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20
□刘静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改善民生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转变观念,实现自身发展与服务民生的和谐统一。作为提供社会风险保障的关键行业,保险业与保障和服务民生具有天然的联系。从历史上看,保险行业就是在帮助稳定人们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无论火灾险的出现、寿险的发展,还是保险行业的一系列发展进步,都是伴随着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增进社会福利而进行的。从国内来看,我国保险发展的进程也是保险业保障和服务民生、稳定人民生活的过程。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自身来说,一方面,需要培养新的企业文化和保险文化,定位保险的角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金融产品,更是服务民生的一大手段。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要给予基层支公司人力和财力支持,以便突出基层机构重要性并提升基层人员积极性。拓宽领域,扩大保险保障的覆盖范围。当前保险业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扩大保险覆盖面,更好地服务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一是主动“扫盲”,保险公司要主动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业务“盲点”地区开设保险分支机构或服务网点,建立根据地,普及保险知识,推动保险业务,增强理财抗险的能力。二是关注“三农”,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保险体系更是关键所在,是保险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是服务低收入群体,探索主要针对低收入人群的小额保险以及多种形式的涉农保险,也是值得一提的。四是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可采取“市场运作、*引导、*推动、立法强制”等多种方式,一旦争取到相关部委的支持,即可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条件成熟的逐步在全国推广。练好内功,提高保障和服务的品质。保险业如果想在服务民生方面有所作为,就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风险保障和保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做人民满意的保险,使群众真正体会到保险服务的温馨与效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保险公司只有自觉关注民生,主动关注民生,积极保障民生,努力改善民生,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向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保险服务,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进而树立“金字招牌”。一是要不断提高营销员品德和素质,倡导员工用心服务,专业上岗,合理推荐保险产品,切实为客户长远利益着想。二是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诚信为本,心怀社会,着眼民生,科学规划,运筹帷幄。三是不断创新保险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目前有一些保险公司想卖的产品卖不出去,人民想买的产品买不着,主要原因是产品距离人民的需求太远,需求与提供之间出现了脱节。要改变这种状况,保险公司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把需求当作产品开发最好的指引,把市场当作业务发展最好的老师。四是不断壮大公司实力,提升风险管控和承担能力,有效化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风险,迅速补偿经济损失,提高抗击灾害的能力。政企协作,探索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一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范围内创新险种,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好解决的难题。二是与*共同建立灾害应急机制,积极参与灾害救援,一旦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该机制便生效,共同为人民生命、财产提供事后救援。三是将保险业自身的防灾防损机制融入到*防灾减灾体系,有效利用*资源和渠道,加强保险标的防灾工作,为民众提供灾害预报、支持普及,防灾检查以及隐患整改等增值服务。四是做好各类强制险的承保理赔服务工作,将*的惠民*落到实处,实现民众、*、企业三方和谐共赢。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