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16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8 08:55
人们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贴上个大红喜字,据传说,这一习俗与宋代王安石有关。
王安石20岁上京赶考,路过马家镇。偶见马员外家持的走马灯上一副对子的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但无下联,虽然是待人对出。王安石看了道:“好对”,这话被马家仆人听到,立即禀高员外,等员外闻讯出来,王安石赴考。
事有凑巧,王安石次日考试时因交头卷而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传他面试,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而以:“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相对,考官见他对得又对又快,赞叹不已。
考毕,回到马家旗,想到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就信步到马员外家门前,谁知被仆人认出,请他进去请见员外。员外取出笔砚,请他对对子。王安石信手写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马员外见他对得即好又巧,立即许配其女,并在府上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是小女为择偶而出的。
结婚当天,正当新婚夫妇拜天地时,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京林宴”。马员外听后,重开酒宴。王安石喜上加喜,脸色三分醉意,就在红纸上挥笔写一个双喜字贴在门上,并吟道:巧对联成双喜联,走灯飞虎结丝情。从此这一习俗便流传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6:03
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一个女子非常虔诚地敬拜北斗星神,终于得成正果,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摸不着头脑,误以为她祈要胡须,于是就赐了这位女子一把长须,又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被封为了喜神。因为有长须,于是就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所以,喜神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专门的庙宇,高度抽象。但后世也有将祖先画像或商纣王视为喜神,进行奉祀。最初的喜神神乎其神,无影无形,却又在此在彼,出现在不同的方位,凡事向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就会大吉。在民间诸神中,喜神是不多见于经传的,同时其形象也很少见于图绘。
宋代人曾把人的画像称作“喜神”,进而有人作《梅花喜神谱》,把梅花之容称作“喜神”,这显然与作为神祇的喜神无关。
但是“喜神”究竟是谁,历来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将其标榜成我国古代的帝王。有说喜神是商纣王。这种说法源自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商纣王为天喜星。北京崇文门外精忠庙喜神殿,曾在光绪年间被称作“天喜宫”。
还有说喜神是后唐庄宗。唐庄宗是历史上有名的喜好戏曲的皇帝,既好俳优,又知音律,能度曲,被后世奉为戏界祖师。
然而,自明清时期以来,最普遍的说法当属唐明皇了。相传,唐玄宗是戏曲的创始人,尤其是自宋代起就有记载的明皇神游月宫,作《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传播,更被梨园弟子们津津乐道。明代末期,被搬上舞台。清代初期,还将此传说画在了精忠庙喜神殿的壁画上。
按照我国的传统,人间的帝王乃天上星宿下凡,所以精通音律的明皇便又成为翼宿星君的转世。又因唐玄宗为唐睿宗第三子,常亲自登台出演,不便以君臣相称,故又被称作“三郎”或“老郎”。还有一种说法是喜神小儿说。有的说喜神是演出时用的道具娃娃“彩娃子”,也有说是后台神龛里扎着小辫的娃娃。相传,过去有人学戏,很久不会,梦见一小孩来教,马上领悟,于是尊小孩为喜神。
北京东岳庙喜神圣像两侧供奉着十二音神的牌位,分别是:先师鬼音沈古之真君、先师虎啸秦清真君、云音韩娥元真君、先师罗祖公远真君、琴音绵驹真君、猿音石存符真君、雷音孙登真君、龙吟王豹真君、黄旙焯真君、叶法善真君、凤鸣阮籍真君、鸟音薛谭真君。
关于十二音神的来历,有学者曾做过考释。黄幡焯、叶法善和罗公远3位真君,皆与唐明皇有密切的关系。黄幡焯为唐代名伶,善演参军戏,深得明皇宠爱,一日不见,则愁眉不展。平日侍从皇帝,也常常假戏谑,警惕其主,解纷救祸,人称“滑稽之雄”。叶法善和罗公远被奉为音神,大概是因为带明皇神游月宫之故。其余的9位皆为古之善啸和善歌者。
绵驹,为春秋时齐国民间的歌舞名家,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国家级“歌星”。他弟子众多,形成浩大的民歌队伍,为古代民间歌舞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称为“歌圣”,后被奉为“音神”。
在民间,喜神与财神、贵神、福神一起被视为吉神,立牌位供奉,无具体形象。其方位应天象而变,遇到喜神则为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