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0 20:47
共1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2-21 01:09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广西元宵节的习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广西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广西元宵节习俗
煮汤圆、吃油团
元宵节吃汤圆已经是普遍的习惯,在广西的上林、靖西等地还有吃油团(有的地方也称“煎堆”“油堆”)的习俗。食物有别,寓意却一样。这两种食物都为小圆球形,表示团圆。原先“油团”的“团”字并不是现在所用的这个团圆的“团”字,而是“抟”字,它表示的是一个把做油团的面戳圆的动作,但随着时间的演化以及文化的融合,也就演变成现在的“团”了。
赛灯
在桂西北、桂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上元节赛灯的习俗,人们在上元节那天晚上把各自做好的灯摆出来比赛,比比谁做得最好最巧。人们不仅是互相赛灯,还要跟月亮比亮争辉,各式各样的灯或挂在树上,或放在地上,形成五彩斑斓的夜景。这些灯通常是插在有辟邪寓意的柚子上,或是以香代火,即在柚子上插上无数根香以形成星星点点的光,当灯或香火自然熄灭后,即表示为期15天的春节圆满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舞龙
舞龙在富川瑶汉各族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游艺活动,尤其是东山五源瑶寨颇负盛名,亦是瑶族人民龙王崇拜的遗风。除春节舞龙之外,逢喜庆、庙期(会)和佳节亦舞龙。瑶家舞龙节于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举行,时值元宵佳节,故又称为“上元宵”。上元宵是走村串户进行,一般一个村寨一天,每年走10多个村子,要把五源瑶寨都走过,一般要3年,叫一届,3年以后周而复始,一届接一届,连续不绝。龙灯队伍壮大,一般有11、13或15节式长龙,也有9或5节式短龙,金、黄、白、绿龙等款式。举舞时牌灯、龙珠先行,金龙飞舞而至,龙后有绚丽多姿的灯笼,如象征如意吉祥的麒麟灯、吉庆富裕的鲤鱼灯等等。大年初一早,龙队先给村人拜年。到了年初二就敲锣打鼓向邻村舞龙拜年,邻村男女老少倾家出动村郊迎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表演项目有“黄龙出洞”、“金龙缠柱”、
“鲤鱼戏水”、“鲤鱼跳龙门”,等等,在舞双龙表演过程中,尤以“双龙抢珠”、“双龙献宝”最为精彩,场面蔚为壮观。
偷青
在博白这天各家要杀鸡烧“完灯”纸,祭祀诸神及祖先。当晚人们到野外菜地,摘别人几兜青菜回家,谓之“偷青”,表示好“兆头”。沙河、顿谷等地除偷青外,有的人还在种青麻的地上翻滚,认为可治腰痛。
<<<返回目录
元宵节吃什么
油锤
元宵节的食品出现于唐宋时的有油锤。
“上元节食焦锤盛且久。”据宋代的《太平广记》记载:油热后从银盒中取出锤子馅。用物在和好的软面中团之。将团得锤子放到锅中煮熟。用银策捞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将油锤子投入油锅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来“其味脆美,不可言状”。原来唐宋时的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油锤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属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等,真可谓唐宋食风今犹在。
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习俗。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面灯
面灯也叫由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斗(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间陕西《锥南县志》载牶“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牶“正月十五日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面条
面条为元宵灯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民谚。这一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糟羹
浙江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时汤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图一个好意头,平时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返回目录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返回目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0 22:17
元宵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闹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在我们广西,除了食物上的差异,还有吃油团、大粽、灯会、踩风车、坡会、唱采茶、打扁担、广西八音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广西人的元宵节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1、吃油团、大粽、汤圆
不少地方人们元宵节吃汤圆,而在我们广西上林、靖西等地,人们有吃油团的习俗,有的地方也称为煎堆、油堆等,也是小圆球形儿,表达大家对团团圆圆的期望。
此外,在天等、德保、邕宁、马山等地的壮族人民在元宵节吃大粽。
即使是汤圆,也是各形各色,除了常见样式,还有拇指大小的无馅汤圆,以浓浓的红糖姜汁煮开,吃着暖身又够劲儿;还有的地方汤圆有拳头那么大,不爱的人吃一个也嫌多,但是对于喜爱的人来说,四五个一碗装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2、灯会
