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1 17: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23:01
《晏子使楚》一、文言知识1、通假字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2、古今异义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王曰,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3、一词多义使:晏子将使楚 (出使) 上使外将兵(派)闻:楚王闻之(听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谓:谓左右曰(对) 太守谓谁(是)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学而时习之(复习)固: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4、文言句式何以也(倒装句。
何以,即“以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省略句)5、整体感知:《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
6、文章结构: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 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 晏子反驳楚王( *** ) 楚王低头认输(结局)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家、外交家7、写作技巧: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
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人琴俱亡》一、文言知识1、一词多义亡:而子敬先亡(死) 亡羊补牢(丢失)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已:此已丧矣(已经)惧其不已(停止)已而夕阳在山(不久)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以为妙绝(极点)沿溯阻绝(断)群响毕绝(消失)2、文言句式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何以,即以何)二、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时王子猷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第一句写了弟弟子敬先亡,然后写子猷通过“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已经死了,但其说话时语不悲伤,给人们留下疑团;去奔丧的途中,子猷一路不哭,更加加深疑问;待盗悼念时,通过写子猷掷琴,表现了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结尾“月余亦卒”,使我们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对“子敬先亡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全文基调低回,以不悲更突出其悲。
三、结构内容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丧不哭; 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四、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主要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子敬先亡、子猷问丧、子猷奔丧弹琴、子猷掷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节均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情节的展示中,子猷痛悼爱弟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而子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凉,令读者唏嘘扼腕,感叹世事无常!《小石潭记》一、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有“感到”“觉得”之意) 山水之乐(乐趣) 醉能同其乐(欢乐)道:伐竹取道(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翻译) 必以情(以,按照) 何以战(凭、用、靠) 以其境过清(因为)为:为坻(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蔓:青树翠蔓(蔓:茎蔓) 不蔓不枝(蔓:牵牵连连)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二、整体感知《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结构内容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四、疑难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乐”和“忧”的情感。
一 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2、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3、一词多义:心 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 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4、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 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 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5、文言句式: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二 1.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 今义:维护,维持 (3)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 (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 (1)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时节) 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增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全尽) (2)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干)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3)胜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美好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止) (4)凝 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尽) (5) 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容词,困厄)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 4.词类活用 (1) 名词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 (2) 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下临无地(向下,往下) (3) 方位名词作动词。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4) 形容词作动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 (5) 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视野) (6)动词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 (使……逃匿)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
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 连词,表转折。 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 (3) 连词,表承接。
爽籁发而清风生 2.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访风景于崇阿 (2) 介词,引出动作的方位,可译为“在”。
望长安于日下 (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穷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此句为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 2.疑问句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疑问代词“谁”,表反问) (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倒装句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 (2)奉晨昏于万里(晨昏奉,时间状语后置)。
述职述廉古文名句 1、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南史·王昙首传》 3、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 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庄子·刻意》 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宋·司马光《训简示康》 6、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7、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8、至清廉平。
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9、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宋·林逋《省心录》 1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11、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 12、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齐书·崔慧景附崔偃》 13、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14、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15、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从政》 16、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汉·马融《忠经·守宰章》 17、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
——《后汉书·张衡列传》 1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19、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 20、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21、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22、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义》 23、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后汉书·班固列传》 24、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 25、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26、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27、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 28、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
——《汉书·司马迁传》 29、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 30、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忘也;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31、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32、陷其自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 34、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汉·刘向《说苑·敬慎》 35、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
