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究竟是千古名篇还是错误战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5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7
你认为作为刘备这样的身份(汉室正统)和实力(弱小得只有数千人马),当时有更好的选择吗? 如果没有,那《隆中对》就是千古名篇。
事实上,按照这个方针做下去刘备也确实一改以往被动挨打漂泊流离的狼狈,反而开始主动作战最终占了四川继承了汉室血脉做了皇帝。
也说一点对《隆中对》反对观点的分析,仅作交流:
认为《隆中对》把联吴作为基础是失误,理由是东吴在利益上也可以成为蜀汉的敌人。事实是后来是东吴出兵灭了关羽占据了荆州。
个人认为:不能据此认为《隆中对》中联吴思想是错误的。
诸葛亮制定隆中对的时候,是以刘家为主导战争而设计的,并不指望早早割据脱身事外的东吴能够主动与刘备联盟攻击曹魏。因为攻击曹魏对东吴没有实质性的利益,这就决定了蜀吴联盟中东吴必定是被动方。但是,刘备要实现恢复汉室的计划,单凭一家之力是不够的。由此必须以联为名裹挟为实把东吴绑上战车。怎么进行? 荆州战略地位北可攻曹,东可攻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蜀汉占据荆州是日后羽翼丰满之时战略主导三国统一关键的一招。事实上也正是荆州控制在蜀汉手中,使得东吴如坐针毡,非拔之而后快。就是因为荆州控制在蜀汉手中对东吴具有战略的威慑性。看破这一点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诸葛亮要把关羽(而不用一向谨慎的赵云)放在荆州了。
认为《隆中对》把蜀汉本来就薄弱的兵力分开成了软肋。
个人认为这也是不全面的。原因是:失荆州是得荆州12年后,因此不能把当初的分兵作为失去荆州的理由。其次入蜀后首要的任务不是攻曹,而是养兵。暂时是没有大的战争发生的,至少自己不能主动去攻击曹。
个人认为,《隆中对》作为战略方针没有错。但蜀汉在得荆州后12年中没有及时建立一个支援平台(比如在三峡地区进行屯田练兵)却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关羽北上抗击曹操调空荆州守备力量,使得荆州成为真空地带,而蜀中既没战事却也始终没有发兵增援荆州地区这也是非常奇怪的一招,而这才是荆州失败的原因,并非《隆中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3:07

说起《隆中对》,对三国有一点了解的人都非常的熟悉,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确实体现了诸葛亮过人的战略眼光。使得兵不过三千、地仅有新野一县,与汉天子在血缘上已远隔十五代的这位“皇叔”,自此按照“卧龙先生”谋划,选择了先夺荆州、次取四川、再争天下的发展方向。
《隆中对》厉害不?
《隆中对》厉害不?小编认为很厉害,近些年一直有人认为蜀汉最后并没有取得《隆中对》最后的战略构想: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因此它就是失败的。但是小编认为我们看问题不应只看他的结果,就像我们分析家里面的小孩考试一样,不能因为他这次考试考得不尽如人意,就判断他平时学习不认真。贴吧中有位同学用这样的比喻说出了刘备在未遇到诸葛亮之前的境遇,小编觉得很妙,分享给大家:当初寄身于新野的刘备,就像现在演艺圈的四五线小演员,经常在大剧组跑龙套当配角,演了几百部戏了,以勤恳与好人缘著称。虽说在观众眼里混成了大熟脸,但就是没一部高收视率、高票房的代表作。直到遇上了金牌经纪人诸葛亮,他给刘备策划了一条成名之路。经过几年的奋斗,瞬间由一名四五线小演员变成了当红一线明星,在国际上拿了几个终身成就奖,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如果这都能说《隆中对》是失误的,那未免把成功要求得太高了。

《隆中对》有失误吗?
若以我们后人的眼光来看隆中对是有失误的,我们先来分析下《隆中对》:
*目标: 成霸业,兴汉室.
2. 战略方向: a, 可攻: 刘表,刘璋.
b, 不可攻: 曹操,孙权
3. 具体步骤: a, 灭荆蜀
b, 依托四川重峦险阻,荆州长江天险防守.
c, 拉盟友,搞外交.: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d, 等待时机,兵分两路, 四川兵团主攻关中,荆州兵团主攻宛城洛阳.
追答现在看来,貌似这样的部署完全没有错。而且是可以实施的,但是错就错在,诸葛亮把一切想得太简单。首先,荆州是四战之地,无论是对于曹刘孙三家哪家都十分重要,而诸葛亮却把守荆州看成一件过于简单的事情。换句话说,现在荆州好比一块肉,叼在蜀汉这匹狼嘴里,魏国和吴国都虎视眈眈,而关键是这块肉还没完全吞进肚子里,蜀汉这匹狼就想去抢两国其他的肉,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当然,《隆中对》仅属于战略构想,我们不能以战略细则的要求去要求他。)
其次,即便有了荆益二州,其实力依然不足以挑战曹操。所以,《隆中对》的全部战略构想都建立在联吴的基础上。而在某种意义上,蜀吴联合,在多数情况下是蜀的一厢情愿。换句话说,东吴在蜀吴联合一方面是掌握主动权的。说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不是很懂,我们假使分析下赤壁之战后的局势。赤壁之战后,刘备向东吴“借了荆州”,随后进军汉中等地,才有了之后的三分天下。也就是说,若最先无荆州,刘备实际上势力最多等同张鲁等人,却达不到三分天下的目标。因此,在这一点上东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当时是否可以不借荆州给刘备呢?实际上周瑜曾经也建议不借荆州,只是最后孙权选择了鲁肃的提议而已。

最后,*曾评论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一生讲究集中优势兵力,“一个拳头打人”的*对诸葛亮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的二分兵力的战略的确是极不以为然。而在《隆中对》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是曹操来的太快,不等刘备吞下荆州就来了,二是孙刘联合抗曹,荆州成了孙刘联盟的软肋,最终导致关羽被杀,刘备托孤白帝的悲惨结局。
分析《隆中对》的失误,不是吹毛求疵。恰恰相反,这一战略设想是非常杰出的,唯其杰出,所包含的失误才具有致命性。《隆中对》作为古文名篇,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