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0 09: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1:22
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十恶“十恶”,又称“十恶业”。
身恶有三种:
一是杀人夺命
二是不与而取,包括盗窃、抢窃,
三是邪淫,指于家室之外发生两性关系,
这三种都是行为,故称为“身恶”。
口恶有四种:
一是妄言,包括狂妄语、虚浮语、欺骗语等;
二是两舌,即挑拨离间、搬弄是非、造谣中伤等;
三是恶口,指恶言恶语、粗暴语、出口伤人之语等;
四是绮语,指脏话、杂秽语、粗话等。
由于这四种都是出自口的语言行为,故称为“口恶”。
意恶有三种:
一是贪欲,指贪财、贪色、贪名、贪图享受等各种贪欲;
二是嗔恚(读音:hui),指的是憎恶、愠怒、仇恨和记恨等;
三是邪见,指不信佛法,不信因果,并宣扬之。
扩展资料
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阿阇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鬪乱众僧、起恶意於如来所。”亦省作“ 五逆 ”。《观无量寿经》:“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
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宋 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秀者通三纲而识五常,蒙者造五逆而犯十恶。” 高明《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五逆儿男和孝子,报应甚分明。”
十恶最早来源于隋开皇定律时,将《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稍加改动,定名为“十恶”,是十种严重危害封建特权、危害封建纲常伦理的犯罪,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十恶中的有些条目早在周、秦、汉时就已出现。如《尚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五逆罪
百度百科 十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