——汉·刘巡《淮南子·泰族》 36、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明史·循吏传》 37、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
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二三《考课》 38、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
——清·汪汲《座右铭类编·*》 3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40、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41、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42、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
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研人《痛史》第十会 4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45、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
——梁实秋《钱》 46、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朱子语类辑略》 47、贪廉者,治理之大关。
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 48、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49、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会食鱼。
——汉·刘向《新序·节士》 50、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唐·姚崇《辞金戒》 5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策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
先总结语文.我认为这个月我的语文学得还不错,每次上课我都能认真听讲,老师讲的重点都能记住并把它们抄在本上,这对语文复习有很大帮助.我的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虚实文能写得比较好,现在正努力写一些议论文或小说,希望能是作文水平上升一个台阶.我打算在暑假完成这个愿望. 在做语文作业时,我有时会有一些烦躁的心理,一看到那些作业就打不起精神,放弃了很多练习机会.从放暑假开始,我要尽量使自己平静,认真完成每一道题,尽量写对.学语文是一个慢功,课文的分析和理解,词句的应用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为此,我对自己提出要求:每星期记五个成语;每星期读一篇好作文;每星期学会一个阅读技巧.此外,我还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头脑. 在数学方面,我担心的比较少.我的数学成绩总令我满意,在大考时数学总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解题是用数学思想来解的.“拥有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的确,学数学不能把写看得太重视,重点应该是想. 学完一课后,谁都会做这一课的基本练习和作业,但是把易题变难题,一题变十题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了.我认为难题是由基本的数学思想结合而成,看清本质,解题就不难了.我虽然会解难题,但那是凭着“题海战术”和活脑子练出来的.而数学并不需要用“题海战术”来获得做题经验.所以,对于很难的题,我就束手无策了.看来,我的数学要真正入门还需要努力.此外,我心态的好坏也决定成绩的高低,因为自己心态不定,使我的数学成绩高低起伏.但我认为小考只是一种练习,虽然各种练习都要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同,大型考试我是尽力去做,而小型考试我可以不用使出全部精力,而是从空闲时间中去学习其它课程,这反而有利于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初二数学是分化点,领会者上,未领会者下. 英语,我担心得最多,它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小气”的,每次都只“给”我那么一点儿分.看着别人从英语上大把捞分时,我又羡慕又妒忌.但又能有什么用?经过长期思考,我发现我的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背诵很好,还有一些不足:1.词汇量小.所以做“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我感觉吃力.有些生词不认识就别想看懂文章大意,我连意思都看不懂,更别提把题作对了.大把丢分!说到原因,只有俩字:缺练! 有句话说“身体是*的本钱”.这一学期我没有得过什么病,身体比较健康.体育成绩比以前有所提高.立定跳远、抛实心球、单杠等项目我都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 再总结一下心态.我的心态可以分为“沉稳”和“浮躁”两种.“沉稳”是从期中考试之后到期末考试前十天.在这些天里,我一直踏踏实实地学习,每次作业和考试成绩都较好,第二次月考我也正常发挥,取得不错成绩.而期末考试前十天我的心态却变得浮躁了.或许是老做卷子做烦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忽高忽低,很不平稳.如果期末考试还是这么浮躁的话,那可就糟了!不过,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使用各种办法,终于使心平静了一些,但愿能考出高分来. 我希望在暑假储存能量,好好休息,锻炼好,为下学期学习打一个良好基础.在初二的学习中,我要做到在学习上时刻不放松自己,努力学习,取得优秀成绩,我相信我能行! 最后,我希望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自满,不自卑,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你可以作适当的修改!毕竟因人而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23:01
《晏子使楚》一、文言知识1、通假字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2、古今异义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王曰,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3、一词多义使:晏子将使楚 (出使) 上使外将兵(派)闻:楚王闻之(听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见)谓:谓左右曰(对) 太守谓谁(是)习:齐之习辞者也(熟练) 学而时习之(复习)固: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 汝心之固(顽固)4、文言句式何以也(倒装句。
何以,即“以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省略句)5、整体感知:《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
6、文章结构: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 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 晏子反驳楚王( *** ) 楚王低头认输(结局)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家、外交家7、写作技巧: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
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人琴俱亡》一、文言知识1、一词多义亡:而子敬先亡(死) 亡羊补牢(丢失)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已:此已丧矣(已经)惧其不已(停止)已而夕阳在山(不久)了:语时了不悲(完全)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绝:因恸绝良久(气息中止)以为妙绝(极点)沿溯阻绝(断)群响毕绝(消失)2、文言句式何以都不闻消息(倒装句。何以,即以何)二、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时王子猷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第一句写了弟弟子敬先亡,然后写子猷通过“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已经死了,但其说话时语不悲伤,给人们留下疑团;去奔丧的途中,子猷一路不哭,更加加深疑问;待盗悼念时,通过写子猷掷琴,表现了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结尾“月余亦卒”,使我们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对“子敬先亡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全文基调低回,以不悲更突出其悲。
三、结构内容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丧不哭; 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四、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主要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子敬先亡、子猷问丧、子猷奔丧弹琴、子猷掷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节均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情节的展示中,子猷痛悼爱弟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而子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凉,令读者唏嘘扼腕,感叹世事无常!《小石潭记》一、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有“感到”“觉得”之意) 山水之乐(乐趣) 醉能同其乐(欢乐)道:伐竹取道(道路) 得道者多助(仁政)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翻译) 必以情(以,按照) 何以战(凭、用、靠) 以其境过清(因为)为:为坻(成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 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蔓:青树翠蔓(蔓:茎蔓) 不蔓不枝(蔓:牵牵连连)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二、整体感知《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结构内容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四、疑难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乐”和“忧”的情感。
一 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2、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3、一词多义:心 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 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4、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 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5)幼稚盈室 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5、文言句式:1 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二 1.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2.古今异义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古义:县令 今义:动词,宰杀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古义:在 今义:维护,维持 (3)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少钱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古义:远 今义:赊欠等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古义:这 今义:常作判断词 (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 (1)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名词,时序、时节) 滕王阁序(名词,序言、增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全尽) (2)尽 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干)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3)胜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形容词,美好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动词,凝止) (4)凝 纤歌凝而白云遏(动词,慢慢延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形容词,尽) (5) 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形容词,困厄)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投无路) 4.词类活用 (1) 名词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 (2) 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 下临无地(向下,往下) (3) 方位名词作动词。
