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7 09: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0 17:46
关于朔方是什么意思解释如下:北方
在甲骨文及早期的金文中尚未发现“朔”字,可以证明,“朔”字的出现是较晚的事情,大约在战国时期。金文“朔”写作图1,小篆将“月”移至“屰”右部。
“朔”在造历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朔日”又无月相,肉眼看不见,古人无法凭借对月球的直接观测来确定,只能根据月满时日推算而得知。
清人王引之《经义述闻》说:“一月之始谓之朔日,或谓朔月。”据此,大致可以说,至少西周时代就已用“朔”为每月之首日。
关于“朔"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说解的:“月一日始苏也。从月,屰(nì)声。”“从月屰声”的构形,“月”为形符,说明“朔”字的意义类属与月相关,这很清楚;“屰”是“逆”的初文,此处是否为声旁,各学者意见并不一致。
有学者作了这样的解释:“(朔日)从地球上看不见月光,渐渐小亮直到满月全亮,月光由无到有。
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按逻辑是顺;从满月全亮又慢慢亏缺,直到看不见一点月光,月光由多到少,由大到小,由有到无,按逻辑是逆。
屰是逆的初文,故朔字用作声符表示月相的逆行变化。”不过月亮绕地球公转,周而复始,空间上无起点也就无终点,方向上无所谓“顺”也就无所谓“逆”(屰),“朔”与“屰”之间的意义联系不明显。
金文中的“朔”字之用有二:除用作“朔日”即月初一之日外,也用作“朔方”,即北方之义,与后世文献相同,铭文有“穆穆鲁辟,徂省朔旁(方)”金文中,“逆”字也用作“北方”。
对“朔”字的“北方”之义,张世超等《金文形义通解》说:“此义源于西周时之‘逆’。”又于“逆”字下云:“考梁十九年鼎‘朔旁(方)’,字已作‘朔’,则典籍之用字实始自战国。‘逆’者,相对也,背也,反也,以南为正,则北称‘逆’矣。
故‘逆’为本字,而‘朔’者假字。”“北方”之义的“朔”,是否为假借字,可再讨论,但其与“逆”字的用法能够相通,是“朔”也应当有“不顺”“逆迎”之义,从“屰”得声亦从“屰”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