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0 08: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8:30
《论语》学习之801301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白话】孔子说:“坚信而好学此道,君子求善其道至死不变。危邦不进入,乱邦不居住。天下有道的时候就现于世,天下无道的时候就隐其身。国家有道之时,贫穷而低贱,这是可耻的;国家无道之时,富有而高贵,这也是可耻的。”
【思考之一】如何理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笃信”,笃,固也、厚而力也。笃信就是有坚定的信心。这个信,是非常扎实、坚实的,牢不可破的。那到底信什么呢?钱穆先生说“信,信此道。学,学此道。”儒家讲的信,除了我们讲得信用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信念。蕅益大师说:“信得,人人可为圣贤,名‘笃信’”。相信人人都能成为圣贤,名为笃信。朱子说“不笃信,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则所信或非其正。”《集说》“守死者,守之不变也;守死以善道,则其道固矣。”我们学习圣贤经典,首先要在内心建立成圣成贤的坚定信念。然后再跟着圣贤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用圣贤的观点替代自己的观点,用圣贤的角度看待世界,并付诸实践,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怎么样算是“好学”呢?蕅益大师说:“立地要成圣贤,名‘好学’”。立定志向要成为圣贤就是“好学”。为什么立定志向就算是“好学”了呢?刘宗周在《论语学案》中说:“君子之于道也,真知而信之难。人生开头露面,要做天地间第一等人,须直下发个皈依心思。天之所以与我,我之所以灵于万物者是何体段,思士所以希贤,贤所以希圣,是何工夫!于此信得及,更不作含糊牵制想,方是笃信,可谓志于道矣。此作圣第一义也。”君子对于道,真的很难知道并相信。真正的笃信,就在于人生一开头就发愿要做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是头等大事。自省一个士渴慕成为一个贤人、一个贤人希求成为圣人需要下怎样的工夫?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是已成的圣贤,我们是未成的圣贤,我们跟他们的差距在哪里?
立志成为圣贤就是“好学”,这为我们后人指明了学道的下手处。可能我们现在做不到,但我们现在就发愿我要做到,我将来一定要做到,那么就从现在开始,牢牢把持住“笃信好学”。
如果始终抱持这样的想法,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读一句《论语》,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一想到我读这句《论语》就是要成为颜回、曾子他们这样的圣贤,那读出来的力量一定是不一样的。只有想得透彻,才能信得坚定。我们对“志于道”的笃信,要有如“知水火之不可蹈而信之”一样的坚信才能走得上去,因此,这个笃信是成圣成贤的第一要义。
夫子以其“十五而志于学”的经历告诉我们,立志成圣成贤一定要成为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而这必须透过学习来达成。“笃信好学”,就在于确立和贯彻这一信念。“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在践行这一信念。
“守死善道”。《论语集说》:“守死者,守之不变也;守死以善道,则其道固矣。”“守死”,拼死守护,坚守到死而不改变,就是我就行我的道,除非我死了,那才能停止,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动摇我。“道”就是思想,学说,信仰。“善道”就是使道更完善,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道是不随时间环境变化的,是绝对真理,所以要笃信,要守死。“善道”就是最好的道路、最好的思想原则。
“守死善道”这是讲求道的决心,即使遇到了最为困苦的考验,还是不退自己的志向。“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时时刻刻都让心都住在仁道上,没有违反仁,即使在忙碌、困境,甚至是苦难当中都不违仁,就是这里所说的。《孟子·尽心》云:“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尽心行道而死的是正命,修身即是尽道,也就是这里说的“善道”。“君子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君子每天都孜孜不倦地求道,奋力向前,死而后已。“守死善道”,“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
惟笃信,故能好学;惟守死,故能善道。然守死生于笃信,善道由于好学。笃信推动好学,好学又加深笃信,笃信、好学二者互相推动、辗转增上,生命与道就渐渐融合。笃信好学,是一种生命宗旨完全建立、内心一心一意朝着目标前行的状态。“守死善道”,既是“笃信好学”的修为检验,又是其修为功夫和境界的重要体现。因此,“笃信好学”是本章的核心,能不能“守死善道”及避免不义之富贵的过失,都从“笃信好学”中来。
学了圣贤之道,就要去践行,每天对照反省自己的言行,有没有按照圣人的教导去做,遇到任何困难都坚定不退,慢慢练就“无终食之间违仁”的本领。抑或我们暂时做不到,不要气馁,坚信只要我们紧跟圣人和良师益友的步伐,我们将来一定能做到,否则,我们就是没有“善其道”。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自哪里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后世影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论语》被尊为“五经之...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坚守信誉,努力学习,誓死坚持善良正义。这句话出自《论语 泰伯篇》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追求真理,坚定信仰。无论身处何境,皆应坚守自我,追求正义,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富贵所惑。以道为标尺,以义为准则,无论在朝在野,无论贫富贵贱,皆应追求高尚,坚守正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人生之大道,是智慧之源,是道德之基。唯有坚守信仰,勤奋努力,才能在乱世中...
急 管仲相齐译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参考译文】孔子说:“你该坚定理念,好好学习,严防死守正确的交易之道。 莫立围下,不介入危险的环境,别去掺和局势不稳、正处动乱的市场。 天下有道时,你就...
急需<<论语》翻译第一句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全句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解释:孔子说:“坚守信誉,努力学习,誓死主持正义;不入险地,不住乱境;治世则现,乱世则隐。治世中,贫贱就是耻辱;乱世中,富贵也是耻辱。”“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就...
子曰:笃信好学的下一句是?
全句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孔子说:“笃信(自己的主张),喜好学习,死死地守住这善行。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居住,天下有道义就出(来做官),没有道义就隐居起来。国家有道义,贫穷且卑贱,这是耻辱。国家没有道义,富贵而且尊贵,这也是耻辱。”
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是什么...
大概是坚定信仰、信誉,勤奋学习,至死都要与人为善,不作恶。有危险的国家不要前往,有比较混乱的国家、地方就不要停留、住,天下太平,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就可以在较为公平的环境内得以安稳生产、发展、生活,如果,有太大的不安稳、战争,就适合避开,暂时什么都不要有太大的行为,到一些比较安全的...
论语《泰伯》十三的详细资料!?
第1句总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谈“守道”。“善道”,即仁道。意即信仰坚定,勤奋好学,至死恪守仁道。第2、3、4句分述。第2句谈“择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条件许可,道路宽泛,有可去处则去。“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可入则入,可居则居,不可入则不入,不...
论语中的泰伯篇孔子说道邦有道则现,邦无道则隐,有点类似于道家,这不符...
这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人才能做到的。朱熹说,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可守之节,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可耻之。整句话中并没有提倡道家的,万物自化的随性。孔子所说的无道则隐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保身传道。如果是道家,那么一般来说不论盛世还是乱世,于我无关,盛世我退隐修身,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