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1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14
中医有境界,不同的境界,会收获到不同的风景。越是学习中医,越觉中医奥妙无穷,其中有道。
中医是一门不同于数理化的学问。我们都是从数理化中学出来,进入大学后开始接触中医,突然觉得中医很不一样,甚至非常特殊。有学生认为中医很难学,也有学生认为中医很简单;有学生感慨中医很抽象,也有学生感觉中医很有趣;有学生说学中医没用,也有学生认为学中医很有用。种种不同,其实反映了我们在中医学习中所处的境界上的差异。
我的体会是,学习中医可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把握中医知识,第二重境界是养成中医思维,第三重境界则是提升人生智慧。
一、把握中医知识
准确把握中医知识,这是学习中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医学习的第一重境界。
这里的中医知识,主要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三个层次。准确把握中医知识,就是要在中医学习中吃透核心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则,吃透核心概念
概念是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述单位。小到中医中的一个原理,大到整个中医学术体系,都建立在一个个基本概念基础之上。掌握这些概念,特别是吃透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病机、证候、天人合一、取类比象、整理观念、辨证论治等等核心概念,是学好中医的重要前提。
具体而言,须从两个方面加以重视:一是对核心概念的文字表述把握务求严谨;二是对核心概念的内涵理解务求全面。
以阴阳为例:何谓阴阳?简单来说,就是日光的向背,向阳的就是阳,背阳的就是阴。在此基础上把温暖的、向上的、积极的、主动的称为阳,而把寒冷的、向下的、消极的、主静的称为阴。
生命是形与神的结合体,阴阳不但可以代表形的层面,还可以代表神的层次,可以说,阴阳可以完整地表述人体的健康状态。
进而推演“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处一阴一阳,非指静态的阴与阳,而是指动态的一阴又一阳,一阳又一阴的循环变化。这个变化往来不休,无一息停止,即是道。也就是说,阴阳二气并不是道,阴阳二气按规律地循环不已方为道。
然后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禀天地之道而生,人的健康与生命亦受天地之道的影响。我们要想健康长寿,就要把握一阴一阳,顺应天地规律。
二则,掌握基本原理
中医原理是中医知识中的精髓,是应该在学习中彻底掌握的。有些同学以为自己记住了、能背了,就是掌握了基本原理,这种认识可说是大错特错。
所谓掌握基本原理,至少应达到两方面要求:一是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要在熟记基本原理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这一原理是这样的;
二是既要知其“来龙”,更要知其“去脉”,即要在理解为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这一原理的方*要求或启示,坚持世界观与方*的统一。
以取类比象为例,取类,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象是《易》与《内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系辞》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从根本上来说,中医就是象医学,中医把象用到了极致。
取类比象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认识方法。按往圣先贤的理解,人是认识的主体,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万类事物,但万类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如何抓住其本质呢?往圣先贤通过取类来比象,从而掌握万类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这种认识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说明其很高明。
从“来龙”和“去脉”看:取类比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方便简单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从而为临床服务。但取类比象也要有所取舍,不可滥用。比如,夏应于火,应于心,应于喧嚣,应于多动,那么,临床治疗所有的小儿多动症都从清心论治,这样就是死在句下,而不知辨证了。
三则,构建知识体系
概念吃得再透,原理掌握得再到位,还不能说已经把握了中医知识。学习中医必须在此基础上,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概念、原理等进行整合,打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才能说是比较好地把握了中医知识。
当然,中医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有时,打通微观知识之间的联系,甚至比构建宏观知识体系更为重要。
从宏观来说,天地人是合一的。而且,中国学问的最大特点即是“天人合一”。《内经》所言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个理念贯穿于整个中医学问。要想提升中医素养,当用“天人合一”去概括。若能如此思考,也就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天人合一”理论体系,而且,能把中医的所有概念都归纳在“天人合一”的框架之内。
从微观来说,每一个具体的概念,都是整个中医理论大厦的基石。因此,每一个概念都要清晰明了,都要深刻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比如,“营”与“卫”的概念,“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水谷入胃,化生气血。气之剽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深刻理解这一对概念,不但可以深刻理解脏腑与六经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临床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提升中医素养。
二、养成中医思维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指出:“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
