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5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14:56
《出师表》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当然不能退出,因为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毕竟学生时代老师的要求就是“背诵全文”,虽然没背完,但仍旧知道做人要讲义气,讲忠诚。有一段时间,关于“《出师表》应不应该退出中学课本”这件事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生活中大家都在讨论,关于《出师表》的文学意义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份奏表向学生们传递了“愚忠”思想,传递了诸葛亮做事不顾全大局的冲动,也有人认为传递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诚之心。我认为,单凭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就不应该把《出师表》剔除中学课本,毕竟,作为一个足智多谋、学识渊博的人,也作为一个爱国爱民的人,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为蜀国做出的贡献都证明了他的忠心。学生们要学习的是文言文的鉴赏能力与文言句法,培养他们的文学修养性与思考能力,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告诉他们这篇文章的结果就是这样,你不能反驳。在这篇《出师表》里,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目的就是希望刘禅能够知道有国才有家的道理,让刘禅知道蜀国江山的到来是许许多多战士付出了生命与鲜血换来的。这篇文言文虽然读起来有点拗口,但多读几遍后仍旧会感到一股沸腾的热血流淌在身体里,传递了忠诚、忠义的肝胆之心。课文是“死板的”,人是“活的”,对于课文而言还是看老师怎么教学生,毕竟现在的学生思想都很跳跃,如果老师们能够正确教学生们认识古今的不同,让大家用辩证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思想碰撞,说不定还能够摩擦出新奇的火花。综合来说,我认为《出师表》不能删,无论是从作者影响力还是从其语言艺术以及文学内涵都具有代表性,而且,能够教学生如何写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更重要的一点,能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史为鉴,学会汲取精华、剔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的抵触,甚至装聋作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14:56
我认为,《出师表》不该退出中学课本,南宋谢枋的《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出师表》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出师表》作于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诸葛亮北伐的决心。在《出师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14:57
关于《出师表》是否应该退出中学语文课本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早在10年前,西安*党校65岁的历史学教授胡觉照向国家教育部教材司递交建议信,认为应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以华歆的《止战疏》代之。胡教授认为,诸葛亮的《出师表》表现出的是一种愚忠。而将其作为范文被选入初中课本,对于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军事观,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而反对者则认为,《出师表》文采斐然,催人泪下,在传统文化观念日渐淡薄的今天,《出师表》之类经典的熏陶和滋润对于正在形成价值观的中学生来说不可或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14:57
删了吧,从此兵收武库,马放南山,民族血性全无。人人皆好内斗,而怯于外战。某些人的阴谋就已经达成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14:58
当然要删除,学生们又不是刘禅,有什么意义?宣扬封建愚忠,口口声声先帝,和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冲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