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 (4) 形容词作动词。 穷岛屿之萦回(穷尽,极尽) (5) 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视野) (6)动词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使……腾空,使……飞起)/ 川泽纡其骇瞩(使……吃惊)/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使……受屈)/ 窜梁鸿于海曲 (使……逃匿)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
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 连词,表转折。 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 (3) 连词,表承接。
爽籁发而清风生 2.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访风景于崇阿 (2) 介词,引出动作的方位,可译为“在”。
望长安于日下 (3)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穷睇眄于中天/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此句为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 2.疑问句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疑问代词“谁”,表反问) (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疑问副词“岂”,表反问) 3.倒装句 (1)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騑、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 (2)奉晨昏于万里(晨昏奉,时间状语后置)。
述职述廉古文名句 1、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南史·王昙首传》 3、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 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庄子·刻意》 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宋·司马光《训简示康》 6、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7、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8、至清廉平。
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9、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宋·林逋《省心录》 1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11、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 12、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齐书·崔慧景附崔偃》 13、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14、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15、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从政》 16、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汉·马融《忠经·守宰章》 17、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
——《后汉书·张衡列传》 1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19、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 20、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21、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22、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义》 23、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后汉书·班固列传》 24、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 25、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26、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27、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 28、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
——《汉书·司马迁传》 29、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 30、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忘也;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31、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32、陷其自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 34、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汉·刘向《说苑·敬慎》 35、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
——汉·刘巡《淮南子·泰族》 36、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明史·循吏传》 37、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
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二三《考课》 38、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
——清·汪汲《座右铭类编·*》 3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40、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41、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42、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
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研人《痛史》第十会 4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45、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
——梁实秋《钱》 46、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朱子语类辑略》 47、贪廉者,治理之大关。
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 48、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49、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会食鱼。
——汉·刘向《新序·节士》 50、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唐·姚崇《辞金戒》 5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策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
先总结语文.我认为这个月我的语文学得还不错,每次上课我都能认真听讲,老师讲的重点都能记住并把它们抄在本上,这对语文复习有很大帮助.我的作文也有了很大进步,虚实文能写得比较好,现在正努力写一些议论文或小说,希望能是作文水平上升一个台阶.我打算在暑假完成这个愿望. 在做语文作业时,我有时会有一些烦躁的心理,一看到那些作业就打不起精神,放弃了很多练习机会.从放暑假开始,我要尽量使自己平静,认真完成每一道题,尽量写对.学语文是一个慢功,课文的分析和理解,词句的应用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为此,我对自己提出要求:每星期记五个成语;每星期读一篇好作文;每星期学会一个阅读技巧.此外,我还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头脑. 在数学方面,我担心的比较少.我的数学成绩总令我满意,在大考时数学总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解题是用数学思想来解的.“拥有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的确,学数学不能把写看得太重视,重点应该是想. 学完一课后,谁都会做这一课的基本练习和作业,但是把易题变难题,一题变十题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了.我认为难题是由基本的数学思想结合而成,看清本质,解题就不难了.我虽然会解难题,但那是凭着“题海战术”和活脑子练出来的.而数学并不需要用“题海战术”来获得做题经验.所以,对于很难的题,我就束手无策了.看来,我的数学要真正入门还需要努力.此外,我心态的好坏也决定成绩的高低,因为自己心态不定,使我的数学成绩高低起伏.但我认为小考只是一种练习,虽然各种练习都要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同,大型考试我是尽力去做,而小型考试我可以不用使出全部精力,而是从空闲时间中去学习其它课程,这反而有利于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初二数学是分化点,领会者上,未领会者下. 英语,我担心得最多,它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小气”的,每次都只“给”我那么一点儿分.看着别人从英语上大把捞分时,我又羡慕又妒忌.但又能有什么用?经过长期思考,我发现我的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背诵很好,还有一些不足:1.词汇量小.所以做“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时我感觉吃力.有些生词不认识就别想看懂文章大意,我连意思都看不懂,更别提把题作对了.大把丢分!说到原因,只有俩字:缺练! 有句话说“身体是*的本钱”.这一学期我没有得过什么病,身体比较健康.体育成绩比以前有所提高.立定跳远、抛实心球、单杠等项目我都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 再总结一下心态.我的心态可以分为“沉稳”和“浮躁”两种.“沉稳”是从期中考试之后到期末考试前十天.在这些天里,我一直踏踏实实地学习,每次作业和考试成绩都较好,第二次月考我也正常发挥,取得不错成绩.而期末考试前十天我的心态却变得浮躁了.或许是老做卷子做烦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忽高忽低,很不平稳.如果期末考试还是这么浮躁的话,那可就糟了!不过,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使用各种办法,终于使心平静了一些,但愿能考出高分来. 我希望在暑假储存能量,好好休息,锻炼好,为下学期学习打一个良好基础.在初二的学习中,我要做到在学习上时刻不放松自己,努力学习,取得优秀成绩,我相信我能行! 最后,我希望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自满,不自卑,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你可以作适当的修改!毕竟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