我们学习了大量的中医知识,这还不够,还必须加以利用,让它活泼起来。学中医,用中医,并在用的过程中,努力养成中医思维。这是中医学习的第二重境界。
一则,解读与诠释
我所理解的中医思维,是指我们自觉运用中医观点去思考生活与健康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中医不但是关于健康的学问,中医还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学问。
我们学习并掌握了中医知识,就要自觉运用中医知识对现实世界中的四时万物变化活动进行分析。
比如,秋后树叶变黄,为什么?从中医来分析,因为入秋后禀金气而阳气下敛。天地之间阳气向下敛降,地面以上的阳气越来越少。大树受天地阴阳影响,它的阳气也向下归根,树叶的阳气减少了,自然也就变黄了。以后阳气越来越下敛,树叶就会枯萎而脱落。这是自然规律,也是道。
道在低处,中医即是如此。在生活中体验中医,可以随处随时享受中医,中医理论虽然高妙精微,其实践却极接地气。这样的医学才是我们老百姓最需要的。
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我们与世间万物一样,皆禀天地之气而生。天地运行有其规律,规律即道。得道者存,失道者亡。中医内涵天地之道,中医借天地之道以分析人的健康与疾病。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中医理论去分析世间万物。万物的变化皆源于天地的变化,天地的变化亦可用中医理论去推演,学好中医,即如把握了天地规律。
有人说,你总是拿中医理论去解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就会走偏的。我却认为,只有这样才最符合中医的特点,因为中医是最接地气的医学。中医源于生活,当然可以应用于生活。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的生活与健康与天地相关,中医是符合天地之道的医学,用中医来解释生活和健康,正是发挥中医的所长,而不仅仅是用中医来治病。
当然,中医在生活中无所不在,我们每天的饮食、起居、运动、情绪等等,都关乎中医。中药不但在药房里,家家厨房里就有中药,比如生姜、大葱、酒、醋、茶等等。
中医不但能让我们更健康,中医理念还能让我们得到安乐,并使生活更平和,更幸福。我自己体会,越是深入学习中医,越是慨然感叹,原来道在其中!中医的道非常朴实近人,且明白易晓,中医人人可学,人人可通。凡是把中医搞成玄幻的,都非真中医。
可以说,以上这种解读和诠释的习惯和能力,是衡量和体现一个中医人思维水平的重要方面。我们学习中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慢慢养成运用所学中医知识解读和诠释世界万事万物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二则,反思与追问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医源于我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反思与追问也应当成为中医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习中医,就是要树立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思维追求,就是要增强勇于探索的思维勇气,就是要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思维习惯。我们应该把这种反思与追问的中医思维,运用于日常学习(包括中医学习)、生活和临床工作中。
以《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为例,为什么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呢?课本的解释是:各种表现为抽搐、眩晕的风证,多属于肝的病变。而且,课本强调:诸……皆……译作:“一般……多属……”。这个解释肯定有问题。试问,古人说话非常严谨,怎么可能会随意用“诸……皆……”这样的百分之百的肯定句呢!
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课本解释的有问题,此处的诸风,应该指的是六气之中的厥阴风木,因为本篇是专谈六气的。这样就完全可以解释通了:凡是由于六气中厥阴风木的异常变化而引起的身体振颤、抽搐、头目眩晕昏仆的症状,都与肝相关。
再比如,“肺主治节”的解释,课本认为:即治理调节,具体指的是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这个解释有问题。所谓“治节”,应该指调畅人体跟上天地气机变化的节奏。这个“节”与节气的意思相同,“节”类似于竹节,气行至节处则易滞塞不通畅,不通畅则会生病。若肺能主治节,则人气与天地之气相通相贯,节气变化也不会影响健康。反之,节气变化就易生病。
如此反思和追问,其实是思考的进一步升华。若能处处如此思考,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学习的境界自然也就不同。
我鼓励弟子们都做纯中医。我的理由是:越是纯中医的,临床疗效越高,对于生命的把握越深刻。生命自身非常复杂,生命与天地万物都有着联系,非用中医思维不能深刻理解生命。我从临床上来观察,中医不但能治身病,同时还能治心安神,能让病人的身与心归于和谐——这些舍中医思维而难求。
三、提升人生智慧
对于我们中医人而言,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就是一种由概念、原理和观点构建而成的大厦。中医理论不但可以指导临床实践,用于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智慧。
我学习并实践中医,我也学习并实践中国传统文化,我的体会是,中医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把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人生智慧,也即要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把中医知识升华为人生智慧。
一则,快乐
一个有智慧的人,肯定是快乐的人。反之,一个不快乐的人,肯定没有多少智慧。为什么这样说呢?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能“任物”,心安则五脏六腑比安,心和则一身皆和,心神和畅则外境皆和畅。内心为本,外境为标。心主喜,一个喜悦的人,自然是心气和畅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怨恨恼怒烦,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再者,学习中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一,因为中医内涵天地之道,学习中医就是学道,道是真理,每天学习真理,何乐而不为呢!其二,因为中医是能治病的医学,特别是擅长治疗急症,临床我总是用针灸治疗急症,往往针入病除,令人叹为观止。此时,作为中医人的快乐感油然而生;其三,中医里有修养身心的大智慧,越是学习并实践中医,越觉中医真好,每天都离不开中医,每天都愿意去提升修养,感觉每天都很快乐,这种快乐感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勉强,没有做作。反之,若一个人不爱学习,或者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那么,他一定缺乏智慧。
