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兵:家长如何开展自闭症家庭干预(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0 19: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22:25
家庭干预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否送孩子到机构去干预,家庭干预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家长们在家应该如何开展家庭干预工作呢?一定要掌握专业的自闭症知识后才能开始干预吗?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家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
由于网络上有太多关于自闭症的“恐怖故事”,有太多不科学的或者未经证实的说法;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对自闭症存在误解。所以家长得知孩子患有自闭症,就非常焦虑和绝望。家庭内部可能也会出现对此出现分歧。
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家长,会不断找不同的专家确诊,希望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试图从孩子的点滴表现中找出不是自闭症的证据。
接受诊断后,家长们开始带孩子进行干预。但是在过程中,也会时而产生希望,时而出现痛苦,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不稳定。
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心态,干预必定无法顺利进行。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在开展家庭干预之前,邹小兵教授认为家长们需要平复心情,轻装上阵,全家一致,开始行动。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我又不懂自闭症,我怎么进行干预呢?
其实无论是确诊自闭症,还是疑似自闭症,家长们都可以开始新行动起来。这种行动,并不要求家长对自闭症有多么深的了解,会多么专业的操作。
因为中国的自闭症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可能等一个医生确诊就要等3-6个月,优质机构也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时间宝贵,因此,邹小兵教授建议家长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就着手干预。
“没有技术含量”的干预,只有一个核心“技术”:别让孩子一个人独自闲着或独自忙着。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让孩子总是处于与人密集的你来我往的快乐的互动情景和活动中。自闭症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自己独自玩耍、自得其乐的样子,与人很少真正产生互动,所以家长要加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制造互动机会。
当孩子产生互动意愿时,家长们要积极地与孩子互动。因此,家长们需要“读懂”孩子释放出的“互动信号”,多一些有目的的引导。
例如孩子想玩玩具,但拿不到,很着急地看了家长一眼,或者用手拉家长,或者去指玩具,家长可以应景式旁白说“玩具”,也可以引导孩子指物。
如果孩子对互动表现出抵触或漠然,家长也不可就此放弃与孩子互动。与自闭症孩子的沟通,肯定是存在困难的,家长们要理解孩子在社会交往上的障碍,多制造互动场景。
例如孩子沉浸在推手推车的活动中,不理会外界,家长可以故意去挡住手推车,孩子可能就会通过看家长、发出声音来表达不满,这也是一种互动。
互动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家长要寻找孩子的兴趣点。
例如孩子爱玩玩具车,家长却总是拿着布娃娃与孩子互动,这是不可取的。
自闭症的干预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坚持才会出现效果。家庭干预需要恒心和耐心。
邹小兵教授分享了自己一个患者的案例。
这个小男孩在3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他有一个姐姐,爸爸妈妈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经济条件也并不好。当时邹教授建议他们学习一些自闭症家庭干预的课程,然后自己在家进行干预。
爸爸妈妈虽然很好学,但是自闭症的专业干预知识对于他们太过晦涩。他们只牢牢记住了邹小兵教授说的一句话:别让孩子一个人独自闲着或独自忙着。
回到家后,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开始了对小男孩的干预。爸爸白天去种田,妈妈和姐姐陪着小男孩玩游戏;爸爸种田归来,妈妈去做饭,爸爸就陪着孩子;姐姐也经常把弟弟带在身边,和他一起玩耍。
9个月后,这个小男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邹小兵教授那里复诊,邹小兵教授惊讶地发现孩子的进步非常显著。从之前的不看不指不应不说,到能够对视、指物、应答,有一定有意义的发音。虽然还没能达到摘帽的程度,但未来充满了希望。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干预,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分享邹小兵教授的6招自闭症干预基本技能。
---------------------
专注自闭症家庭干预,依托广州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团队,传播科学自闭症干预知识。欢迎加入【星儿守望者社区】,与更多专家和家长一起交流学习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