俗云:“三十晚的火,十五夜的灯”。广西的灯会以桂林、梧州、桂平、玉林、钦州等地最为兴盛,尤以桂林的“龙灯出游”最为壮观。近年来,南宁地区元宵灯会很盛行。
在客家话中,“灯”“丁”同音,挂灯意即挂丁,于是,元宵花灯又具有了这样的民俗意蕴——象征子嗣繁衍、人丁兴旺。
在客家人聚居地区,凡上年添有男丁的人家,必于元宵或前几日挂灯。梧州岑溪地区也有这样的习俗。
3、踩风车
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酷爱踩风车活动,以每年的元宵节、三月三、六月六最为热闹。
当地人们身着民族盛装,有的踩上风车一显身手,有的呐喊助威,还有的在人群中相看心上人。从最初的求子求福,踩风车活动在当代成为了青年男女交谊的渠道。
在踩风车时,青年男女可显示自己的踩车技艺,常耍的技艺动作有单手吊圈,双手吊圈、360度翻杠、座立吊板等。
4、打扁担
“壮族打扁担”在壮语中又称“打鲁列”和“谷朗”。“打舂堂”即是舂米,壮族人民每年收割新稻要举办尝新节,舂新米、做新饭,祭祖祭鼓神,然后大家尝新米,以祝贺丰收。
舞时每人各执一条扁担,围于一条长凳两边,按传统的点子节奏,互相击打。
5、赶坡会
在众多的坡会中,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坡会当属正月十六的“香粉十六坡”和正月十七的“安陲十七坡”。
香粉十六坡,又称为香粉古龙坡会。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附近数十里的苗族男女身着民族服饰,拿着芦笙,牵着马匹,结伴赶往古龙坡。
坡会活动丰富多彩,芦笙踩堂、舞龙耍狮、斗马斗牛、斗鸟斗鸡,接连不断,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
“安陲十七坡会”的最大特色是古老神秘的芒篙,因此又称“安陲芒篙节”。
芒篙节上,脸戴芒篙面具,身披芒草的青年,在芦笙队的引导下,跳起神秘的芒篙舞,气势震撼。
6、唱采茶
“唱采茶”是桂南广大农村的60、70、80们的集体记忆,除了在元宵、中秋时节,农闲时,有的人家会请来“采茶团”唱上十天半个月。
在村里最宽敞的禾塘(晒谷场)搭起戏台子,天黑一开场,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围到了戏台前……在那个花五毛钱就能称一袋瓜子边嗑边看戏的年代里,“唱采茶”可是“大新闻”。在钦州市区,每逢元宵节都有几场“唱采茶”。
7、广西八音
这里的“八音”说的是广西各地流行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在桂南壮族聚居地,春节元宵期间,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活跃于乡镇村街,都离不了八音伴奏。
各地的八音所用乐器或有差异,常用的有唢呐、马骨胡、土胡、葫芦胡、三弦、竹笛、锣、鼓、钹等。既有土生土长的乐器,如马骨胡,也有吸收其它民族的乐器。
在玉林地区,主奏乐器是唢呐,最常见的配置为“唢呐两只,大锣、大钹、小锣、板鼓各一件”。当地人民在元宵佳节、婚娶、祝寿、祭祖等风俗活动中经常请八音演奏。
又如桂南壮族八音,主奏乐器也是唢呐,有大、小两种,民间俗称“大角”或“大笛”,此外,还有一种本地的小唢呐,状语称“比咧”。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最早源自我国上古时期的开灯祈福活动。
也有人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所设,相传吕后一系发动了叛乱,平乱之后,汉文帝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而根据道教的说法,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上元”归天官管辖,所以在这一天要燃灯。还有说法是源自汉代民众驱赶虫兽演变的“火把节”。
元宵节的故事传说: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以上就是我们广西元宵节的习俗,以及元宵节的来历、故事传说的知识介绍了~~大家还有什么内容欢迎底下留言补充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0 23:35
元宵节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吃汤圆吧汤圆也被叫做元宵意味着团团圆圆的意思吃了汤圆就是团圆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01:09
元宵节一般都是去花灯节上看灯,然后再去吃汤圆,这样也寓意着一年都圆*满。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03:01
我们的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就是最主要的还是大家一起吃汤圆包汤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05:09
我们元宵节的时候,家人一般都要回来,一起坐在桌边吃汤圆,还会放米酒,很好吃。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07:33
我们家乡在元宵节这一天是会亲自做汤圆来祭祖的,必须是自己家里做的汤圆,不然会被说对先人不敬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10:15
在我们那里的,元宵节需要的风俗,肯定就是元宵节的时候要吃元宵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13:13
我们的元宵节都会一家人出来一起吃元宵知识,一些最普通的习俗了,并没有什么其他习俗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16:27
我们元宵节的习俗就很简单,就是吃元宵一年就会顺顺利利的。我平时也特别喜欢吃。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19:59
我们家乡在元宵节那一天会举行大型的猜灯谜展会,老老少少的人,都会上去一试。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1 23:47
其实我的元宵节就是说我们会比较的去找到很多的,我们共同都比较喜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