学习中医或难,或不难,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寻找学习中医的乐趣,进而让学习中医成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求。
有人认为中医很无趣。其实,中医知识本身是无所谓有趣和无趣的,在很大程度上,学习中医的乐趣需要自己去体会。
我是中医人,我很努力地学习中医,思考中医,写作中医,实践中医,每天都与中医不离不弃,慢慢地我感受到了中医带给我的快乐。当然,我也乐在其中,乐而忘忧。反之,若一个人虽然学习中医,但不肯深入中医,也不愿意去体会中医理论的精微和中医临床的实效,那么,中医对他并不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当然也就没有快乐了。
以“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为例,中医认为,心是认识世界的,因为心主神明,那么,心主神明的能力有没有极限呢?中医里的心主神明,其实包含了大脑的功能。
有资料显示,人类大脑的利用率非常低,而人类智商的潜能是很大的。有研究表明,人的潜在智商为2000左右,但人类只发挥了49到152。若我们把这份资料与“所以任物者,谓之心”这一知识点联系起来,就会感悟到自己拥有巨大的心的潜能,我们应该把它发挥出来。这样,理性甚至无趣的中医知识就会变得很有趣,枯燥甚至乏味的中医学习顿时就有了快乐。
中医还是那个中医,至于是否有趣,其实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学习中医,就是要帮助自己发现其中的快乐,发现的越早越好,越深刻越好。
二则,智慧
中医内涵天地之道,这个道即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且亘古不变。由此说,中医是给人智慧的学问。但这并不是说掌握了中医知识就等于拥有了智慧。
只有当我们把掌握的中医知识内化为观察社会、反思人生、指导行动的个人素养时,才称得上真正拥有了中医所赋予的智慧和灵性。因此,学习中医绝不仅是为了知道一些中医知识,也不仅是为了临床治病,学习中医更在于*自我,提升精神境界,使自己更智慧地面对人生。
作为中医人,我很荣幸,我学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中医,而且是最接地气的中医。学习中医多年后,我的体会是:中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若能真正着手去勘探,里面的智慧可就大了。比如,天人合一,是真正关乎生命与健康的真理;取类比象,把万类生命与人的生命相通相贯;整体观念,把人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这些都极其高明,是往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再者,中医内涵的即是天理,是道,是帮助我们提升身心修养的大智慧。学习中医,就要在生活工作中切实力行,不但用中医理念来治病,更要用中医理念来正心修身。学一字则行一字,学一句则行一句。坚持久了,便见利益。
学习中医,当持何种态度?经过多年思考,我所得出的结论是:持“敬”为主。为什么要敬?因为这是往圣先贤传承下来的大智慧,既有可以救命活人的医术,也有修养身心的学问。能对中医有一个敬的心,那么,学习中医就会效率提高,且心能正神能安,所学皆能入于我心。敬是平时涵养之道,也是学习中医之道。
今时,社会思想变动,物质文明大行其道,作为初学中医的年轻人,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难免会产生困感、迷茫甚至一时的迷失。学习中医能让我们的心更定更静更安,能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建立起利人即是利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产生中医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坚定不懈地追求中医,一生不离不弃。
学习中医能让我们走出狭隘的自我,让人生目的更明确,同时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由此说,不要让中医学习成为自己的负担,而要让中医成为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于我而言,中医不但给了我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中医让我有了“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信心,中医给了我健康,给了我快乐,给了我人生的价值,给了我努力的方向。
小结:
把握中医知识、养成中医思维、提升人生智慧,这是中医学习的三重境界。我的体会是,中医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中医内涵的道甚深甚微,需要我们不断去感悟、去体会,并不断地将其渗透到自己的血肉和情感中,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之中。
为此,我推荐年轻人选择中医专业。我的理由是:中医内涵天地之道,这个道是真理。我们此生要学习真理,要向道而行;中医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修养身心的方法;中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里有往圣先贤的大智慧,能带给我们健康和幸福;中医让人心定而静,让人心安,让人不会迷失。(董洪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15
学习中医时,注意一定要找到好的老师来教自己,因为一个好老师能教给自己很多经验。这是自己自学学不来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15
学习中医应该注意静下心来,好好的研究药材特性,研究古籍,跟着老师的步伐努力的提高医术,以后好治病救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16
学习中医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心的观察,不能够盲目的去做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才具备学习中医的前提条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16
个人觉得学习中医,除了要熟读书本知识之外,更需要多接触一下病患,还有病历,这些东西更实在,也更能加深知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