找个敷衍塞责的理由。人发挥潜能适应环境才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很难想象,失聪后的贝多芬用木棍顶在自己与钢琴之间,依靠振动辨音,不是为了在音乐领域登峰造极,而仅仅是由于心血来潮而已。
无论如何,韩寒是幸运的;他在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虽然对与错还不得而知。但作为年龄相仿的莘莘学子,我们在关注韩寒的同时切不可盲从,一条新踏出的小道不一定适合另外的人去行走。因此,我觉得“韩寒热”也该冷一冷了,否则说不定哪一天学生们将要得“恐寒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