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新经济*与战时*主义*的区别,这种不同表现在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3-17 10:3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57
区别在于新经济开始部分地承认市场规律。
1918年,正值*的布尔什维克者们正在同白俄进行激烈的政权争夺,由于战时资源的极度匮乏和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对红色政权的封锁,列宁颁布实施了战时*主义*,对农民配额外的粮食进行强制征收。鉴于国内*战争中战时*主义*取得的成功经验,苏俄在战争结束后决定这沿用这一制度,此举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甚至引发了一些地方的*。由此苏俄引入了更灵活的新经济*来代替战时*主义。包括:
废除余粮收集*,实施实物税。
停止配给制度,允许商品买卖。
放松了贸易*,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将资金与技术引进*。
停止以没收的方式进行资本主义改造,改以租借和租让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
列宁解释道:“我们仍未到进入社会主义的阶段”。这暗示*仍是一个初级的农业国家,工业化基础非常薄弱,仍未满足全面社会主义的条件。
[编辑] 新经济*的结果
在余粮收集*取消后,农民的不再担心余粮被无偿征集,加之半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并超过了*前水平。当农业迅速发展之时,国有重工业由于*缺失仍然进展缓慢。为了提高行业收入,工厂开始提高工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由此造成的制造业产品的成本提高使农民不得不生产更多的农业产品来购买消费产品。进而农业产品大幅下降而工业产品价格急剧上涨,这就是为众人所知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但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俄的工业化。
新经济*成功地恢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至1928年,*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成功地恢复到了一战前水平(1913年)。[1]
[编辑] 新经济*的结束
1924年列宁死后,布哈林成为了新经济*最重要的支持者。但1928年该*被斯大林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想要迅速地积累资本进行国家工业化并达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他全面引进了*集权的计划经济*,以农村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
新经济*通常被认为是一过渡性*,并且不为布尔什维克政党中的激进分子所热衷。他们视之为与资本主义的妥协甚至是对*主义信条的一种背叛,并且对经济起着长期的负面效应,使一些以倒卖粮食的中间商人为代表阶级敌人获利。[1]他们想用一种完全计划的经济模式来代替。列宁曾经就新经济*说过:“我们退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前进两步。”这也印证了斯大林的五年计划是对列宁遗愿的完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58
新经济*(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 战时*主义*,其基本内容有:①国内贸易国有化。 1918年11月2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国家继粮食垄断制之后,这时开始对糖、茶、盐、火柴、布匹、鞋、肥皂等实行国家垄断。②余粮收集制。 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征收数额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不按期完成的,其储粮一经发现,当即没收。③产品配给制。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一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但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58
战时*主义*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两者的不同点1.历史背景不同:①面临国内外环境不同:战时*主义*是1918-20年苏俄在战争*迫的特定环境下即当时国内外反*势力向*政权发动战争的情况下采取的。新经济*是在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社会有可战时*主义亦称军事*主义,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苏俄战时*主义*和新经济*的异同点一.背景(原因)战时*主义*:十月*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内忧外患。新经济*:战时*主义*中的余粮收集制触及到农民利益(根本原因);1921年**经济危机(主要原 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59
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新经济*实施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标志着从战时*主义*向新经济*的过渡。其出现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由战时*主义*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危机;从深层次上说,战时*主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要寻找新途径和新模式。新经济*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 新经济*的意义概括而言有两点:一是巩固了工农联盟,调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是新经济*是列宁根据*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又称军事*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实行一些临时性*,这些*统称为战时*主义。
战时*主义*和新经济*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