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2-24 10: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1:56
A. “空穴来风”,是不是被误用最多的一个成语
成语误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 成语属于固定短语,其意义很多时候不能从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断章取义,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作为检查学生成语储备的题型之一,有许多题目就是在这方面设置障碍,误导考生望文生义.如例: ① 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②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全国高考题) ③ 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年全国高考题) 有很多人以为①题中“惨淡经营”用错,以为“惨淡”与下文的“红火”矛盾,其实并不;“惨淡经营”等同于“苦心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题运用正确.②题中“万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它不是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该题用错.③题中“如数家珍”是用比喻构成的成语,“好像在数家藏的珍宝”,并不是真正在数,它表示对所讲事物非常熟悉,该题亦属望文生义.理解由比喻构成的成语(如影随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构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1999年全国高考题考到的“美轮美奂”也属此类.此外如“空穴来风”、“七月流火”、“罪不容诛”、“诛心之论”、“文不加点”等也容易犯这种错误,需要准确理解和运用. 二、不明语素 它是指因为不明白某语素的意义而造成的曲解成语;严格上讲,它也属于第一种类型,但因为它涉及的题目较多,故另辟一类予以说明. ① 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为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1995年全国高考题) ③ 美国 *** 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①题中,“噤若寒蝉”的“噤”作“闭口不言”讲,该成语表示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就像秋天不叫的蝉.它和寒冷没有关系,故该题用错.②题中,“冲”指“要冲、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故总是首先受到攻击.“首当其冲”引申为首先受到攻击、批评等,而并不等同于“首先”.③题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该词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国高考题考到的“不刊之论”也属于这种类型,“刊”指删削、修改,该成语表示不容修改的权威论述.1997年的“莘莘学子”也是因为不明“莘莘”表示众多而用错.此外如“不足为训”、“屡试不爽”等也易犯此种错误. 三、不明褒贬 成语也有褒贬中三性,运用成语应使其与全句感 *** 彩保持一致,准确表达讲话者的本意.纵观近十年的成语考查题,这方面所占比率甚大.①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1995年全国高考题) ②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全国高考题) ③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全国高考题) ①题中“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贬义词;②题中“趋之若骛”亦属贬义;③题中“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算计、谋害别人,也是贬义词;它们都与题干的褒贬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无所不为”,2001年的“颐指气使”,平时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属此类,兹不赘述. 这种类型中有一类需特别注意,有些成语身兼两种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如例: ① 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②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全国高考题) 这两道题中的成语都没用错.“灯红酒绿”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指夜景繁华时为中性词;“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实际时为贬义词,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为中性词.诸如此类的还有“拐弯抹角”、“无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范围 任何词语都有其适用范围,成语也不例外.不明其适用范围,张冠李戴,是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之一. ① 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② 家用电器降价 *** 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1999年全国高考题) ③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国高考题) ①题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见面,用于老同学不当.②题中“炙手可热”指“权势大、气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题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同样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它们都是因不明成语适用范围而致错. 1998年全国高考题考查的“望其项背”,多与表否定意味的词语(如难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赶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栋”,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它们都是因不明该词适用范围而致错.此外如“巧夺天工”只能用于人工建造,不能用于自然景观;“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涣然冰释”只指两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属这种类型. 五、不明差异 某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有些题目就是要求我们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如果不能明辨其差异,自然就难以选出正确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邮票不胫而走,急得小王满头大汗. ②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目不暇接/应接不暇)(1996年全国高考题) ③ 日寇在华犯下的耸人听闻的罪行,激起全球华人的强烈愤慨. ①题中,“不胫而走”指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应换用“不翼而飞”,二者适用对象不同.②题中,两成语都有眼睛看不过来的意思,但“应接不暇”更强调在动态的进行过程中,与题干更贴切.③题中“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以让闻者惊骇,应换用“骇人听闻”,指事实本身让闻者震惊. 1994年全国题考到的“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也属于这一类型;此外如“不负众望/不孚众望”、“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刮目相看/侧目而视”、“鱼目混珠/鱼龙混杂”等也是考查这一点. 六、不明谦敬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起来就容易让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② 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全国高考题) ①题中“忝列门墙”属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②题中“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故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③题中“蓬荜”指茅草屋,可见它是自谦之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谦敬而误用.此外如考查“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等成语时也经常在这方面设置障碍. 七、不明出处 有些成语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诗文等,对于这类成语,只有弄清其出处,才能真正明白其内涵. ① 我们一定要该掉那种目无全牛的观念,树立全局意识. ②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国高考题) ③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2001年全国高考题) ①题中“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②题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险,结果还一无所获.③题中“安步当车”源自《战国策》,指把慢慢行走当作坐车,是形容一种安闲自足的生活态度.知道了这些成语的出处,我们自然就能够准确理解运用它们.此外如“弹冠相庆”、“风声鹤唳”、“燕雀处堂”等亦需结合出处来理解. 八、不明语病 有些题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我们需要结合语病来分析判断;句子表意准确,没有语病,应该是我们正确运用成语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定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②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1999年全国高考题) ③ 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你不应该求全责备他的缺点. ①题中的“难言之隐”指难以言说的苦衷,“隐”即“苦衷”,二者重复,应删掉“之隐”或“的苦衷”.②题中“局势”和“一劳永逸”主谓搭配不当,可将“一劳永逸”换成“永远太平”等.③题中“求全”和“责备”都是动宾短语,动宾短语不能带宾语,故该句表述不合语法;可改换成“对他的缺点,你不应该求全责备”.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多年的备考练习,总结出的成语误用八种类型.当然,同样一个例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划入不同的类型;这八种分法,也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罢了.好在我们分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功利一点地说,是能够做准成语运用题.我也真心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 资料来自网络 -
B. 不落窠臼的成语解释
发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窠:鸟兽或昆虫的巢穴。臼:捣米的器具。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C. 不落什么什么的成语
不落窠臼
发 音 bú luò kē jiù
(参考//ke./view/68197?fr=ala0_1)
【成语故事】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
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
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参考//./question/130927814)
D. 不落()臼这个成语是什么
不落窠臼
发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示例 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近义词 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 别具匠心
反义词 依样葫芦 千篇一律 如法炮制
E. 张冠李戴的成语成语故事
没找到故事
张冠李戴
zhāngguānlǐdài
[释义]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
[语出] 明·田艺蘅《留青曰札》第二十二卷:“谚曰:‘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
[正音] 冠;不能读作“ɡuàn”。
[近义] 破绽百出 似是而非
[反义] 无可非议 毫厘不爽
[用法] 用作贬义。比喻无意中弄错了事实或对象。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F. 不落窠臼这个成语的意思
词 目 不落窠臼
发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 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G. 不落窠臼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词 目 不落窠臼
发 音copy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窠:鸟兽的窝。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 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示 例 1.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2.这位年轻画家的画在创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别具一格。
近 义 不落俗套
用 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文章和艺术
H. “不落窠臼”的成语解释
意思是指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I. 不落窠臼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不落窠臼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bú luò kē jiù,意思是指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窠臼:老套子,旧格式。
【近义词】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1、别具一格,拼音是bié jù yī gé,意思是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处: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2、别开生面,指新的面貌。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红楼梦》中也典现“别开生面”一词,“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9)不落臼张冠李戴成语扩展阅读:
【反义词】因循守旧、千篇一律
1、因循守旧,指的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用法:如果因循守旧不求进取,那么人就不会进步。
2、千篇一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iān piān yī lǜ,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的意思。
出处:沙汀《磁力》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
J. 不落窠臼的成语意思
不落窠臼
不落窠臼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专套。
[出处] 明·胡属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