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而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5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36
这里的“而”的意思是:然后,则。
出自:战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选段: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释义: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扩展资料
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写的是死予安乐。如果在内没有能干的大臣时时注意修明法度,没有敢于直谏的贤士处处提醒国君;在外又没有足以与自己的国家抗衡、对自己的国家构成威胁的敌国,那么国君便可以整日耽于安乐,而安乐的结果也往往就是国家的灭亡,这就是“死于安乐”的含义。
孟子主张仁政、王道,对为君辟土谋富、约国强战的臣子,他贬斥为“民贼”,称不仁不道而求富求强的国君为“富桀”、“辅桀”,而以用兵为能的慎子,被他激烈地谴责为“殃民”。
得知鲁国将重用乐正子的消息,竟然兴奋得“喜不能寐”,不是因为乐正子能力超群、善于思考、博学多闻,而是由于“好善”。他认为这表明统治者有了好善的意向,会吸引许多有能力、有德行的贤人前来辅佐,于是仁政思想就有了实施的希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36
而是顺承连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自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
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
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字面意思应该是:表现在脸色言词中才能明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37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而表什么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而”表示承接。本句的意思是:征验于脸色,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这样以后才能被人所了解。相关延展:“而”的用法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而是什么意思
而的意思:然后,则。整句的意思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该句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而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而”的意思是:然后,则。出自:战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选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释义: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一个人的想法,只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而”什么意思,是不是与“不言而喻”中的...
而是可是的意思。征于色 → 求学问的态度要表现出认真严谨。发于声 → 有不懂的地方要马上发问。而后喻 → 才能理解正确的观念与道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字面意思应该是:表现在脸色言词中才能明白。回答者:梦的轻翼
言和而色夷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中的 而 的意思相同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言和而色夷】而:表示并列.【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而,表示递进 所以他们的意思不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什么意思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喻:知道,明白,了解 和上面那句是对着写的 意思是人只有犯了错误才能改正 就是不犯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 然后是 只有心中困惑 思虑堵塞 才能奋起有所作为 困于心衡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翻译,完整注解!
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表征,表现。色,脸色。 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什么意思?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愤怒的情绪会)在脸色上表现出来,(怨恨的情绪会)在言语中抒发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知晓、明白。【注释】1、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等。征,征验,征兆。于色,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须提到谓语前面。色,颜面;...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前一句是什么?这句话什么意思?
发,发出。声,主要指吟咏叹息之声。喻,明白,了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这几句的意思是“征验于颜色,吟咏叹息之声发之于声音,这样以后人们才了解他。”说的是经受磨炼的好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篇开头先讲了舜、傅说等六位...
恒过于忧,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